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不是一種獨立的行為

世人皆說修行,那麼到底何為修行?

修行就是將我們對宇宙人生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加以修正。修行可以使人得到 智 慧,洞悉事理因緣,不修行慧眼得不到訓練,事理因緣無從洞悉。世俗凡人以為修行只是清心寡慾、與世無爭;修行是修身養性的消遺,是一種休閒。

修行,不是一種獨立的行為

與世無爭,真正涵意是不與一切無關貪、嗔、痴的事爭,而與一切有關貪、嗔、痴的事爭,爭掉彼此的貪嗔痴。修行不必非出家不可,與個人的貪、嗔、痴爭,是修行,與社會的貪、嗔、痴爭,也是修行,因為社會是個人所組成,社會有貪、嗔、痴,個人也有責任,只顧自己貪、瞋、痴,而不顧社會貪嘆痴,就是冷漠,有一分冷漠,就有一分貪;有一分逃避,就有一分嗔;有一分不知如何是好、就是痴。要與個人的貪、瞋、痴爭到底,離開現實生活不可能,離開現實生活就離開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離開了人與社會的關係,剩下的純是個人的想象,不再是活生生的“關係”體驗和抉擇取合。

修行,不是一種獨立的行為

修行難免要與人有行為上的往來,有利益的交換,離開行為、語言、感情、工作、利益,修行只剩下憑莖藤鬻(yù)。修行不是放下一切、離塵絕緣,修行是在塵而不染,放下的是一切貪、嗔、痴,離絕的是對六境的攀緣,不攀緣,貪、瞋、痴去得利落乾淨,獨具慧眼,無取、無所著、無掛、無礙,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修行所及,義無反顧。

修行,不是一種獨立的行為

有慧眼才能智慧雙運,通情達理,沒有慧眼,面對衝突有掙扎,面對壓力有恐懼,面對得失有憂懼,面對過去有戀悔,面對不正確的期待失望、茫然,慧眼能洞悉因緣,有辦法瞭解感情和種種世間事。挫折時,困惑、猜疑、恐懼,緊隨而來,精神上感到異常疲勞和煩惱。在見知上有慧眼,行動上有慧劍,慧眼能洞悉人的種種情結,慧劍能將人的種種“情結”斬斷。情結束縛人與人之間的行為往來,束縛人與人之間的言語溝通,也束縛了許多精緻而實用的想法。唯一能解脫情結的束縛,只能老老實實地面對自身的貪、瞋、痴,人與入之間的感情,社會上的勞務、錢財分配,政治上的權利,管理乃至攸關眾生生存的生態維護,坦然地面對,冷靜深刻地觀察,無私地分享進而無所取著,無所掛礙地在實踐中得以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