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發燒到底該不該輸液,輸液的危害有多大呢?

寶寶生病發燒到底該不該輸液,我想這是很多麻麻關心的問題。現在國內不論是公立醫院還是私立醫院,寶寶只要發燒就輸液的情況很常見到底該如何抉擇呢?實際上是否輸液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斷,絕不是簡單的一刀切,先列出一些知識點,讓麻麻們先對輸液有個基本認識,最後小編會進行總結。

抗生素被濫用的情況近年廣受關注。近日,江蘇省出臺新規,要求到2016年底前,除兒童醫院,全省二級以上醫院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液。

460家大醫院停止抗生素輸液

  規定要求, 2016年7月1日起,江蘇省二級以上醫院(除兒童醫院)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注抗菌藥物;到2016年底前,江蘇省二級以上醫院(除兒童醫院)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液。

  據國家衛計委統計公報,截至2014年底,江蘇省共有三級醫療機構141個,二級醫療機構332個,一級醫療機構653個。除十餘個兒童醫院,最終不能門診輸液的醫院將達到460個左右。

生病發燒到底該不該輸液,輸液的危害有多大呢?

中國抗生素人均用量是美國10倍

  數據顯示,我國是抗生素使用大國,中國抗生素人均年銷售量達到了138克,是美國的10倍。分析認為,濫用抗生素是醫療費用過快增長的原因之一,大醫院全面取消門診輸液實質上切斷了醫療機構“大輸液”的財路。

為何要禁止門診輸液?

  “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這是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合理用藥原則,然而因為受到一些錯誤觀念的影響,很多人不論大病小病,都要求輸液治療。還有就是許多中老年人青睞的“萬金油”——中藥注射劑,也是近年來濫用的藥物之一。

  門診輸液,尤其是抗生素的濫用,容易增加耐藥細菌的產生,最後無藥可用。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進入血液循環,極易出現肺肉芽腫、肺水腫、靜脈炎症和過敏反應等。

  因此,靜脈輸液是公認的最危險的給藥方式。

生病發燒到底該不該輸液,輸液的危害有多大呢?

為什麼兒童醫院門診輸液不禁止?

  業內專家稱,可能是考慮到患兒的特殊,才保留了兒童醫院可以門診輸液。兒童的體質以及免疫力不如成年人,病情發展迅速。一個感冒往往可能迅速轉為肺炎,在門診保留輸液,有一定的合理性。

到底什麼樣的病情需要輸液?

首先要說,輸液確實是經常使用的一種治療手段,它的優點是藥物能100%進入血液,吸收快,見效快,一般是用於搶救危重病人,比如休克、中毒或是消化道腸道被感染破壞沒法經胃腸道吸收藥物的患者,這時候通過輸液就能讓藥物儘快達到有效的藥物濃度控制病情。

寶寶發燒輸液的時候,到底在輸什麼? 

寶寶高燒不退的時候,吊瓶的治療主要成分是各種抗生素(頭孢,阿奇之類的),當然還有水等液體,因為感冒引起的發燒90%都是病毒性的,而抗生素對病毒是無效的,抗生素在這裡的作用主要是預防進一步的細菌感染,如中耳炎、副鼻竇炎、氣管炎、肺炎等,另外由於輸入了大量的液體,也會有利於寶寶退燒。麻麻們一定要明確,吊瓶中的那些抗生素,是不能殺死感冒病毒的!靜脈輸液就等於好得快? 麻麻一定要走出“打點滴”的認識誤區,輸液並不等於病情好的快,許多抗菌藥物口服給藥和靜脈給藥的療效在一定程度上是相當的,這是有大量醫學證據支撐的。正確的靜脈輸液可以達到藥到病除的目的,但過度使用靜脈輸液很容易就會產生一些不良的副作用,尤其是對於發育不成熟的嬰幼兒。

生病發燒到底該不該輸液,輸液的危害有多大呢?

過度輸液的風險

1、抗生素濫用增加抗藥性,受危害的是孩子

據統計,我國人均輸進了8瓶液,遠遠高於國際上2.5至3.3瓶的水平,我國的注射劑使用率為58.5%,11個亞非國家的注射劑使用率則在0.2%至48%之間,人均使用抗生素138克,而美國只有13克,這一切都表明我國存在不小的抗生素濫用現象。

平均每人輸8瓶,遠超其他國家……

注射劑我國使用氾濫,遠超其他國家……

我國抗生素使用也遠超美國……

抗生素的濫用,會導致孩子免疫力減低,免疫系統產生依賴性,尤其會影響小寶寶們建立完善的自身免疫機制。麻麻們想想就能明白,從小就給孩子上點滴培養抗藥性,那以後長大了再病怎麼辦呢?

2、60%的不良反應出現在輸液治療

在我國,每年發生的藥品不良反應,有60%左右是在靜脈輸液過程中發生的,這通常是因為藥品直接進入了血液,缺少消化道及防禦系統的屏障,再加上內毒素、PH值、滲透壓等誘因導致的。由於輸液對血管也是一種刺激,長期輸液還會導致靜脈發炎,出現紅腫疼痛、局部體溫升高,甚至硬化等。

為什麼醫生熱衷於給孩子輸液?

1、孩子確實不愛吃藥,家長選擇

現在的孩子都是嬌生慣養,即使醫生說不點滴吃藥就行,家長也喂不進去,很多孩子都是說不吃就不吃,喝藥就躲,灌進去就吐,這時候很多家長也就要求醫生給予輸液治療,如果醫生不同意輸液,家長還一直懇求,這樣的要求多了,醫生也就習慣性的直接開點滴了。

2、以藥養醫,迫於科室壓力醫生主動選擇

麻麻們都知道點滴的費用更高,現在很多醫院都有創收指標,然後還會跟醫生本人的獎金掛鉤,這就決定了部分醫生為了高獎金而多開費用,而點滴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總結:能不吃藥的就不吃藥、能吃藥的就不打針、能打針的就不輸液。除了醫生堅持認為孩子需要輸液之外,我們都可以通過口服藥物的方式幫孩子扛過病情,輸液是把雙刃劍,能不用還是儘量不用。口服用藥如出現不良反應一般較輕較慢,相對安全,靜脈輸液是把藥物直接輸入血液,不良反應較猛也較快,相對風險較高。實際上大部分寶寶去醫院都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發燒,根本用不著輸液,吃藥,多休息休息就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