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西瓜有了“身份证”

靖远西瓜有了“身份证”

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陈泳 通讯员张强中

虽然已经进入了秋天,靖远县高湾镇文崖村的瓜市还是红红火火,载满西瓜的车辆穿梭往来,地磅旁瓜农正与经销商过秤装瓜……

“咱们的旱砂瓜口感、瓤红等都能达到外运标准,我收的瓜主要发往广东、云南、湖南、重庆等地,而且反响特别好。”经销商贾成论说。

贾成论是高湾本地人,每年他都要从文崖村运出200多车的旱砂西瓜,总量达1200多吨。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按每斤西瓜的平均收购价算,他经手的收购额已经达到500万元。

像贾成论这样的经销商在高湾镇文崖村有好几位,与他们攀谈后记者了解到,与往年不同,这两年他们不仅在靖远收购散装西瓜,还开始接受各个合作社生产的贴有农产品追溯码的“条码瓜”,虽然是同一个地方出产但在市场上“条码瓜”的价格明显比散装西瓜高了不少。

“从手机上一扫这个二维码,就能体现咱们这个瓜的所有生产流程及产地。”俊雯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维元拿出手机给记者做示范,“这里还有我们合作社规模和主要产品,最重要能让消费者清楚了解到每一个瓜的产地、采摘日期等信息,消费者通过二维码标识辨别真伪。”

靖远县是农业大县,被列为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2015年,当地就按照“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的要求,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蔬菜、枸杞、大枣、羊羔肉等农产品生产领域,率先将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纳入平台管理。截至目前,共建立县级追溯平台1套、乡镇追溯平台18套、生产基地追溯点36个。

记者在县农牧局农产品质检站了解到,为了打造好这个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当地对每年发放农产品追溯标志的全县各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各个企业和合作社,严格要求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技术和操作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检测,实行农产品包装和产地标识管理。同时安排专职人员负责产品检测、生产档案记录数据录入、张贴标签等相关工作,并制定了可追溯的管理制度和相关生产管理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