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縣委辦主任把會議主持詞的套路改了,大家都說新鮮


這位縣委辦主任把會議主持詞的套路改了,大家都說新鮮


前兩天石頭收到東部某省一位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的經驗文章,介紹了自己如何在會議主持中摒棄繁文縟節,圍繞傳達、落實和督辦講短話的思路和做法。石頭覺得耳目一新,和大家分享。但提醒一點,採用此種方式,仍需掂量主講人的分量和自己的分量,很多時候,主持人並非不會講簡潔明瞭的話,只是為了把主講人大大突出和表揚一番,所以才不惜篇幅,強調主題講話的重要意義和精彩程度,並不斷重複其中的觀點,這種有意為之也是一種姿態。


組織會議起草會議文稿,尤其是起草會議主持詞是辦公室一項經常性工作。人們一般對起草會議講話比較重視,而對起草主持詞不很看重。

但是主持會議是開好會議的重要一環,主持好了就會使會議主題錦上添花,反之就會畫蛇添足。

以往會議主持常常會拘泥於傳統模式,講的多了總感覺味同嚼蠟,於是我主持會議時不再走老套路了,變了下 “口味”,大家都說好新鮮。

“同志們,剛才王縣長了傳達學習了省裡會議精神,教育局、建設局等5個單位作了典型發言,李書記作了重要講話,李書記講話高層建瓴、立意深遠、內容豐富,針對性、指導性、操作性都很強……

為貫徹好這次會議精神,下面,我再強調三點:一是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緊迫感……;二是要進一步突出重點,增強工作實效……;三是要進一步加強領導,增強責任感”……

相信辦公室同志,對上述會議主持套路耳熟能詳,同時猶如雞肋,總有種於心不忍、欲罷不能的感覺。在長期的辦公室工作和會議主持中,我也感到上述套路顯得大而空、華而不實,其中最大弊端在於:

一是重複。提高認識和統一思想、工作重點和組織領導,主題講話該講也重點講了。會議議程主持開場白也講了。後面再講認識等等,反覆炒現飯有何必要?

二是囉嗦。有的主持人強調的內容過多,用時過長,有時甚或脫離會議主題講,給人感覺有點喧賓奪主;

三是無用。主持人最後強調對會議主題不是有益補充和添彩,而是狗尾續貂……

凡此種種,令人昏昏欲睡。

從去年開始,我大膽改變這樣的主持套路,本著務實重行、高效管用,徹底去除重複、冗長、空虛無物的內容,重點圍繞如何學習傳達貫徹主要領導講話,抓好督辦落實展開主持,主要講明三個重點:

一是講明會議傳達學習的時間、範圍、形式要求;

二是講明落實會議精神達到何種目的的具體要求;

三是講明保證會議精神落實的督辦問責措施。

在時間上,一般控制在3-5分鐘左右,最長不超過8分鐘。

會後大家都說我主持簡潔明瞭、印象深刻,回去後知道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

以我縣貫徹落實全省運用大數據對精準扶貧政策落實情況進行監管檢查工作會議為例,縣委書記在講清意義和認識、工作和重點、領導和要求之後,我用了不到3分鐘主持強調:

一是學習傳達要體現一個“快”字。快速學習傳達到村組、快速制定工作方案、快速組建工作專班、快速啟動工作,這“四快”要在兩天內完成,並以鄉鎮為單位將情況上報縣委工作專班;

二是具體工作要體現一個“實”字。底子要摸實,不走過場;數字要核實,不做假造假;問題要實查實抓,不虛報瞞報;

三是督辦問責要體現一個“嚴”字。對各地政策落實情況縣委督查室要一週一督查一通報,發現弄虛作假一律交由紀委追責問責。散會!

言畢一片掌聲。

我體會,會議主持好了對會議效果至關重要,堅持主持是對主要領導講話的有益補充而不重複;堅持圍繞主要領導講話如何學習傳達貫徹;堅持如何督辦抓落實應是主持的“三原則”。

這樣的事例是不是對我們做好辦公室工作有所啟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