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三變」改革看隴南(97)」全市採取「一促二夯三選四建五強六造」措施紮實推進「三變」改革工作

「农村“三变”改革看陇南(97)」全市采取“一促二夯三选四建五强六造”措施扎实推进“三变”改革工作

今年以來,全市農村“三變”改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省“三變”辦的精心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市委農業農村工作暨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全省產業扶貧會議和莊浪現場會議的各項決策部署,深化實施“433”發展戰略,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主線,以健全“4+2”產業扶貧體系為抓手,採取“一促二夯三選四建五強六造”等措施,即:強化組織促推動,確權核資夯基礎,突出特色選產業,培育主體建平臺,加大投入強支撐,加強宣傳造氛圍,紮實推進了“三變”改革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全市參與“三變”改革農戶累計達3.12 萬戶,其中貧困戶1.43萬戶,已實現累計分紅5175.66萬元,其中貧困戶獲益2812.92萬元,貧困戶戶均增收近2000元。

「农村“三变”改革看陇南(97)」全市采取“一促二夯三选四建五强六造”措施扎实推进“三变”改革工作

一、強化組織促推動

一是健全機構。及時成立了市農村“三變”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明確成員單位,組建了農村“三變”改革辦公室常設機構,核定編制3人,確定了專職工作人員,同時落實專項工作經費15萬元。各縣區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充實了辦公室工作人員。形成了市縣黨委統一領導、領導小組統籌謀劃、辦公室綜合協調、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格局,為推動“三變”改革提供了組織保障。二是制定方案。制定印發了全市農村“三變”改革工作實施意見,明確了牽頭部門和責任單位,確定了康縣省級“三變”改革試點縣,西和縣和宕昌縣市級試點縣,其他縣區選擇2至3個鄉鎮同步開展試點,全市共在42個鄉鎮57個村開展試點。各縣區分別制定了差異化的農村“三變”改革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改革方向和任務。三是統籌推進。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多次深入基層調研指導“三變”改革工作,堅持把“三變”改革工作與脫貧攻堅工作相結合,在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和全市脫貧攻堅推進會等會議上多次對農村“三變”改革進行周密安排部署,確保“三變”改革與脫貧攻堅同步推進。建立了市縣領導抓縣包鄉,成員單位抓示範村的工作機制,省市級試點縣分別由領導小組組長和副組長主抓,同時結合市直相關部門職能和脫貧攻堅幫扶貧困村所在縣區,確定市直相關成員單位包抓示範村13個,靠實了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工作責任。制定印發了2018年全市農村“三變”改革工作要點,對各級推動落實“三變”改革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和年度工作任務。

「农村“三变”改革看陇南(97)」全市采取“一促二夯三选四建五强六造”措施扎实推进“三变”改革工作

二、確權核資夯基礎

一是全面完成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任務。各縣區農村土地確權工作均通過省級驗收,實現了承包面積、承包合同、登記簿、經營權證書“四相符”和承包地分配、承包地四至邊界測繪登記、承包合同簽訂、承包經營權證書發放“四到戶”。截止目前,全市完成土地確權面積625.29萬畝,頒證率達到95%以上,為農村土地經營權入股“三變”夯實了基礎。二是農村承包土地有序流轉。全市累計流轉農村承包土地125.05萬畝,參與土地流轉的農戶32.4萬戶,佔土地承包經營總農戶的58.4%。三是清產核資穩步推進。按照《隴南市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和《隴南市農村集體清產核資實施方案》文件要求,各縣區相繼成立了清產核資工作組,全面啟動了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截止目前,全市57個“三變”改革試點村已基本完成清產核資任務,清查核實村集體資金15442.1萬元、資產34700.6萬元,農村“三變”改革工作基礎正在逐步夯實。

