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你吃對了嗎?

家中有娃的寶爸、寶媽們,你們的藥箱裡有益生菌、益生元或是合生元嗎?我想即使沒有,也應該聽說過,或者被藥店的店員推薦過。便秘、腹瀉的買來吃一下,消化不良或者胃口不好的也來一盒。也許寶爸、寶媽心中有疑惑,在門診就診時也會提出疑問:這些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是啥東東?,到底有啥作用呢?安不安全?今天就帶著幾個疑問,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益生菌,你吃對了嗎?

一、 它們是誰?

雖然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名稱不同,但都屬於微生態製劑。益生菌(probiotics),指給予一定數量的、能夠對宿主健康產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通俗講,就是對人體有益的細菌啦。益生元(prebiotics),也寫成益生原,指能夠選擇性地刺激宿主腸道內一種或幾種有益菌的活性或生長繁殖, 又不能被宿主消化和吸收的物質。這個也可理解為是一種細菌生長繁殖的“養料”。合生元(synbiotics),也稱作合生原,指的是益生菌與益生元製成的複合製劑。既有益生菌又有“養料”,這繁殖速度槓槓滴~。

目前臨床使用最為廣泛的微生態製劑當屬益生菌了,可以依據菌株的來源和作用機制,分為原籍菌製劑、共生菌製劑和真菌製劑。原籍菌製劑所使用的菌株來源於人體腸道原籍菌群,服用後可以直接補充原籍菌,發揮作用,如雙歧桿菌、乳桿菌、酪酸梭菌、糞鏈球菌等。共生菌製劑所使用的菌株來源於人體腸道以外,與人體原籍菌有共生作用,服用後能夠促進原籍菌的生長與繁殖,或直接發揮作用,如芽孢桿菌、枯草桿菌等。布拉氏酵母菌屬真菌製劑,有其獨特的作用機制。與化學藥物不同,益生菌藥物為活的微生物,其作用具有明顯的菌株特異性和劑量依賴性。菌株(strain)是指由不同來源分離的同一種、同一亞種或同一型的細菌,也稱為該菌的不同菌株,如青春型雙歧桿菌 DM8504 株等。益生菌藥物的劑量以每劑含有的細菌菌落數(colony forming units, CFU)表示, CFU 相當於活菌的數量。舉個例子,市面常見的“培菲康”,通用名叫“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三聯就是指包含三種菌:長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糞鏈球菌。這三種菌都是“原籍菌”。它的CFU是>1*10

7,指每袋含活菌數>1*107個。當然,市面還有其他品牌的益生菌藥物,有探知慾的寶爸、寶媽們也可自行了解一下。

益生元主要指非消化性低聚糖(NDO),包括菊糖、低聚果糖(FOS)、低聚半乳糖(GOS)、大豆低聚糖、乳果糖等,目前主要應用於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許多配方奶粉中也添加有益生元(如 FOS 和 GOS),作為藥物在臨床使用的僅有乳果糖。

益生菌,你吃對了嗎?

二、 它們有啥作用?

首先,在腹瀉病中,益生菌是臨床應用和研究最多的藥物,益生菌能夠通過補充腸道正常菌群、糾正菌群失調,分泌抑菌或殺菌物質和增強腸道局部免疫反應有效地清除病毒和細菌等機制,明顯縮短腹瀉病程、降低腹瀉的嚴重程度,幾乎可以應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腹瀉病。

其次,在功能性胃腸道疾病中,益生菌具有酸化腸道、改善排便和調節腸道免疫炎症反應的作用。對功能性消化不良(包括小兒厭食症)、功能性便秘和功能性腹痛有益,推薦使用,此外益生元藥物(乳果糖)對功能性便秘療效確切,也推薦使用哦。

再次,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是因為β-半乳糖苷酶缺乏,導致不能有效分解乳製品中的乳糖進而引起腹瀉發生。雙歧桿菌、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含有β-半乳糖苷酶,可減輕乳糖不耐受的症狀,或在腸道中迅速分解乳糖,使乳糖不耐受患者不易發生腹瀉等症狀。故也是推薦使用這些菌株製成的製劑。

……

微生物製劑的作用還有很多,如溼疹等過敏性疾病、炎症性腸病(

IBD)、預防腹部外科手術後感染以及健康促進等等等等,這裡就不一一展開了。因為在理論上,只要人體正常菌群出現紊亂,均可能是使用微生態製劑,所以,還有進一步應用的空間等待我們探索。

益生菌,你吃對了嗎?

三、說了這麼多,家長們又有疑問了,這益生菌這麼好,那畢竟是細菌啊,細菌吃進去安不安全呢?

總體上是安全的。雙歧桿菌和乳桿菌是人體腸道正常菌群的主要菌種, 也是目前微生態製劑應用最多的菌種,,在發酵乳製品中的長期應用已經被證明了其安全性(想想我們平常吃的酸奶吧),極少有報道其潛在的致病性。在全球範圍也內沒有微生態製劑引起嚴重毒副反應的報道。出現問題的也是免疫功能受損的病人,而且是個例。如國外個別報道在免疫功能受損或有基礎疾病的病人可以發生布拉氏酵母菌或枯草桿菌菌血症,所以,對特殊疾病使用這些菌株時應引起重視。

整理自《微生態製劑兒科應用專家共識》、《益生菌製劑在兒童常見疾病中的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