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狂魔”詹姆斯·卡梅隆,是如何一次次把電影特效推到了極致

“技術狂魔”詹姆斯·卡梅隆,是如何一次次把電影特效推到了極致

“技術狂魔”詹姆斯·卡梅隆,是如何一次次把電影特效推到了極致?

毋庸置疑,詹姆斯·卡梅隆是一位走在電影技術最前沿的導演。

他曾兩度創造了電影投資的最高紀錄,也兩次刷新了電影史的票房紀錄。全球影史票房的冠亞軍寶座,至今仍為卡梅隆一人獨享。

卡梅隆的偉大之處,不僅在於創作了許多很受歡迎的電影,更在於他的每一部作品幾乎都為後來的電影樹起了技術的標杆。

“技術狂魔”詹姆斯·卡梅隆,是如何一次次把電影特效推到了極致


卡梅隆踏上電影導演之路,是受喬治•盧卡斯科幻影片《星球大戰》的影響。他自編自導的第一部電影《終結者》,靈感來源於自己的一次病中噩夢。

片中的“終結者”,採用的是傳統模型製作方式。多位藝術人員耗時數月,用粘土、石膏、纖維和鋼架,完成了影片所需機器人模型的製作。

正是這種精益求精地製作風格,打造出了極為經典的“終結者”形象。片中那位怎麼也殺不死的魔鬼般機器人“終結者”T-800,以及飾演者施瓦辛格那副嚴肅而冷酷的臉,幾乎給每一位觀眾留下了揮之不去的深刻印象。

“技術狂魔”詹姆斯·卡梅隆,是如何一次次把電影特效推到了極致


時隔兩年後的1986年,卡梅隆自編自導了第二部作品《異形2》。影片純正的機械審美快感和絕對一流的視覺效果,讓觀眾嘖嘖稱奇、大呼過癮。

片中的那隻恐怖的“異形女王”,依然採用了傳統的模型製作方式。因為製作精巧,以至於很多觀眾都以為是電腦製作的。

《異形2》超越了1979年瑞德利•斯科特的前作,獲得了7項奧斯卡獎提名,最終捧得兩座小金人。卡梅隆出手不凡,打破了續集無好片的魔咒。

“技術狂魔”詹姆斯·卡梅隆,是如何一次次把電影特效推到了極致


從《終結者1》到《異形2》,這兩部影片的特效製作,代表了CG技術出現之前電影特效的最高峰,堪稱“傳統特效之巔”。

半路出家的卡梅隆,在導演生涯的起步階段,通過兩部科幻大片就將傳統模型特效推到了極致。本文為“大象看戲”原創發佈。他處所見,必為偷竊。敬請舉報!

1989年,卡梅隆自編自導了第三部電影《深淵》。這部電影因為節奏比較緩慢,票房收入不太理想。但卡神在拍攝該片時對水下特技和CG技術的嘗試,開啟了電影特效的一個全新時代。

“技術狂魔”詹姆斯·卡梅隆,是如何一次次把電影特效推到了極致

使用傳統模型拍攝,難以拍到生物體在三維空間裡的運動。卡梅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將電腦動畫技術引入到電影拍攝當中。卡神的這一嘗試,開創了具有革命性影響力的CG特效技術。

影片中段,外星智慧生物操控水柱,運動到男女主角的面前,水柱的前端便呈現出了與男女主角一模一樣的面容,這是一段創世級別的特效。這個前所未見的畫面,讓全世界的觀眾感到非常震撼。

“技術狂魔”詹姆斯·卡梅隆,是如何一次次把電影特效推到了極致

有了在《深淵》裡的牛刀小試,兩年後的1991年,卡梅隆再次推出了一部驚世駭俗之作《終結者2》。

在該片中,最讓觀眾津津樂道、也最令人難忘的,就是那個會隨意變形,被子彈頻頻擊中而不會倒下,腦袋被霰彈槍打出一個大窟窿又能快速恢復的軟金屬機器人“魔鬼終結者T-1000”。

“技術狂魔”詹姆斯·卡梅隆,是如何一次次把電影特效推到了極致

《終結者2》不僅超越了《終結者1》,更是把科幻電影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人們終於相信:電影的表現力確實無所不能,唯一的制約可能就是人類自己的想象力。

《深淵》裡的水柱和《終結者2》裡的軟金屬機器人,是電影特效史上開創了電腦動畫全新領域的兩座豐碑。業內人士無不感慨:是卡梅隆把電影技術提前帶入了21世紀。

1990年代是CG技術突飛猛進的十年,而1996年羅蘭·艾默裡奇的《獨立日》,算得上是CG技術的集大成者。不過,讓太多人沒想到的是,1997年卡神的一部《泰坦尼克號》,讓全世界的觀眾大開眼界。

“技術狂魔”詹姆斯·卡梅隆,是如何一次次把電影特效推到了極致

在影片中,卡梅隆不僅運用CG技術建造了一個真假難辨的數字水世界,還開創性地運用“動作捕捉技術”,再現了世紀巨輪下沉時的災難景象,將動捕技巧發揮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2億美元的投入,不僅創造了電影史上的投資紀錄,更是創造了超過18億美元的票房神話(加上2012年3D重製版,總票房達到21.86億美元)。

而且,這一票房神話保持了十三年之久,直到2010年被卡神自己的另一部經典力作打破(你知道是被哪一部電影打破的嗎?)