「农村“三变”改革看陇南(97)」全市采取“一促二夯三选四建五强六造”措施扎实推进“三变”改革工作

三、突出特色選產業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稟賦,按照“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錯峰頭”的思路,精選確定了與資源相配套、具有市場前景和開發潛力的雞、果、藥、茶、苗木、勞務、鄉村旅遊等特色產業。各縣區立足資源優勢、特色產品、文化旅遊等有形和無形資源,精準選擇產業,在改革中不斷探索總結形成了 “三變”+鄉村旅遊、“三變”+特色農業、“三變”+電子商務、“三變”+生態養殖等模式,為全面推開農村“三變”改革奠定了基礎。“三變”+鄉村旅遊,康縣按照全域發展鄉村旅遊的思路,採取“支部+公司+農戶”方式,將集體和農戶房產、土地經營權等可變資產折股量化,盤活農民多餘的閒置房屋,入股旅遊合作社,成立鄉村旅遊度假有限公司,引導群眾大力發展農家樂、民宿經營、特色農產品加工銷售等三產服務業。“三變”+特色產業,西和縣積極發展半夏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建設,通過“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發展方式,引導農民以土地資源和勞力入股並按比分紅,全縣半夏種植面積達到2萬畝。文縣以茶葉產業為重點,組建成立了茶葉產業黨總支,依託溢品茗茶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以閒散資金、茶園、土地資源等入股合作社實現股比分紅。“三變”+電子商務,徽縣依託電子商務服務站載體,創新推出“三變”+電商服務站的電商發展新模式,將地方農特產品在電商平臺進行統一宣傳、推廣和銷售,帶動傳統企業轉型升級,推進電子商務與農村“三變”結合,助推村集體及農村經濟發展。

「农村“三变”改革看陇南(97)」全市采取“一促二夯三选四建五强六造”措施扎实推进“三变”改革工作

四、培育主體建平臺

積極學習借鑑貴州六盤水“三變”改革成功經驗,按照壯大一批、引進一批、新建一批的思路,大力培育“三變”改革承接主體。一是壯大一批。把特色主導產業項目與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結合起來,針對現有產業基礎好、發展潛力大的區域和村,按縣區、分區域、分產業開展摸底,確定承接“三變”對象,從政策上支持、項目資金上傾斜,扶持壯大經營主體。目前,全市參與“三變”改革的經營主體336家,村集體經濟組織達到271個。二是引進一批。宕昌縣、禮縣和西和縣與北京德青源農業公司簽訂了“金雞產業扶貧合作協議”並先後落地實施,採用“政府+社會資本或銀行貸款+企業自籌”的產業投資模式,打造蛋雞養殖扶貧產業集群。同時搶抓東西協作、中央和省級單位對口幫扶機遇,引進5家農業龍頭企業落地隴南參與“三變”改革。三要組建一批。市、縣區財政籌資,陸續組建了富民產業發展平臺,不斷髮揮國有資本和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目前,全市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累計達到185家;農民合作社累計達到12319家,其中,上半年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335家。

「农村“三变”改革看陇南(97)」全市采取“一促二夯三选四建五强六造”措施扎实推进“三变”改革工作

五、加大投入強支撐

堅持把產業發展、專項扶貧和財政補助資金量化到貧困村,由貧困村入股到專業合作社或龍頭企業集聚使用,形成“量化到村、股份合作、入股分紅、滾動發展”的方式和“政府+合作社+貧困村”的運作模式,推進資金變股金,村集體和農戶按股分紅。全市財政支農資金投入“三變”改革達到21565.9 萬元,累計發放抵押貸款6.8萬筆75億元。涉農貸款餘額458.05億元,扶貧到戶資金入股5439.6 萬元,撬動社會資本投入達到14338 萬元。康縣財政出資390萬元,採取“折股量化、固定分紅”的辦法,將財政補助資金投入經營主體使用,按股比給村集體和貧困戶分紅。宕昌縣紮實開展貧困戶穩定增收“十條路”拓展行動,整合產業扶持資金1044萬元,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徽縣以“123帶動百千萬”產業扶貧工程為載體,2018年縣財政從整合涉農資金中安排4000萬元,撥付到位2702萬元,作為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為全縣213個行政村每村平均安排20萬元,以村集體入股和貧困戶配股的方式,建立以“合作社控股+村集體持股+群眾參股+貧困戶配股”為模式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承接主體,發展特色產業,不斷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積累,全面消除了村集體經濟積累“空殼村”,帶動貧困人口增收。武都區通過“1+2”產業發展模式,籌資5731萬為38個鄉鎮注入產業發展資金,為“三變”改革提供有力支撐。

「农村“三变”改革看陇南(97)」全市采取“一促二夯三选四建五强六造”措施扎实推进“三变”改革工作

六、加強宣傳造氛圍

監製:董晟熙

供稿:楊永勤

如果您有任何建議、意見或更好的素材,請聯繫我們……

E-Mail:[email protected]

新浪、騰訊:@隴南農辦

「农村“三变”改革看陇南(97)」全市采取“一促二夯三选四建五强六造”措施扎实推进“三变”改革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