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地久天長》騙哭了,原來最不能忘卻的就是傷痛

“很多人說你瘋了,太不識時務了,我承認。同時我也知道,中國電影市場會突飛猛進,工業化製作會越來越成熟,中國電影新的高潮會撲面而來,投身於它的人們會越來越多,這一切當是極好的現象。但有一條窄路也必要有人去走。這條路不會比頭一個十年好走,相反可能會越來越難。但埋下的種子多了,破土的幾率還會少嗎?”——王小帥《薄薄的故鄉》


1

票房,似乎一直是文藝片的短板。《地久天長》也不例外。

首日6.6%的排片率,上映一週3700多萬的票房顯然不能令導演王小帥滿意,無奈之下,他只能藉助自己的影響力在朋友圈自我營銷,以求關注。

被《地久天長》騙哭了,原來最不能忘卻的就是傷痛

被《地久天長》騙哭了,原來最不能忘卻的就是傷痛

雖然營銷方式充滿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沒有雞湯式的煽情和賣慘的《地久天長》,的確是一部值得靜下心來觀看的電影。

電影從劉星的意外死亡開始。

劉星的父親劉耀軍和沈浩的父親沈英明本是摯友,他們同在一個地方當知青,同時回城,同時結婚,又同月同日生孩子。

他們約定如果孩子是一男一女就定娃娃親,結果都生了男孩,劉耀軍和沈英明都覺得他們的孩子也能跟他們一樣,成為一生的好兄弟。

被《地久天長》騙哭了,原來最不能忘卻的就是傷痛

《地久天長》劇照

所有美好的一切都被一場意外打破了。

在水庫邊,因為沈浩不小心推了劉星一把,劉星不幸溺水身亡。

其實,在劉星意外身亡前,劉耀軍的妻子王麗雲曾經又懷了一個孩子,但沈英明的妻子李海燕作為計生幹部,強制王麗雲打掉了這個孩子,沒想到發生了大出血,王麗雲從此失去了生育功能。

中年喪子,並且無法再生育,劉耀軍和王麗雲痛不欲生。

為了逃避痛苦,他們帶上為數不多的家當到一個連語言都不通的南方小鎮定了居,並由此演繹了一段橫跨30年愛恨糾葛。

2

被《地久天長》騙哭了,原來最不能忘卻的就是傷痛

1966年,王小帥出生在上海。

王小帥的母親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上海光學儀器廠。父親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

如果不是為了響應“三線建設”,他們可能就會在上海生活下去,直到老去。

王小帥出生四個月後,跟隨父母去了貴陽,一呆就是13年。

“三線建設”是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它是在當時國際局勢日趨緊張的情況下,為加強戰備,逐步改變我國生產力佈局的一次由東向西轉移的戰略大調整,建設的重點在西南、西北。——百度百科

“三線建設”的地點都是偏僻,經濟落後的地區,王小帥的父母去的地方名叫烏當區,新添寨,那裡四面環山,極其封閉。

封閉的環境,特殊的身份,構成了“三線人”獨特的生命記憶。

“對很多三線子弟來說,那個時間和地域太封閉了,他們的身份也太特殊了,那麼多年,他們就像一群抱團取暖的人,因著同樣的命運生活在一起,構成了與外界不同的生命記憶。”——王小帥

他希望人們能記住這段歷史,帶著這種使命,從2003年到2013年,王小帥用十年的時間完成了他的“三線生活三部曲”的創作——《青紅》、《我11》和《闖入者》。

被《地久天長》騙哭了,原來最不能忘卻的就是傷痛

《青紅》劇照

《闖入者》拍完之後,王小帥就產生了創作《地久天長》的想法。

“2015年,因為社會老齡化的問題,我們面臨社會轉型,需要提高生產力,國家放開新的政策,那個時候給我的一個觸動就是隨著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中國已經形成了新的家庭結構和社會結構,我才有意識到一個新的時代要開始了。老百姓生活在其中,他們對這樣的一個全新的結構是怎樣的感受?”

“可能一點稍微的變化,就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

通過一段時間的思考,王小帥將目標聚在了失獨家庭上。

3

“對父母而言,孩子沒了,就是最大的事情。”這種無法逆轉的傷痛被王小帥看在了眼裡。

為了解決人口過快增長。1982年,計劃生育被寫入憲法,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

不能否認的是,計劃生育政策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同時,計劃生育政策所帶來的副作用也開始凸顯。

“隨著獨生子女人數總量的增多,因獨生子女死亡所產生的中國失獨家庭數量也在激增,在2010年達到84.1萬,預計2020年突破百萬戶。”——《2018年中國人口數量、總人口預測、獨生子女人數及失獨家庭數量統計分析》

被《地久天長》騙哭了,原來最不能忘卻的就是傷痛

2010年,以60歲高齡生下雙胞胎女兒的盛海琳上了熱搜。

2009年,59歲的盛海琳失去了獨生女兒,為了撫平心中的創傷,她毅然決定再生一個孩子。

有很多網友對此表示質疑,60歲生孩子,這是怎麼想的呢?萬一有意外不是對孩子不負責嗎?

