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扶蘇沒死,胡亥還能當皇帝嗎?

meng0130


第一:扶蘇賢能,威望極高。

第二:扶蘇得到蒙恬及其手下30萬大軍支持。

第三:百姓對於扶蘇還是支持的民心所向。

第四:胡亥能力遠不如扶蘇,而且品行低下,勾結趙高等奸臣禍國殃民。

第五:秦始皇對於皇位繼承人,早已選定扶蘇繼位,雖然到駕崩前才頒佈扶蘇繼承大統。

第六:胡亥篡位名不正言不順,得不到大臣及天下百姓的擁護。

因此:扶蘇如果反抗率領大軍奪權,擊敗胡亥做皇帝的機會還是有的……


往事如夢已成空


關於嬴政之後將由扶蘇來繼位,這多半是人們一廂情願的猜想罷了。為何?因為扶蘇是個仁慈的好人,人們盼著由他來帶領大秦走向美好生活。再者,扶蘇正好又是嫡長子。

然而,這終究是人們的一廂情願。

所史載,秦始皇突然暴病,死於沙丘。而他身邊的胡亥以及李斯趙高等人便假傳聖旨,逼扶蘇蒙恬等人自殺。甚至還有猜想,嬴政本就是他們幾個合謀害死的。

當然,這只是歷史上的模糊記載。究竟那聖旨是真的還是假的,這個還真不好說。

我們不妨再假設一下,如果沒有胡亥,扶蘇就能繼承皇位嗎?一樣子能。為什麼?明明扶蘇是個仁慈的好人呀!

沒錯,正因為他是個好人,所以跟皇位無緣。這可以說是“意識形態”的問題吧。

扶蘇很推崇儒家的仁政思想。如果換作後世的諸多皇帝的話,一定會非常欣賞。偏偏他老爹是秦始皇,那情況就不一樣了。大家別忘了,這個人還做過焚書坑儒的事情。

秦之所以能夠強大,乃是實行了法家思想。這種思想在戰亂年代往往很進步,便是在和平年代卻是未必。只可惜秦始皇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他實行的一直是鐵幕統治。

而胡亥卻投其所好,專攻法家。也正因為此,他才會得到秦始皇的寵愛。

而扶蘇,對於一個意識形態完全不同的人,秦始皇怎麼可能把皇位傳給他呢?而他被貶往邊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所以說,自始至終,嬴政都沒有把扶蘇當作接班人來培養。甚至於,命扶蘇自殺並非是假傳聖旨,而是皇帝臨死之前的最後安排。因為他擔心自己死後,兄弟兩個發生內鬥。為了皇權的穩定,於是他就狠心逼死了兒子?


史海驚奇錄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是我對扶蘇其人基本的看法。面對蒙恬的勸告,扶蘇選擇了自裁,他放棄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生命,也放棄了自己本應肩負的責任。自己身邊武有蒙恬、文有蒙毅,有蒙氏兄弟的支持,有天下的民心所向,但他選擇了遵從“遺詔”,說他是儒者都有點抬高他了。

善良和慈悲需要的是能力而不是態度,仁者愛人但對於敗類也絕不會心慈手軟。我們都看到了扶蘇的仁愛。但是忽視了他的懦弱,始皇帝讓他到邊陲之地去歷練,就是要磨礪他的心性,讓他能成長為大秦帝國真正的接班人。



邊境艱苦的條件,並沒有磨礪出扶蘇堅韌能忍的性格,反而讓他和始皇帝的期望漸行漸遠,甚至可以說背道而馳。儘管在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記述是趙高和李斯篡改了始皇帝的遺詔,令扶蘇自盡胡亥繼位,但是就算扶蘇不死,他也沒有和胡亥斗的可能。

因為扶蘇從心底裡接受不了父親始皇帝的死,對於他來講,父親就是他生命的全部和活下去的理由。儘管兩個人的政見不同,但是扶蘇對於這個嚴苛的父親是十分尊重的。他不是不懷疑遺詔的真實性,而是不敢懷疑遺詔的真實性。

