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宋氏姐妹爲何要送熊貓給美國?宋藹齡說出原因

熊貓在國內外幾乎是無人不愛,關於熊貓的話題也很多,今天來談談抗日戰爭時期熊貓的處境,其實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抗日戰爭時期,熊貓登上了政治舞臺,這個與熊貓外交有關。

抗戰時,宋氏姐妹為何要送熊貓給美國?宋藹齡說出原因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美國人曾經從中國掠走了一隻取名為“潘多拉”的熊貓,1939年,美國紐約舉辦了第20屆世界博覽會,在這次盛會上來自中國的熊貓“潘多拉”大出風頭,人氣旺盛,甚至美國好萊塢電影明星也慕名前來,在博覽會結束後明星還邀請中國熊貓去拍電影。好景不長,1941年5月,“潘多拉”病死,美國人悲痛不已,宋美齡得知這一消息後決定向美國贈送一隻熊貓,隨後宋靄齡也提出要贈送美國一隻熊貓。(也由此可見,當時熊貓在國內已經相當有名氣了)。捕捉熊貓的任務落在了華西協和大學博物館館長葛維翰身上,他費盡心力,花了好幾個月才捕捉到了一雌一雄兩隻大熊貓,他將大一點的雄性命名為“中美”,雌性熊貓待赴美后再取名。

抗戰時,宋氏姐妹為何要送熊貓給美國?宋藹齡說出原因

1941年11月9日,國民政府在重慶廣播大廈舉行了隆重的贈送熊貓儀式。當時日本還未偷襲珍珠港,日美還沒有正式交戰,中國政府不便直接公開向美國政府贈送熊貓,於是便將熊貓正式贈送給美國聯合救濟中國難民協會和紐約動物學會,不過美國駐華大使出席了典禮,中央廣播電臺、國際廣播電臺和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同時實況播送,隨後贈送熊貓的茶話會在蔣介石位於重慶的林園官邸舉行,蔣介石與外交部長郭泰祺、國民黨中宣部副部長董顯光等在此招待了中外來賓及記者,蔣介石親自出馬,再加上政府高官,足見國民政府的重視。在當天的廣播中,宋美齡向大眾闡釋了贈送熊貓的目的:“君等借聯合救濟會之工作,正在解救吾國人民之苦痛,並在救護無數無辜受傷之吾民,吾人為表示感謝之微意,敬以熊貓一頭相贈,吾人希望此項禮物予美國兒童以非常之歡樂,猶如美國對吾民之友誼。”,宋靄齡則給大家解釋了選擇熊貓送美國人的原因,一共有四點:第一,熊貓為中國特產,世界其他地方沒有;第二,熊貓為稀有之物;第三,熊貓為一愉快之禮物,實際上是代表中國人抗戰之苦中尋求快樂的精神;第四,熊貓產於中國極西地區,象徵中國四萬萬人自沿海地區西遷之情形。

抗戰時,宋氏姐妹為何要送熊貓給美國?宋藹齡說出原因

不出乎意外,這兩隻贈送的熊貓在美國非常受歡迎,也引起了美國主流媒體的關注,1942年1月5日(珍珠港事件已經爆發),美國《時代》雜誌在該期“自然科學”欄目對來自中國的熊貓作了專門介紹,12日,《生活》雜誌也刊登了熊貓的消息並附上了照片。待熊貓一週歲之際,美國聯合救濟中國難民協會舉行了慶祝活動,不久,該委員會和紐約生物學會一起發動了為兩隻熊貓取名的活動,最終將雄性熊貓定名為“班棣”,雄性為“班達”。在國內,熊貓贈美一事讓熊貓的知名度迅速提升,熊貓之名還出現在了軍事領域,比如美國人陳納德將軍組建的飛虎隊,其第二中隊便以“熊貓隊”為外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