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青年折翼記—陳歐

“我為自己代言,我是陳歐。”陳歐體火遍大江南北的時候,作為吃瓜群眾的我們,已然在各種社交環境下為自己的“帶鹽”。不的不說作為一個年輕的充滿活力的創業者,情懷式的營銷方案最後變成了全民的狂歡,這種成功已經超脫商業環境,帶來的效果不亞於一場極富情懷的演講給人內心的震撼。

我們這一代人生活在一個最好的時代,寬鬆的創業環境和對錯誤的極大容忍讓創業者在創業的道路上一路狂奔,這一代的人造富速度一直在加快,昨天晚上美股收盤之後,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財富上漲2.4%,正式取代巴菲特成為全球第三大富豪。同期還有貝索斯以1417億美登頂世界首富,他比第二名的蓋茨領先了近500億美金。科技改變生活,生活改變命運。當我們還在感嘆現在的錢越來越難賺的時候,創業三年的拼多多已經啟動赴美上市流程,而它的上市,可能會造就一大批新興的富豪...

創業青年折翼記—陳歐

我們這一代人同樣也生活在一個最壞的時代,當作為獨生子女的80、90後正在面對上有老下有小,鉅額房貸壓的喘不過氣的時候,我們不敢休息、不敢生病、甚至不敢大手大腳的去消費。面對重重困難,儘管生活依舊艱難,但人生之路只有一次,活出自己,請為自己代言。

優秀青年陳歐

徐小平有一句話:“當你真心覺得這個人可以的時候,管他做什麼呢!你就去投,這一定沒有錯的。”他認為趨勢是人做出來的,是人做就會存在競爭,創業就是一場馬拉松,這時候創業者的綜合素質就顯得尤為重要。

陳歐,這個16歲留學新加坡的小夥子,曾在大學期間就創辦在線遊戲平臺GG-Game的天才少年,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好的商業模式其實是不需要太多錢的,這點從他創辦GG-Game就可以窺探出來(創業資金三四萬人民幣)。26歲陳歐獲得了斯坦福的錄取通知書,他的創業導師規勸他放棄學業專心創業,然而陳歐最終選擇走自己的路,去斯坦福完成自己的學業。

創業青年折翼記—陳歐

對於陳歐來說,賣掉了公司之後,他完全實現了財務自由。在還清債務的同時,不僅賺取了生活費、學費,而且還給他媽媽買了一套房子。這樣的成功對於當時的他來講還是比較觸動的。

2009年畢業第三天後回國,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創業。當時陳歐在中國大飯店又一次遇到了徐小平。後徐小平向陳歐的項目投資了18萬美元,順便還給陳歐的團隊一套房子作為辦公場地。於是,他的第二次創業就悄然開始了。

創業青年折翼記

2014年5月,聚美正式登陸紐交所,市值超過了35億美金,而與此同時徐小平的這筆投資也賺得盆滿缽滿,在一次訪談中,徐小平自豪到,在他的投資生涯中最好的兩個項目,其中一個就是陳歐聚美的項目。彼時的陳歐身價超過了11億美金,同時他也成為紐交所220餘年歷史上最年輕的上市公司CEO。可謂一時風光無二。

2016年,上市僅僅兩年不到的聚美,面對一直跌跌不休的股價,陳歐決定私有化聚美,當時他提出私有化的價格為7美元美股,這對於一個月的平均值來說顯然是比較低的,不被接受顯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去年年底陳歐聯合紅杉資本通知聚美決定撤回私有化要約。半年以後聚美的股價再創新低,截止昨天收盤,聚美市值為3.37億美金,不足高點的1/10,每股報收2.31美元。

創業青年折翼記—陳歐

對於陳歐來說,成也聚美敗也聚美。風光無限的背後緊緊的跟隨者的就是危機,2014年7月,第三方商家禕鵬恆業被爆銷售假冒服裝和手錶,其偽造的品牌授權書和報關單也一一曝光,聚美優品由此遭到8家美國律師事務所的起訴,股價開始暴跌。痛定思痛的聚美團隊開始改變公司的運營模式,他們將開放式的平臺模式轉變成為封閉式的平臺模式,在向京東模式靠近(加大直營力度,增加自有倉儲),他們卻忘記兩者的根本不同,從此,聚美一蹶不振,客戶流失的同時,合租夥伴也在流失。

聚美的成功的另外一方面是和陳歐本人的網紅思維綁在一起的,目前陳歐微博粉絲共有4600萬,這個大大的超過馬雲和劉強東他們。如果說網紅經濟能撐起一家店無可厚非,那麼撐起一家上市公司,顯然就是有點扯淡。筆者看來目前的陳歐在創業的路上已經越走越遠,不管是微商式的微博刷屏還是3億元取得"街電公司"60%股權。

未來,不知道聚美還能走成什麼樣,對於現在的陳歐來說,創業折翼幾乎成了鐵板釘釘的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