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口罩漲價就是“發國難財”?這藥店老闆有不一樣的說法

同學早年就下海開了間藥店,規模不小。昨天去找他買口罩,順便在店裡坐了下。他們店裡貼了“口罩售完”的告示,也真是早就沒有貨了,只是從自已用的口罩裡送了我一包,聊起最近的口罩緊俏,他說了許多不一樣的看法,很有些意思。

其實最普通的醫用口罩一包十幾塊,一開始他們店裡是有存貨的,買得人太多,一下就要清空了,春節期間向上級經銷商拿貨根本沒有,現在所有的防疫設備器材都向疫區傾斜,合格的醫用口罩是“二類醫療器械”,也只能在專門渠道銷售,找起貨源來更麻煩。但天天有顧客不停的問,疫情緊張他們也是沒有休假,想了許多辦法,從某些關係好的二三級批發商手上有存貨的老闆們那想辦法,但都是價格高的N95和各種價格貴的品種,被人催得緊張了拿下幾箱,想著回來救急,只是因為從兩塊多換成了十幾塊的N95與貴一些的醫用外科口罩,結果他們雖然按正常價格賣口罩,也被幾位顧客罵是發國難財,會遭報應云云。大過年的受這詛咒,氣得他要命,乾脆貼上“口罩售完”

唏噓感慨一番後,我也和他說起紅網上有帖子說,幾個藥店向顧客免費贈送口罩的例子,博得了很好的口碑,他佩服不已,其實他也應該把存貨免費送掉,也只有幾千塊錢的事情,打個廣告划得來不說,還省得受冤枉氣。

口罩涨价就是“发国难财”?这药店老板有不一样的说法

仔細想想,除開那些害群之馬與某些沒有銷售資質的黑心商家,現在世面的私營藥店多半都是這麼個遭遇。口罩不是熱門商品,藥店不會有大量存貨,疫情在加上正值春節放假期間,進貨困難,需求緊張,再有貨也是杯水車薪。自己想辦法加價購進,討不了好,反而容易引發顧客投訴。不如按正常情況,貼個“貨源緊張,口罩售完”,一了百了。

藥店老闆們委屈,其實非常時期供需失衡導致了市場變成賣方市場,如果需求持續緊迫,在物資短缺的情況下,貨源自然是價高者得,但世面上的高價口罩貨源已經讓銷售者避之不及,因為一不小心,就會扣上“發國難財”的帽子,乾脆掛“免戰牌”

現在老百姓認為口罩乘機漲價有悖道德,但這種批評會引發的效應就是沒有口罩賣,因為本來就沒有充足的貨源,尤其是會被亂扣帽子這種壓力下,不賣口罩是唯一的選擇。

按經濟規律,在商品流通環節中,漲價其實是好事,利潤高了,才可以讓更多的人能買到更多,更好的商品,繁榮了市場,幫助了更多的人,這才是真正的符合道德。

那些站在道德高地,敲敲鍵盤動動嘴就要求查處人家,又要買,又不允許人家漲價的人,其實加劇了商品銷售更加緊張的局面。

口罩不是熱門商品,市場存量很小,現在政府已經介入來督促生產,肯定會解決這個問題,但生產量上來,大量平價口罩讓市場變成買方市場之前,如果你亟需口罩,又不能覺得藥店肯定在發“發國難財”,一昧得傷害了這些正常經營的藥店老闆的心,只怕只有面臨現在這個局面。

好了,現在我也沒有口罩了,一家人分了些,自己只剩下三個,請問各位老大,哪有口罩買?

網友熱議

@loulingshan :這種時期口罩不應該是簡單的商品屬性了,是救援物資。

@我頂你個肺 :合理幅度的漲價大家是應該認可的,但現在是幾倍甚至十幾倍的漲!

@小小xiaolajiao :過年菜價上漲也是這個道理,菜不貴,哪有人願意出來賣菜。

@歲月是袋袋豬飼料:這個時候還漲價?骨子裡的傳統美德就不要了?

@慈利五雷山 :有些道理吧,一昧用道德去要求市場、管理市場,顯然不行

@失心瘋、:口罩等醫療資源需求還是不能套用市場經濟規律

@加倫木珍珠 :價格過於離譜,就算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但超過範圍顯然是不行的。

來源 ▏紅網論壇網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