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45歲農民做餐飲30年,專包農村酒席,1桌300元1年能做1萬桌


近日風陵渡一個親戚家裡嫁女請客,我們一家人前去祝賀,結婚的宴席在一個鄉村飯莊,剛下高速不遠就到了目的地,路邊一個飯店門前停了不少車,看來賓客不少,不過令我奇怪的是,這個飯店的位置離鎮子還有幾百米遠,再往前就出了鎮子,為什麼會這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呢?帶著疑問我走進飯店。

心存疑問,我沒有急著去宴會大廳,而是來到了後廚,在這裡見到了這家飯店的老闆兼大廚蘇師傅。蘇師傅正在忙活著,他邊幹活我邊和他聊天,蘇師傅告訴我他今年45歲,是附近村子裡的農民,這個飯店是他和妻子開的,在這裡已經有十幾年了。

蘇師傅15歲那年,初中畢業的他沒考上高中,家裡人把他送到了運城的一個老鄉的飯店當學徒,學習打餅子,跟著師傅學了幾年,他學會了打餅子和滷肉的技術,從學徒變成了師傅。就這樣在老鄉的飯店幹了幾年,20多歲的他不滿足於只會打餅子滷肉,他看著飯店的大廚很有技術含量,於是他決定去學廚師。


他在運城的一個廚師學校報了名,學了兩年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廚藝,從學校出來他知道這個水平還不足以成為一個合格的廚師,他又先後找了幾個大飯店,跟著大飯店的大廚師學了幾年,終於出師了。出師後他和妻子在鎮上開了一個小飯店,由於手藝不錯,他對人又熱情隨和,生意逐漸紅火起來,在當地算是小有名氣。

慢慢地從一個小飯館到可以承包酒席,飯店的規模也在不斷地擴大。上世紀90年代後期,農村經濟逐漸增長,老百姓的消費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家裡有個訂婚、滿月、搬家等需要請客的,大多都選擇在飯店進行,既方便又衛生。看到了這個變化,蘇師傅大膽把他的飯店進行了改造,從鎮中心地帶搬到了鎮子的邊緣地帶,雖然偏了點,但是面積更大,可以一次性接納幾十桌客人。

飯店規模擴大以後,他去掉了散客業務,專門包酒席,事實證明蘇師傅的選擇是正確的,當時他是鎮上第一家專業承包酒席的,生意非常紅火。後來慢慢地鎮上也有了其它的人看到這個生意不錯,也開起了他這樣的飯店。不過蘇師傅有他的經營訣竅,生意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圖為擺好準備上桌的涼菜。


就這樣幹了十幾年,蘇師傅的飯店也成了當地的一個“名牌”,2019年他覺得原來的飯店不能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了,就把飯店重新裝修了一番,面積又擴大了一倍多,原來每次最多能坐四五十桌,擴建以後一次性可以接120桌,業務能力翻了一番多。這次擴建飯店,蘇師傅投資了100多萬。新擴建的飯店煥然一新,看上去幹淨整潔,光後廚就有300多個平方,操作間和涼菜間、儲藏間等都分別隔斷,這是放碗盤的架子,乾淨整齊。

規模大了,自己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蘇師傅在當地僱了幾個做菜的老師傅,他們平時就是在村裡專門做宴席的,蘇師傅在後面專門蓋了一個大的操作間,使用這種一般在農民家中過事時使用的爐子,這種爐了一頭燒火,後面通過去還能給兩口大鍋加熱,很是方便。剛開始時他也是用燒煤氣的大爐臺炒菜,可是如果席面太多了就有點慢,所以還是這種爐灶實用,又換了回來。

幫廚的婦女也是從當地找來,忙的時候過來,按天算工錢,一天80元管吃飯,對她們來說還不錯,下地幹活一天也是80元,但是冬天地裡沒活就沒錢掙了,在這裡冬天生意反而會比以往好一些,還不用受外面的天寒地凍,她們都樂意來幹。


說起為什麼把飯店開在鎮子外面,蘇師傅說現在人們都有錢,來的客人都是開著車,沒有停車的地方太不方便了,顧客的體驗不好,影響生意。這次擴建飯店,他專門在旁邊修了一個停車場,一次能停幾十輛車,這樣就能給顧客提供很大的便利,一定程度上對生意是有好處的。

蘇師傅說生意要做好,最主要的還是飯菜質量好、價格公道、服務周到。他自己就是廚師,在大飯店幹過,一把手藝沒得說,每次做菜他都要去嘗,或者自己親自做,保證做出來的味道正宗。另外就是菜要實惠,不能馬虎,正在說話時,有一道菜由於鍋的容量不夠,盛出來時少了幾碗,蘇師傅馬上重新起鍋做了幾碗。我說這些都是湯類菜,加上幾碗水不就夠了?蘇師傅馬上說,那可不行,咱這飯店都是四鄰八鄉的客戶,胡日鬼就是砸自己的飯碗呢。

蘇師傅的飯店還提供了上門服務的業務,有些結婚或者喪葬的宴席不能來飯店,他們可以上門做菜,為此蘇師傅專門買了兩輛集裝箱貨車,桌椅板凳爐灶和菜品都可以拉到村民家裡,非常的方便。


這個大廳是南大廳,一次可以開70桌,北大廳可以開50桌,總共能同時接待120桌。蘇師傅在大廳裡安裝了中央空調,冬暖夏涼快。今天的客人坐了一大廳,很是熱鬧。蘇師傅說現在農村一般結婚和白事在家裡,平時像小孩滿月、訂婚、搬家等等都是在飯店,圖個方便。再說他的菜不算貴,以前100多一桌,後來物價上漲,現在是300元一桌。淡季的時候一個月能有個七八百桌,旺季時一個月能做1000多桌,一年下來差不多有10000桌左右。

蘇師傅說他這300一桌的席,9個涼菜10個熱菜,圖中是涼菜,熱菜還有雞、魚、肘子、小炒肉、魷魚等等,頂得上城是4、5百一桌的水平。蘇師傅在大飯店幹過,做的菜香味俱佳。以前農村宴席大多粗糙,就是個實惠,現在蘇師傅做的菜,和城裡大酒店的標準一樣。熱菜還沒上桌,大家看看這樣的宴席,在你們那裡是多少錢的水平呢?

蘇師傅有兩個女兒,都在太原上大學,一個大一,一個大二,他和妻子一起管理這個飯店,一個在前臺,一個在後廚,日子過得是紅紅火火、蒸蒸日上。他說在農村開這樣的飯店沒啥特別的訣竅,除了手藝好之外,就是要講誠信,實實在在,不能偷工減料,更不能以次充好,老百姓的口碑樹立起來難,推倒可是容易得很。他在這麼偏的地方能幹十幾年還越幹越好,憑的就是這些簡單的竅門,大家說蘇師傅說得對嗎?瞭解更多百姓故事,請關注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