退一萬步講,扶蘇如果聽從蒙恬的建議拒不受命,會對胡亥繼位有什麼影響嗎?在我看來,扶蘇的結局只能更慘,第一拒不執行始皇帝的遺詔,胡亥和趙高就可以用這一點治扶蘇的大不敬之罪;第二被暗殺,扶蘇和蒙恬都不擅長陰謀之術,蒙恬雖強卻不是個人的勇武,因此才被胡亥的人囚禁,扶蘇不自盡,同樣也會被囚禁或者直接“被自裁”;第三被流放,成為反秦義軍的傀儡皇帝,生不如死的消失在歷史的塵埃裡,如陳勝吳廣起義就曾經以扶蘇的冤死為藉口。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歷史上,對於秦朝末年公子扶蘇和胡亥的事情,眾說紛紜。秦始皇帝究竟在臨終前將皇位傳給了誰,也是紛紜閃爍,難成定論。

先來說說司馬遷的史記是如何記載的。史記中說,當年秦始皇因為派遣士兵,徵發百姓北築長城、南伐吳越、交趾,大興土木工程,並且在國內實行殘暴的統治政策,並且又派遣徐福帶領五千童男童女到東海尋找長生不老仙藥,惹得天下的知識分子和方士紛紛抱怨批評,最後秦始皇將部分方士和知識分子坑殺,燒燬諸子百家有關書籍,歷史上稱為焚書坑儒。公子扶蘇生性仁厚,並不認同秦始皇的政策,於是勸諫他要實行寬厚仁和的政策,秦始皇大怒,將公子扶蘇派到北方,跟隨大將蒙恬固守長城。

秦始皇最喜愛的兒子是小兒子胡亥,在秦始皇南巡過程中,時常將胡亥帶在身邊,在最後一次南巡過程中,秦始皇不幸染病身亡。宰相李斯和趙高秘不發喪,直到回到了咸陽才為秦始皇發喪,傳位給胡亥。史稱秦二世。

歷史上關於秦始皇傳位給公子扶蘇還是胡亥,議論點也就在秦始皇死亡這一段。有人說秦始皇原本是要傳位給公子扶蘇的,因為公子扶蘇生性寬厚,是丞相李斯和趙高矯詔,假傳聖旨害死了扶蘇,這才將皇位傳給了胡亥。但是,這很多都是後人比較喜歡扶蘇和司馬遷在史記中的揣測,並沒有真憑實據。

而秦始皇比較喜歡胡亥,時常將胡亥帶在身邊,這倒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再說,秦始皇生性雄才大略,自信異常,憑他的這種性格,扶蘇在他眼裡就不是仁厚,而是懦弱了。更不會想到說讓公子扶蘇到蒙恬身邊保全自己的事情,在他活著的時候,天下誰人敢挑戰他的權威。

所以,我認為,傳位給胡亥是秦始皇的意思,就算沒有明說,他恐怕也是這個意思,所以後來李斯和趙高說皇位傳給胡亥,也無人反對,恐怕大家都知道這是秦始皇生前就默認的了。所以,就算公子扶蘇沒死,恐怕胡亥也是要繼承皇位的。


江南楚月


個人認為,如果當時扶蘇聽了蒙恬的勸阻,沒有喝下那杯毒酒,胡亥也是可以當上皇帝的。雖然扶蘇是秦始皇的嫡長子,在名義上是最適合繼承皇位的,但是在秦始皇死的時候身邊只有趙高一人,趙高完全可以偽造秦始皇的遺囑,讓胡亥繼承大統。這樣,胡亥就是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如果扶蘇沒有死,一場皇位的爭奪戰就會打響。扶蘇靠的是蒙恬的萬蒙家軍,胡亥靠的是章邯帶領的20萬秦軍。章邯的部隊當然不能和精銳的蒙家軍相比,最後扶蘇一定會贏得勝利。但是,秦帝國內亂一旦開始,各地就會烽煙四起,北方匈奴趁機作亂,六國遺民奮起反叛。到時無論是胡亥還是扶蘇贏得了皇位,大秦帝國也會在頃刻間付諸一幟。所以即使扶蘇沒有死,胡亥也是可以當上皇帝的,只不過這個皇帝當的時間會更短。

