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去往五臺的路上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一直在想人們為什麼都有自己的信仰,為什麼有的人信佛信的好辛苦,為了孩子上大學,為了掙更多的錢,為了“欲”並且都深入骨髓。在我的觀念裡,自稱信佛的人很多,但是不要為了某種功利去信,生活的苦是需要自己去度化,佛什麼也幫助不了,快樂的信佛,當做一種心靈寄託,在人世間修行,從而會發現一切的改變。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五臺山,五個大朝臺是我認為商業化最少的佛教聖地了,佛教四 大名山,普陀,九華,峨眉,五臺山,我更加鍾情於五台山,想起來就會有不同的心境。 我每年都會來一次,不知道是因為對大自然的迷戀?還是因為家庭的信仰薰陶?還是對五臺獨有的靈氣所吸引?還是想每天每時每刻都盯著五臺那神秘天空裡面的雲彩,探個究竟?還是因為對本能的佛教勝地的虔心?所有複雜的情感摻雜在一起,可能這就是大人們常說的“五臺山情結”。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五座山峰上分別有寺院供著五方文殊:東臺聰明文殊,北臺供無垢文殊,中臺供儒童文殊,西臺供獅子吼文殊,南臺供智慧文殊。朝臺路上的僧人、莊嚴的寺院、大殿裡繚繞的香菸、虔誠祈福的遊客。其實每個人都明白,人生沒有絕對的安穩,我們都是過客,攜一顆從容淡泊的心,笑看所有。真正意義上的五臺山實際上是指五臺縣的五座相互連接環繞、挺拔秀麗的山峰。因此除了一些虔誠的佛教徒能夠登臨五峰朝拜五臺菩薩外,很少有人能夠到達五臺如果你是一個朝聖者,儘可以在五臺山奉獻你的虔誠,把所有的心願和煩惱,伴著一柱清香,留給慈善的菩薩去料理。如果你是一個遊人,在這樣一個聖潔清靜之地,你儘可以沐浴著佛光普照,去領略另一種的新奇和神秘......磚紅色的牆壁,青灰色的瓦片,於禪林香火中做一場悠悠塵夢。一炷香,一爐煙,一叢樹林,一叢山的清淨生活,熱愛生活,崇尚自然,什麼都別去想,只拿心去感受。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大白塔是五臺山最吸引眼光的地標,為元代時尼泊爾人阿尼哥所設計,外形與北京北海公園的白塔相似,卻足足大了幾倍。五臺山有不少喇嘛廟,藏式裝潢、藏式塑像,還能看到像金剛舞這般極具藏地色彩的宗教儀式。身著紅衣的喇嘛們往來不絕,倒不僅是本地的,更有從青藏、內蒙過來朝聖的僧人。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信佛之人常說:人的一生中一定要去朝臺,多少年的修行才能換一次朝臺,飄揚的經幡,五臺的險峻,變幻莫測的天氣,深入人心的美景與眾多朝臺者,總有一個理由讓你愛上這裡。大概,這就是每個信佛之人內心最在深的信仰與願想。到五臺山,流連於香菸環繞、鐘聲繚繞在耳邊,紅磚黃瓦的古寺,走過熙熙攘攘的佛事、法會和道場。不忘初心,還原真心,永存善心,五臺聖境,阿彌陀佛…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去臺的路上很陡峭,路邊沒有護欄,土地很鬆垮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去西臺的路上下了冰雹,當時正是7月份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我想登上了五臺山,即使是心性狂野、豪放不羈的之人,對佛的敬畏也由然而生,心中的狂傲也會收斂,這或許就是五臺山的獨特魅力。還沒有去過的人,也許值得一試~

