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心誦經法札記(四)怎樣在念經時具足六波羅蜜

觀心誦經法札記(四)怎樣在唸經時具足六波羅蜜

那具體觀想些什麼呢?

首先,觀想自己作為法師宣揚佛陀正法,為四眾弟子宣說佛法,自己所發出的音聲,不但當前的有形無形的眾生們可以聽到,乃至於十方一切眾生都能聽到。這是假觀。

觀心誦經法札記(四)怎樣在唸經時具足六波羅蜜

其次,進一步觀想能說法之人所念誦的經典。什麼是經?經是手中所執的經卷,為紙墨所成。讀誦經卷之時,心念經文,口誦而出,發出音聲者,是有我之身還是無我之身?誰是念誦經卷者?聽聞經文的眾生,看似實有,但如果往深處推尋,畢竟沒有實在的“我、人、眾生”可得,只是宛然顯現而已。這是空觀。

再次,進一步觀想,雖然沒有所念之經,但是有經卷在手,紙墨文字,宛然顯現其上。雖然沒有能念之人,但是有四大假合的“我”身為大眾唸誦經文。雖非內外所侷限,卻又不離內外。雖然不是經卷,卻又不離經卷。雖然不是心念口宣所能涵蓋,但是又不離心念口宣。在唸誦過程之中,細細觀想而無一絲錯謬。這是不可思議觀。

只有當唸經者能自如地在唸經時做這樣的觀想,才能稱為是三觀成就。

如果能夠在一念之中得到不前不後、三觀宛然的成就,那就算沒有作意要佈施、沒有佈施者存在,而法施也自然顯現,雖然沒有受持聽聞者,但是聽受讀誦經文的四眾卻宛然顯現。此時,縱使沒有高登法座,也如同登座而說法。這就是法施檀波羅蜜。

對於唸經者來說:

專心執持經文,而沒有任何遮礙,這就是持戒;

而忍耐惡覺,縱使名聞財力也不能動搖他的內心半分,讓他產生煩惱,那就是忍辱;

如果一心精進不已,從始到終都沒有一絲錯謬,心中信心堅定,因此也沒有絲毫慚愧過失擾亂,這就是精進;

專心誦唸經典,而無所貪愛,攝持一心,專精唸誦,這就是禪定;

對於經文熟絡於心,唸誦之時沒有半分錯謬,無論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一一瞭如指掌,文文句句都清晰分明,這就是般若。

在唸誦經典之時,具足這六種功德,就可以稱為六波羅蜜具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