“技術狂魔”詹姆斯·卡梅隆,是如何一次次把電影特效推到了極致

更值得驕傲的是,在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上,《泰坦尼克號》獲得了14項提名,最終捧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11座小金人,詹姆斯·卡梅隆也如願以償地獲得了“最佳導演獎”,真正戴上了“電影之神”的桂冠。

《泰坦尼克號》讓卡梅隆名利雙收,但卡神並沒有“乘勝追擊”,而是停下了導演工作,去做了一名全職探險家。這一停,就是整整十二年。

2009年12月,3D科幻片《阿凡達》上映,卡梅隆再次享譽全球。他將曾經在海洋裡見到的那個五彩斑斕的藍色世界,完美地演繹成了一個奇妙的潘多拉星球。

“技術狂魔”詹姆斯·卡梅隆,是如何一次次把電影特效推到了極致

卡梅隆運用CG技術,創造了一個逼真的潘多拉星球世界。他將“動作捕捉”升級到“表情捕捉”,對納美人的神態表情進行了完美的展現。

卡神更是讓電影3D技術完成了一次歷史性的蛻變,從而改寫了電影市場,宣告了電影技術從2D躍升到了3D時代。3D電影的狂潮,從此在全世界正式掀起。

卡梅隆不僅改變了觀眾的觀影習慣,還將3D變成了之後商業大片的固定拍攝模式,3D放映技術也因此成了全世界電影院的標配。詹姆斯·卡梅隆因此被尊奉為"3D電影教父"。

“技術狂魔”詹姆斯·卡梅隆,是如何一次次把電影特效推到了極致

戴著3D眼鏡的卡梅隆


《阿凡達》之後,卡梅隆又一次重拾自己最大的愛好:潛水。一轉眼,又是十年過去了。正當影迷們對《阿凡達》續集望眼欲穿之際,卡梅隆帶來了另一新作《阿麗塔:戰鬥天使》。

這部籌備了二十年、斥資1.8億美元、拍攝製作了四年的科幻電影,將特效做到了巔峰級別,堪稱“神仙特效”。

《阿麗塔》全片幾乎沒有用到綠幕,CG人物的“替身”大多是在實景中進行表演,真實感十分強烈。本文為“大象看戲”原創發佈。他處所見,必為偷竊。敬請舉報!

“技術狂魔”詹姆斯·卡梅隆,是如何一次次把電影特效推到了極致

卡梅隆將“動作捕捉”升級到“表演捕捉”,又一次構建了一個恢宏的未來世界。

尤其是影片中出現了影史上第一個完全用CGI技術製作的人類角色:女主阿麗塔,她的皮膚和毛髮、眼神和表情,製作之精細已經到了難分真假的境界。

卡梅隆秉承對電影技術的不倦探索,帶領這位情有獨鍾的“女兒”,向著電影的深處又前進了一大步,為電影特技的進步再次樹起了最新的技術標杆。

“技術狂魔”詹姆斯·卡梅隆,是如何一次次把電影特效推到了極致

“技術狂魔”詹姆斯·卡梅隆,是如何一次次把電影特效推到了極致


這部實打實地將電影特效推到一個全新高度的《阿麗塔》,在卡梅隆自己看來“只是餐前甜點”。定檔於2020年12月18日上映的《阿凡達2》,卡神將挑戰“裸眼3D+激光全息+120幀”。

從把自己的噩夢做成電影轉化為他人的“噩夢”,到開著巨輪去撞冰山;從為全球幾乎所有影院升級放映設備,到改變全世界觀眾的觀影習慣,卡梅隆一步步地實現著自己的電影理想。

在給觀眾帶來感人的故事和精妙的視覺享受之時,卡神幾十年如一日不斷地推動著電影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他秉承“光影藝術、視效為先”的信條,一次次把電影特效推到了極致。

“技術狂魔”詹姆斯·卡梅隆,是如何一次次把電影特效推到了極致

卡梅隆是一位藝術家,更是一位開拓者。他用打破的方式,把技術錘鍊成了藝術。“技術狂魔”的卡梅隆,絕對稱得上是一位走在電影技術最前沿、無與倫比、無所不能的天才人物。本文為“大象看戲”原創發佈。他處所見,必為偷竊。敬請舉報!【大象看戲】就看戲裡戲外的第一和唯一*.*一起來吧!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