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要在海上建浮動核電站?

一、核能

核能能夠使我們人類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因為與煤,石油,天然氣不同的是利用核能發電不會產生二氧化碳。然而,核能也有它的不足,即利用核能發電會產生髮射性廢物,其中有一些必須安全儲存數千年才不會危害我們的環境。與風能和太陽能不同的是,核能發電可以實現按需供應。因此,一些國家正在積極地研發核能,一些國家甚至設計了帶有反應堆,可充當移動發電廠地船隻。

中國為什麼要在海上建浮動核電站?


這到底是一個巧妙地構思?還是一場即將爆發的災難呢?

二、建海上核電站的優劣及挑戰

據報道,中國將在2021年前開始建設一座浮動核電站,該核電站可以在海上使用。俄羅斯則已經建造了一艘載有兩個35兆瓦反應堆的浮動駁船。預計到2019年12月,該核電站就會接入楚科奇東北地區的電網。提到俄羅斯和核能,已經給很多人敲響了警鐘。因為史上最大地災難之一就發生在前蘇聯。

中國為什麼要在海上建浮動核電站?


那是1986年,切爾諾貝利的一個反應堆爆炸了。對一些人來說,這一災難給核能抹上了永遠也洗不掉的汙點,漂浮式核電站的批評者甚至將其稱為“冰上的切爾諾貝利”。

然而,將核電站建在海上是有一定優勢的。為了方便冷卻,陸基核電站需要建在水源附近,但水源附近也是寶貴的地產資源。在陸地上建設核電站的過程會很漫長,可能還會引起當地人的反對。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一旦陸基核電站建成,它的位置也就固定了。漂浮式反應堆則能被拖到新的地方供電,如果需要的話,也能將電力輸送到世界偏遠地區。

當然,將反應堆放在船上就不是沒有挑戰。首先也是最明顯的挑戰就是海洋的運動。即便整個系統都會搖來晃去,冷卻系統的設計也必須要讓反應堆溫度維持在安全水平。其次還有安全殼的問題。陸基反應堆還可以在上面設計重型混泥土安全殼,防止放射性物質在發生重大管道破裂時逸出。專家提出,在漂浮的船上,解決安全殼問題會增加船隻的重量,這就意味著船隻必須做的更大才能承受得起安全殼的重量。要麼這麼做,要麼就不做堅固的安全殼,省去這部分重量。

中國為什麼要在海上建浮動核電站?


三、海上核電站的前景

有一個好消息是已經有了很多在海上利用原子能的經驗了。史上第一艘核動力船------美國海軍隸下的“鸚鵡螺號”核潛艇1954年就下水了。從那時起,世界各地的軍隊已經建造了數百艘核潛艇和水上艦艇。美國海軍50多年沒有發生任何放射性事故的傑出記錄。相比之下,俄羅斯海軍在探索初期就出過一些問題,後面還發生過幾起比較嚴重的事故,共造成20多人因輻射而死。

中國為什麼要在海上建浮動核電站?


70年代末以來,安全和可靠性已經成了各國軍隊開發核能的第一要務,他們在這方面的成績也已經有所改善。甚至現在俄羅斯還有幾艘核動力破冰船在服役。在現代海軍反應堆設計和多年的探索經驗的加持,包括美國核管理委員會前主席戴爾·克萊因在內的一些專家認為,人們對飄逸在海上的切爾諾貝利的擔心有些多餘了。

如果能夠證明海上反應堆的設計安全有效,這一設計興許能引出更多的海上反應堆設計。2015年,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就已經提出過他們的設想。他們的想法是將核反應堆與我們用於一些浮動鑽井的圓柱形平臺結合起來。不妨設想一下你在後院游泳池裡看到的那些氯分發器,只不過他們設想的體積比較大,裡面還有一個核反應堆。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認為,這些電站可以大規模生產,部署起來也比較容易,這樣一來,它們的成本就比陸基核電站的成本低的多,而且,將它們置於深海之上或距離海岸線至少13公里的海上,還能減少海嘯或地震的威脅。

中國為什麼要在海上建浮動核電站?


四、總結

目前他們仍在研究這個想法,希望到2030年,第一批浮動反應堆能投入使用。如果那些反應堆能夠不負重望的話,海上核能發電站或將成為我們對抗氣候變化的有力武器。

雖然核能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減少對化石燃料以來的一種方式,但俄羅斯地浮動核電站還是在被送往俄羅斯一個偏遠地區,去為化石燃料地開採提供動力。是不是很諷刺?


中國為什麼要在海上建浮動核電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