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教師任職資格終身制是大勢所趨

取消教師任職資格終身制,上海今年為我國教育的改革開了個好頭。

上海的做法是教師資格首次註冊後不再是終身制,改為定期的每五年註冊一次,只有連續註冊五次,即任職25年以上,才可以免註冊。註冊時將對其年度教學情況、五年內的規範化培訓時間等進行考核,中級及以下職稱的教師須達到360學時的規範化培訓時間,高級及以上職稱的教師須達到540學時,考核不合格者將退出教師崗位。該制度從今年新入職的教師開始實施,以往入職的教師不在此列。

這是一個值得為之鼓與呼的重要舉措。它打破了教育的守舊狀態,對強化、淨化、優化教師隊伍,促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推進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基礎教育事業快速、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取消教師任職資格終身制是大勢所趨

始於2001年的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在促進優化、穩定教師隊伍結構,嚴把教師隊伍的入門關,拓寬教師來源渠道,提高教師社會地位和整體素質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存在的問題也有許多,如取得了該資格證書後就“一勞永逸”,終生有效,這就使一些教師缺乏了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持久學習的動力;容易導致在教育的科學化管理中出現“管理疲勞”的現象;教育質量、教師競爭力有所下降,在教育過程中,難以充分體現教師的核心、主導作用。教師“終身制”也導致了教育資源配置和教師待遇分配雙重不公平現象,是造成教師隊伍魚目混珠、素質參差不齊、教育收費偏高、基礎教育發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在物質生活水平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精神生活的追求就上升到了主要地位,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也越來越強勁,教師也就成了人們最敬仰和羨慕的職業之一。此時對教師的要求也隨之提高:不僅要達到法定的學歷要求、教育教學能力、健康條件、語言表達能力、普通話等具體的標準,還要有較強的思想政治表現、職業道德水平、綜合性素質等。上海的教師資格定期認證,將有效促進教師的繼續教育,使其不斷學習更新教育思想觀念,以及教育教學模式,從而不斷提高專業化水平,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教育本身是一項系統工程,任何制度的出臺都應具備一定條件才能有效實施,要考慮周全,例如此政策要考慮層級差異、地區差異、學校差異等,要統籌兼顧,並且要出臺一些與此相適應,能夠使新政策得以順利實施的配套制度和政策。

上海在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方面,不僅取消了教師任職資格終身制,還出臺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如教師資格證考試改省考為國考,首創見習教師規範化培訓的方式,新教師拿到教師資格證後可以到中小學應聘,應聘成功後不能馬上上崗,必須經過一年規範的見習教師培訓,要求不低於50%的時間在市級培訓基地研修,另外不到50%的時間是在校園進行規範的培養,比原先的師傅帶徒弟的培訓要更高效。

有益的嘗試,總要吸取以往改革的經驗和教訓。教師年度考核變了味,繼續教育走了形,職稱評定發表論文變了樣、績效工資紛爭不休等教訓告訴我們,任何一套改革方案的出臺,都會在實施的過程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及時阻塞漏洞是理想變成現實的關鍵。上海取消教師任職資格終身制,還會有許多問題相繼產生。例如認證的方式怎樣才能科學而有效?考試怎樣才能更好體現教學實踐而不是空頭理論?教師工作考核難度大,通過一張試卷怎樣才能反映出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為獲取資格,教師要抽出大量時間來複習準備,怎樣才能不影響教育教學?繼續教育和培訓,如何才能不搞花架子,既重過程,也重結果?如何將教師資格定期認證與加強教師培訓緊密結合起來?如何區別對待教師緊缺的偏遠窮地區?等等。

取消教師任職資格終身制是大勢所趨,但是要改革就要有問題,有問題就要及時解決。有關部門要跟蹤調研,發現問題要及時出臺相關解決措施,明確具體操作要求,這樣才能使改革逐步走向深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