五臺山五個臺頂都有廟,每個廟裡都供奉文殊菩薩,人們到五臺山旅遊,有的要登五個臺頂禮拜五個文殊菩薩像,這叫“大朝臺”。但是人們體力有限,於是就在一個小的山坡上將五個臺頂的文殊菩薩像集中到一起,這就是黛螺頂。人們可以到黛螺頂禮拜五個文殊菩薩像,這就叫“小朝臺”。所以不登黛螺頂,就不算到過五臺山。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上黛螺頂必須先爬上1080個臺階。到達山頂,我並不覺得累。我感謝這腳下的臺階,踏上每一個臺階的時候就像在打敗人生中每個坎坷一樣,很爽。人生的路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都是可以度過的。在山頂放眼四望,群山環抱,白霧繚繞,鬱鬱蔥蔥的草樹,若隱若現的寺院,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暖暖的陽光輕撫著我,心情豁然開朗深呼一口氣,一掃往日的鬱悶。我真的是很愛這裡。這種感覺特別舒服,這一剎那我也明白了為什麼旅遊我很愛去這種地方,因為可以讓人放下所有,人生的道路上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未來可期,只有經歷過才會明白!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帶著一顆虔誠的乾淨的心逐個朝拜,路程遙遠十分辛苦,可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這種旅行模式,如果你體力尚好,跟著一兩個有經驗的領隊不是信徒也沒有關係,當做一種經歷一群人走走停停,看看山上獨特的美景、掛單吃住在寺廟中、體驗僧人的生活,遠離塵囂放下手機電腦、偶遇五臺靈狐,看著五個臺上面的僧人的生活條件,真的很心有感觸,一切皆有可能。幾天過去,會發現心靈真的安靜清淨很多。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在去五大臺的路上你會發現有些佛教徒還利用石海、石環和石網等冰緣地貌產生的碎石,堆碼成石塔祈福,形成了朝臺路上獨特的風景。

其實人活著,在善惡中共存,總需要有所信仰,有所依靠,不然就像飄搖的浮萍,沒有根基,沒有方向。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途中有幸和位僧人對話,他說,最多可許三個願望,許願必須要還願,每個人都有自己朝拜的方式,有各自的信仰寄託。不要去學,要你自己的,你的訴說都會聽見,不要帶任何想法去拜佛,用最純淨真誠的心告訴就好,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事情,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活多久我們都不知道,日子很苦,幾年才能下一次山,但還是要每天都開心,遇到什麼樣的人都有,要不忘初心,會隨願,只要有一顆清靜的心,到處都有寂靜處,到處都是淨土,一定要尊重信仰。。。聊完,我的內心真的很敬佩。對信仰又有了深刻的見解。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天氣面環莫測,出現了彩虹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人生本是一場修行,修的是人心。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去一個地方去久了總會膩,但是這裡,永遠不會,它總有不同的驚喜在等著你去發現,去經歷,好好享受正在經歷的人們,好好珍惜眼下,未來可期,也許這就是它要傳達給我們的~去一個地方借一縷佛光,照亮今生,走上坦途。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再好的風景,再好的佛法,沒有人來欣賞,沒有人來攝受,都是沒有意義的。這佛國聖地,正是因為有了人,才生生不息,越發地有吸引力。每一位踏上清涼土地的人,都賦予聖地以生命,所以,感恩每一個人大多數人會習慣的用一種文化去了解另一種異質文化。有些時代的產物,如某些XX攻略,這個攻略裡你能查到在這裡你可以拍到什麼,在那裡那個時間你可以拍到什麼,看這些有什麼意思呢,都是別人發現的,在這裡,自己去慢慢去感受這裡的一切,用心感受,去經歷你自己的緣。

有幸,我發現了我的緣

看天空雲彩裡面,你會發現,很多,很有靈性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從圖片的雲彩裡你能發現什麼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雲彩


五臺山朝拜,找尋內心的寧靜

疫情”的沉重

讓人措手不及、惶惶不安

你好 我無恙

是這個特殊時期最暖人的話語

約二三好友

等疫情結束

一起在五臺山看一場日出

經歷一場朝拜

銘記一生

“五臺山”情結-——心靈的信仰寄託之地,清涼之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