認為我分析的對就關注我吧,我會分享更多的歷史見解。


小王爺講歷史


這個問題十分的low

扶蘇沒死,胡亥肯定還是當他的皇帝,不過,這個二世的時間不會太長久

1、該發生的還是會發生

胡亥一定會繼位,因為這個已經不是他一個人的事情,而是李斯、趙高等朝野共同的事情

不會因為一點點的改變而改變

總是收到了扶蘇拒自殺,蒙恬起兵的消息

趙高和李斯還是為擁戴胡亥繼位

否則,名不正也言不順,他們和扶蘇繼續都長的旗幟就沒有了

且時間還很可能會提前

也許不等到了咸陽,在路上,就會公佈秦始皇已經死的消息,遺志就是胡亥繼位

2.歷史的軌跡一定會發生變化

蝴蝶效應,一個蝴蝶都會引起風浪

何況扶蘇沒有死

扶蘇不自殺,必然和蒙恬起兵,打著清君側的旗號,或者矯旨說胡亥是家皇帝

秦始皇的遺旨其實是扶蘇繼位(這也可能是秦始皇本意)

這個時候有蒙恬的三十萬雄兵

位於咸陽的趙高李斯之流恐怕很難抵擋住

預計不到半年,蒙恬的大軍就可以開進咸陽

此時的天下,還是秦朝的天下,

此時的皇帝,已經不是胡亥

此時的歷史,已經發生變化

此時的大澤鄉,依舊平靜十分

此時的劉邦,依舊是個亭長而已


桃花一簇開無竹


這個問題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因為扶蘇一定會死,不存在“如果不死”的可能。

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具史書記載,傳旨的人到了軍營,只是唸了所謂的秦始皇聖旨,只是說到了要公子扶蘇自盡,然後他就自殺了,該說什麼不聽話就是“不忠不孝”,連蒙毅的勸阻都沒用,甚至他還希望蒙大將軍早早上路。

以前讀書的時候,總覺得這段描述不可思議,甚至一度懷疑內容的真實性。因為這種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實在不大,要知道扶蘇生活的時代是一個紛亂的諸侯割據時代,到處都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鬥爭,即用正大光明的決戰,也有爾虞我詐的陰謀。

而扶蘇本人又是三十萬人馬的最高統帥,北方又是秦朝比較容易發生戰爭的地段,再說作為秦始皇長子即皇太子的扶蘇,是朝中很多大臣的擁護對象,有了這些身份,實在不敢相信他竟然如此的迂腐,如此的不懂變通,如此的愚孝,如此的愚蠢。

扶蘇自殺的輕巧,可是他留給天下的是什麼,是那個心狠手辣的胡亥,殘暴無情的二世皇帝殘忍的殺光了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光被抄家的就有一大半。天下百姓呢,更是水深火熱,暴力統治,處處鎮壓,真的是不給百姓留一點活路,最終的結果呢,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天下雲行影從,早早的亡國。

縱觀歷史,仁慈的君主必須有能臣輔佐才能安定,如果沒有能臣,仁慈帶來的是災難,是滅亡,比如明朝的朱允文,史書記載他也是個至孝的人,更是一個迂腐的人,這種人做事猶豫不決,根本就守不住天下,很難在殘酷的血型戰爭中存活下去。

再看胡亥,這可是個玩主,玩起來毫無人性,六親不認,可以說是個冷血無情、殘暴兇狠的貨色,手下的趙高更是陰謀詭計的高手,李斯也是個權力慾望極重的自私丞相,這幾個人湊一塊,迂腐、天真、愚孝、不懂變通的大公子扶蘇怎麼可能不死呢?所以他的死是種必然。

但多行不義必自斃,蒼天何曾饒過誰,皇帝胡亥被大太監在宮中刺死了,大丞相李斯也被趙高滅族殺了個乾乾淨淨,權臣趙高被扶持的子嬰給圍剿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天理循環,報應不爽,歷史證明:陰謀詭計是很長久不了的!