網友的質疑很有道理,但直到成為一個母親我才明白,失去唯一的孩子,心中的傷痛有多麼巨大。

尤其是這些不能再次生育的家庭,人前強忍著傷痛,故作開心,人後卻要面對“做手術都不知道找誰來簽字”的悲涼晚景。

面對這些傷痛,大多數的失獨者選擇了隱忍。

“我感嘆我們都已不再年輕,感嘆我們都沒有小孩了,每當我們強作笑顏,其實內心都在滴血。我們現在或許還年輕,還能動,但是一二十年以後,我們都不能動的時候,該怎麼辦?”

被《地久天長》騙哭了,原來最不能忘卻的就是傷痛

劉耀軍和王麗雲也不例外。

有人說,在劉耀軍和王麗雲身上看不到抗爭,只是一味的承受,一味地隱忍。

但作為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在經歷了計生,失獨,下崗等多重人生打擊後,也需真的沒有能力去抗爭什麼,只能隨著時代的洪流一步步向前。

為了生存下去,他們只能選擇隱忍。

“人的這一生,漫長又短暫,有多少時候我們不能遂願,但是我們依舊在堅持生活。”——王小帥

4

但隱忍並不意味著不堅強。

為了讓生活繼續下去,他們領養了一個很像劉星的孩子,周永福,他們給他改名為陳星。

是枝裕和在他創作的《步履不停》中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故事發生在居住在小鎮上的橫山一家。父親恭平是業已退休的醫生,長子純平十分優秀,卻因就落水兒童不幸溺水身亡。

純平的去世,不僅讓他的父母陷入了長久的痛苦之中,也讓弟弟良多飽受折磨。

“一直把大哥掛在嘴邊當做理想的標準,對於必須生活在現實裡的人來說是一種折磨。”

被《地久天長》騙哭了,原來最不能忘卻的就是傷痛

步履不停

被《地久天長》騙哭了,原來最不能忘卻的就是傷痛

步履不停

陳星有何嘗不是被死去的劉星折磨著。

他不認同自己是一個替代品,他用叛逆來表達自我,從而引發了與養父劉耀軍一次次的爭吵,拿到了身份證後,陳星憤然離家出走。

沈英明的妹妹沈茉莉,小的時候就暗戀劉耀軍,養子出走後,耀軍和茉莉偷偷地好上了。茉莉出國前,發現自己懷了孕,為了彌補沈浩帶給劉耀軍一家的傷害,她願意生下這個孩子。

劉耀軍拒絕了,他選擇守住家庭,因為這“對不起三個人”。

其實,劉耀軍的出軌,王麗雲早有察覺,但她知道丈夫的苦,所以決定隱忍,她甚至還想成全丈夫,所以選擇自殺。

但王麗雲最終還是活了下來,在不斷產生希望,又不斷失望的反覆灼燒中,她沒有抑鬱也沒有瘋掉,這就是一個普通女人最大的勇敢。

被《地久天長》騙哭了,原來最不能忘卻的就是傷痛

5

這部電影還有一個重要角色就是李海燕。

作為廠裡的計生幹部,李海燕對自己的烏紗帽看的很重,所以當她得知王麗雲懷了二胎的時候,她毅然決然地大義滅親,讓人沒想到的是,一場大出血導致王麗雲終身不孕。

除了完成工作,保住官位,李海燕的內心深處也許真的是為了朋友好。

在那個年代,超生往往面臨著很重的懲罰,劉耀軍夫婦可能會同時失去工作,沒有收入來源,基本生活都難以保障,又拿什麼來養孩子。

但後來發生的事情完全超乎了李海燕的想象。

“我想說的就是漫長生活裡那種計劃之外的無常,正常生活邏輯裡似乎不可能發生的事,在漫長的時間跨度出現了,人漫漫地偏離了自己的意志和設計,被命運帶著走。”——王小帥

被《地久天長》騙哭了,原來最不能忘卻的就是傷痛

獨子身亡,又無法再生育,李海燕對王麗雲終身揹負著愧疚。

在電影的最後,李海燕得了癌症,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時候,她希望能見劉耀軍夫婦最後一面,二十幾年過去了,痛徹心扉的苦難,終於得以言說。養子陳星的歸來更是給這個充滿苦難的家庭帶來了久違的希望。

就像有人說的,“苟且”之中,我們依然心懷“詩與遠方”。

1.《薄薄的故鄉》(作者:王小帥 重慶大學出版社)

2.《地久天長》電影資料

3.《地久天長》——關於電影,關於我們(作者:王小帥)

4.《地久天長》已經不是電影,它就是生活(作者:王小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