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6 農村“廁所革命”助推生態文明美麗鄉村建設

文化不是標語,不是口號,而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只有高度重視各種文化間的有機融合,才能達到最真實的效果。事實上,一個美麗鄉村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寓教於樂、寓教於物,寓各種教育於美麗鄉村這一-載體,讓大家在美中去領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教育小鎮30年以來,從未出現過偷搶行為,這就是法治教育作用的體現,是法治文化最為生動的一本現實教課書。

農村“廁所革命”助推生態文明美麗鄉村建設

糧畫小鎮則通過美麗鄉村廣播站播放廉政、法治等方面內容;製作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糧食畫;拍攝反腐題材的微電影;黃瓜小鎮的縣委駐地遺址本身就是紅色文化、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總之,只有善於整合多元文化,突出特色文化,才能有機地融合相關文化,讓文化真正發揮潛移默化的引導力。

文化的表現形式並非要求多複雜,簡簡單單即可。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件裝飾品,做到細節,則彰顯品位。美麗鄉村之所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正是得益於對破爛罈罈罐罐、殘垣斷壁的細節加工,使其變成了藝術品、成為文化。人性化就是滿足個人在細微處的需求,用前沿、時尚的方式讓人更方便、舒適。現在的汽車、拖拉機和過去相比,最大的區別在於駕駛室內的變化,空調和先進音響設備的安裝、自動擋等,讓人備感舒適。同理,美麗鄉村也需要在細節上下功夫。

農村“廁所革命”助推生態文明美麗鄉村建設

例如,在小鎮放置一些個性化長凳,方便遊客途中休息;在遊覽節點設置手機充電站;提供無線網絡,實現免費上網。在各個特色小鎮設置路線標誌牌,讓遊客很清楚地知道所處位置及走向,方便遊客自助旅遊。再有,設置的免費自行車也是方便遊客騎行。遊人在參觀遊覽中感覺舒服,就是人性化的最好體現。這些既是物質文明的成果,又是“小鎮文化”的體現。

農村“廁所革命”助推生態文明美麗鄉村建設

對農村而言,物質文明看廚房,精神文明看茅房。因此各地都應對流於形式的農村“廁所革命”說“不”。相關部門在檢查驗收這方面工作時,不能只聽彙報、看看臺賬,也不要僅僅走訪下級安排好的檢查驗收點,而是要普遍性地詳查實情、細聽民意,對弄虛作假者予以嚴肅追責。

農村“廁所革命”助推生態文明美麗鄉村建設

農村“廁所革命”助推生態文明美麗鄉村建設

農村“廁所革命”助推生態文明美麗鄉村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