總之,從胡亥扶蘇的性格分析,從兩人的力量分析,從史書上我們看到扶蘇必死的結論,所以胡亥當皇帝也就順理成章。


文史學生仵三源


扶蘇不死胡亥也是有機會當上皇帝的。

扶蘇雖然身為始皇帝長子的,又素有威名,在朝野內外公認的繼承人,但畢竟始皇帝沒有正式冊立為繼承人,一切都充滿了變數。

再者當時的情況是,扶蘇因為多次直言勸諫忤逆始皇帝,氣的始皇帝趕到邊境監軍,始皇帝出巡在外病逝於沙丘。兩人都不在咸陽,這就給了小人可乘之機啊。

宦官趙高一直和扶蘇不和,扶蘇繼位趙高難活,所以趙高就利用政權交接空擋和李斯合謀假傳聖旨,賜死扶蘇,擁立胡亥繼位。

如果扶蘇不自盡,而是回到咸陽,在眾臣擁護下繼位也必然會與趙高等一番明爭暗鬥,趙高手裡則掌握者玉璽聖旨話語權,扶蘇僅僅靠著嫡長子的身份。

始皇帝的遺召畢竟只有趙高一人知曉,偽造聖旨完全可能,扶蘇接到假聖旨就自殺,也說明其本身性格缺陷,也難以對付趙高,趙高也不會坐以待斃讓扶蘇繼位。




最後的騎兵90


扶蘇必死。這是由其性格中的缺陷導致的。

在皇位繼承人上起到關鍵性作用的不是胡亥自己,而是權臣趙高。

哪怕秦始皇扶持扶蘇登上皇位,也有很大的幾率被趙高弄死。

扶蘇在歷史的記載中,是一個仁慈之人。俗話說慈不掌兵。不是一個合格的統治者。而趙高是一個權臣,最善於觀言察色、逢迎獻媚。趙高擅長的就是權力陰謀。而扶蘇作為一個太子,面對陰謀“賜死”的行為,是“慷慨赴死”,其權力上的弱智可見一斑。

做皇帝,繼承皇位。並不是以德服人,當然以德服人也很重要。最重要卻是權謀。不以陰謀害人,也要防止別人以陰謀害自己。所以,不懂權謀的扶蘇是沒有辦法活著繼承皇位的。

後面我會對扶蘇的為人進行詳細的剖析。感興趣的可以關注我。


醉漢論談01


扶蘇,秦始皇的皇長子,扶蘇剛毅勇武,為人仁義,有政治遠見。秦始皇對扶蘇寄託了太多的希望,這個兒子是帝國的接班人。秦始皇希望他和自己一樣堅強剛毅,做一個鐵腕的統治者。在秦始皇坑殺儒生時,扶蘇說“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恐怕亂殺無辜,迫害讀書人,會引起天下的不安定。”秦始皇很生氣就把扶蘇送到北方的長城軍團。希望扶蘇能在邊防軍裡磨鍊勵志。天有不測風雲,就在秦始皇東巡時候死了,於是趙高和李斯勾結篡改遺詔,確立胡亥為二世皇帝。並且偽造了一份假聖旨,命令扶蘇和蒙恬自裁。

假如扶蘇聽信蒙恬的話不自裁,領兵會師進皇城,以為秦始皇發喪盡孝的名義,胡亥和趙高在有章程也擋不住,蒙恬、王離(王翦的孫子)二人掌握三十萬秦國精銳部隊,是任何勢力也阻擋不了。進了皇城李斯這個勢力小人會告訴篡改遺詔的主謀是趙高,扶蘇重登二世皇帝不是不可能。那麼中國的歷史就要重寫,就沒有漢朝也就沒有漢族人了。所以這個假設題目太陰險了,我只能這樣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