房地產行業“馬太效應”加劇


房地產行業“馬太效應”加劇

房地產市場的“馬太效應”正日趨凸顯:截至2019年12月中旬,以中小型房企為主的破產企業數量已達488家,相較於2018年明顯增加;“餓殍遍野”的另一面,則是大型房企進一步鞏固規模優勢,市場主導地位堅不可摧。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隨著調控政策與融資政策的強化,“馬太效應”是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但不管是對於大房企還是中小房企而言都“不是壞事”,行業“洗牌”之後,留下的是真正有實力的企業。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認為,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的同時,中小房企必將面臨嚴酷的淘汰階段,“這本身就是行業向平穩化、高質化發展的必由之路,對行業來說,利大於弊”。

“馬太效應”下,中小房企生存艱難

距離2019年結束已不足一週,房企“年終搶收”模式仍在繼續。儘管年終“發榜”還需等待數日,但根據近期多家房企公佈的11月業績報告及多家研究機構的數據,在年末這場業績競賽中,龍頭房企、規模房企依然保持了一貫的突出,行業“馬太效應”明顯。

華創證券近日披露的研究報告指出,2019年1-11月,50強房企累計實現銷售額81558億元,較去年同期大漲17.43%。克而瑞發佈的《2019年1-11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TOP100排行榜》顯示,銷售全口徑排名前十的房企中,7家房企的銷售業績環比增加,其中萬科、綠地、世茂的銷售環比增速均超過20%;另據億翰智庫的監測數據,截至11月底,TOP100榜單門檻值為38.11億,預計全年榜單的門檻值將達41億,突破歷年新高。

截至11月底,已有4家龍頭房企的業績突破5000億元,其中融創擠掉萬科首次進入前三之列。頭部房企們進一步鞏固規模優勢的同時,中小房企陣營表現出明顯的分化。

一方面,不少中小房企渴望規模上的提升、加速佈局。例如,此前鮮少發聲的杭州宋都地產今年拿地動作頻繁,在中國指數研究院發佈的《2019年1-11月全國房地產企業拿地排行榜》上位列第77名,引起市場關注。

但另一方面,亦有一些中小房企逐漸掉隊,甚至徘徊於離場的邊緣。近期,中小型房企被併購的消息接踵而至:世茂攜四大AMC之一的東方資產整體收購閩系房企福晟地產的熱議還未平息,陽光城與協信集團談判股權收購一事又在業內沸沸揚揚。作為百強房企,兩家企業都曾提出過千億目標,福晟更是在過去幾年間頂著拿地“飛虎隊”的頭銜兇猛拿地,但眼下這兩家房企未來何去何從仍是未知數。

兩家房企令人扼腕嘆息的背後,是更為冰冷的數據:人民法院公告網公告顯示,截至12月11日,今年全國共有488家房地產企業宣告破產清算,相比去年一年破產的458家已超過30家有餘。此外,破產的大多為中小企業。

張波向記者表示,隨著房地產去產能的深化、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等因素的增加,未來房地產行業的整體淘汰率仍將提升,預計淘汰房企的規模會呈現不斷增長趨勢。

優勝劣汰,洗牌不是一件壞事

“2019年的市場的確對中小房企不友好。”一位TOP30房企內部人士劉明(化名)向記者感慨道,光是融資環境的收緊就讓一批中小房企“受不了了”。張波更是直言,“不僅是2019年,中小房企的日子在往後的3-5年都不會太好過,對於中小房企來說最大的壓力莫過於規模化乏力之下,融資難問題將長期存在”。

當然,企業自身的因素也不容忽視。劉明以福晟舉例,他認為步子邁得太大、高位瘋狂拿地是福晟此番陷入危機的主因。儘管近期發佈研報闢謠“今年僅43家房企真正破產”,但中國指數研究院依然強調,企業自身管理制度落後、運營效率較低,市場火熱的上行期階段,銷售業績快速增長,掩蓋了“自身內功”先天不足的缺陷,一旦市場進入平穩或下行期,企業的競爭力短板就會凸顯出來,銷售去化以及融資等問題將形成較大壓力。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馬太效應”是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上海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盧文曦則向記者說:“我個人認為‘馬太效應’是一件好事情。”其認為,“馬太效應”之下,優質資源會向資源配置能力、綜合運營能力都較強的房企傾斜,也可以為行業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張波認為,這本身就是行業向平穩化、高質化發展的必由之路,對行業來說是利大於弊。而大浪淘沙之後,留下的不只是大型房企,還有以產品力見長,或有著獨特資源優勢的中小房企。

對於身處行業“馬太效應”之下的中小型房企,張波建議,首先要明確在“淘汰賽”階段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掉入規模化陷阱。“關注產品力本身,精細打磨產品形成良好口碑效應,才是立於不敗之路的重要舉措。”張波對記者說。

宋都地產內部負責人同樣告訴記者,公司近年穩步提升的主因就在於堅持主業、練好內功,同時注重與大型龍頭房企的合作。亦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中小房企可以另闢蹊徑。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中小房企可以形成自己獨特的競爭力或轉型開拓新的領域,以謀求更好的生存空間。張波也認為,“小房企需要創新,並且與大型房企形成一個互補機制,才能尋求長期生存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