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學.第210篇》帛書老子.80

《悟學.第210篇》帛書老子.80

悟學十八子 20201101

《德經》 第80章

【原文】「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也,以其無以易之也。

水之勝剛也,弱之勝強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

故聖人言云曰:受邦之詬,是謂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為天下之王。

正言若反。」

【譯文】「天下沒有比水更柔弱的,但是攻克堅強卻沒有什麼能勝過水了,它是沒有東西可以代替的。

柔能克剛,弱能勝強。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卻沒有人能施行。

因此,聖人說:(能)承受國家的屈辱,才配稱國家的君主;(能)承擔國家的災禍,才配為天下的君王。

正面的(正確的)言論,(聽起來)像是反面的(錯誤的)。」

《悟學.第210篇》帛書老子.80

【註釋】「(1)先:勝過。(2)易:代替。(3)行:實行,施行。(4)雲:如此。(5)詬:恥辱。(6)不祥:指禍殃,災禍。」

《悟學.第210篇》帛書老子.80

通行版《道德經》

【評析】本章承繼第9、第36、第43、第78等章,老子再三推崇‘柔能克剛,弱能勝強’的哲學思想。再三盛讚‘水之柔弱、謙下’的高貴德性(見第8章)。

接著老子指出天下人之通病:『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知而不行’。

何也?老子沒有回答。首先‘知’就很難,真知、假知?行之更難,再能持之以恆地施行就更是難之又難矣。繼老子兩千年之後,王陽明就提出以‘知行合一’為核心的心學,把中國哲學思想再一次昇華。

再之,老子又引申到作為‘統治者’(領導者),應具有的胸懷、品質:『受邦之詬,受邦之不祥』,第66章「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為百谷王。」。作為統治者(領導者)要有胸懷、有擔當;用現代管理學之言,即團隊的錯,都是領導者的錯。這樣團隊的成就,自然也是領導者的成就。

最後老子用「正言若反」結尾。也是對第40章「…. 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費,進道如退,夷道如類,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質真如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天象無刑,道褒無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的一個承繼,也是老子對前述多章節有關矛盾對立統一辯證觀思想的一個總結,比如:

第7章「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邪 ?故能成其私。」

第16章:“致虛守靜”,第23章「曲則全,枉則正, 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及‘無為則有為,不爭之莫能與之爭’等等。

歸納總結:‘有無之相生、相成’,事物‘相反相成’的辯證觀。老子的思想正如其第1章所言:「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吾輩用心體悟、參悟、感悟吧!

《悟學.第210篇》帛書老子.80

水滴穿石

《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賬號,看《悟學》系列之第211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