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很多地方去過一次,慢慢也就忘了。有些路走過一遍,就沒有了吸引力。但是五臺山的大朝臺之旅是例外,這條路,我一定還會再去走走的,不僅是說說而已。

五臺山與普陀山、九華山、峨眉山並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世界五大佛教聖地”。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五臺山不是一座山,它是“華北屋脊”上的山峰群,圍繞著臺懷鎮,共有五座山峰:東臺望海峰、南臺錦繡峰、中臺翠巖峰、西臺掛月峰、北臺葉鬥峰。

作為文殊菩薩的道場,這裡的寺院據說有三百多,各大廟宇都香火鼎盛,上香拜佛的人絡繹不絕,尤以五爺廟和殊像寺最盛,據傳五爺廟求事業求官運、殊像寺求智慧求學業最靈,所以遊客到了這裡,上香不算,還有不少人出資給五爺“披袍”、唱戲。

那麼求財呢?同行的胖丫說,求財去梵仙寺求狐仙。狐仙?你確定?狐仙難道不是包你走桃花運?畢竟書生和狐仙的故事一向是聊齋中最玄幻香豔的畫面。

不管怎樣,梵仙寺山景還蠻好,可以俯瞰臺懷鎮。

梵仙山裡沒看到美麗的狐仙,下山的時候邂逅一隻小白貓。對貓我一向毫無抵抗力,輕盈的步履,晶瑩的美眸,是狐仙派你來巡山嗎?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顯通寺是五臺山建立的第一座佛教寺院,被稱為“開山之寺”,歷來地位顯赫,宋代時為五臺山十大寺之一。據說,朝拜五臺山,到顯通寺是“方便朝臺”,上了黛螺頂叫做“小朝臺”,能走完東西南北中五個臺子,叫“大朝臺”。

顯通寺金碧輝煌,在寺中臺階上坐了一會,默默圍觀一個導遊給團隊講解顯通寺歷史典故以及神話傳說。在寺院中看到導遊,總覺得怪怪的,很不喜歡。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塔院寺裡的白塔是舍利塔,所以很多人在這裡轉塔,一邊順時針繞塔一邊說說笑笑。還看到了不少對著白塔磕長頭的藏人,有老人,也有孩子。他們有磕長頭專用的簡單板鋪,手上戴著便於匍匐跪倒的手套或纏著布條。在我默默旁觀時,一個小夥子抬頭遇到我的目光,突然對我笑了。那是一種陽光普照的笑容,全無心事,充滿欣喜,彷彿是有一件喜事想要告訴你,而且馬上就要開口對你講的表情。然後,他便笑著,繼續俯身跪倒磕長頭。我以為這只是偶然發現,然而,當我又看另外一個女孩的時候,她高原紅的臉頰上,也立刻朝我綻放出毫無保留、真誠無偽的笑容,一樣的燦爛,一樣的明媚。

也許對他們來說,最大的喜事,莫過於虔誠禮拜時感受到的心靈的輕盈與喜悅,這種喜悅讓他們的眼睛格外明亮而生動。那是幸福的味道,是信仰的光芒。他們的虔誠與那些嘻嘻哈哈轉塔的遊人形成了多麼鮮明的對比,是真誠與虛假的對比,是深篤與淺薄的對比,是信仰與功利的對比。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臺懷鎮裡以及各景區都有不少出家人打扮的乞討者。我認為,他們絕不是出家人。出家出家,無家無產,手不持金錢戒,化緣和乞討是兩回事,扮出家人乞討斂財是對佛法不敬。

在公交車上還遇到幾個真的出家人,其中兩個女尼一直在高聲談笑。一個始終沉默的僧人中途下了車,一個女尼說:沒到地方他怎麼就下了?我如果是這個僧人,恐怕也會中途下車以避嫌,實在是她們作為出家人言談十分三觀不正。在說一個同修時,一個女尼說:“給他新袍子也不要,就穿得窮嗖嗖的,出去都讓人笑話。”出家人高低貧富分別心如此之重,可見,即便是香火再盛的地方,有梵音也會有魔影,有神佛也會有魑魅魍魎。

碧霞禪寺演屏師父說,修行靠自己,靠內心,心即是佛。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普薩頂的姿態氣質,頗有幾分像布達拉宮。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很喜歡寺院的屋瓦飛簷,積澱著時光砥礪磨蝕過的滄桑,簷間瓦楞的罅隙綻開著草木一秋的新綠明黃,充滿了詩意與哲思,還有某種使人陷落的莫名空寂感。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不知道是不是梵仙寺的那隻白貓,跑到了寺院屋簷上,輕盈地踏過俗世塵埃,很形而上地與屋脊上的神獸並行,然後,遁去。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黛螺頂,古稱大螺頂。到了這裡就算完成了“小朝臺”儀式,所以成為遊人必去景點。雖然黛螺頂的垂直高度只有四百多米,但是山路臺階比較陡,很耗費體力。朝臺的人中,不乏有三步一叩的人,還有組團朝拜的人,他們大多身著居士服,有的隊伍還有領頭呼喊文殊法號的人,信眾隨著她的唸誦三步一跪,叩頭禮拜,然後繼續揮汗前行。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傳說中,“大朝臺”可以增加五百年修行。這條徒步路線,來了不走實在可惜。

青旅走廊就貼著大朝臺的路線圖,看看就讓人熱血沸騰。店主說每年七八月份朝臺路上戶外人很多,很容易遇到隊伍,而且屬於成熟路線,一個人走也沒問題。於是找了第二天去東臺的拼車,又在五臺山貼吧約了幾個一起去大朝臺的同路人。

搞笑的是,拼車電話問了幾個,跟一個司機約完了時間,才發現他的號碼我和胖丫下午剛打過,於是再撥過去,問他一起拼車的另外兩個人是誰,是不是下午打車回青旅的倆人?他說是,我頓時滿臉黑線:他所說的另外兩個人,就是我和胖丫,而且胖丫並不去朝臺,也就是說,他說的拼車的這三個人,分別是:我,我,還有我。還好,後來另外有個司機在貼吧給我回復,說他有三個人,正好剩一個位置。就這樣,凌晨四點鐘,我踏上了大朝臺的旅程。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東臺海拔2795米。

清晨,天色尚暗,踏上觀景樓,冷丁望出去,一下子愣住了,沒看清楚遠處似覆雪的冰湖一般,到底是什麼?遲疑中我問旁邊的人:遠處是雲?對方答:是啊!

的確是雲。在烏藍的泛著絲絲縷縷金紅色晨曦的天際,重重疊疊的雲靄蓄勢待發般洶湧堆積,然而無比安靜,靜得像整個天地都屏住了呼吸。

生平第一次看到這樣壯觀的雲海,震撼到嗒然忘言。

天地無情方萬古,此時此刻的雲海,非虛非實,不喜不悲,最是無情卻動人。動人的亦不是景緻,而是唯心所造的情境。從來善變易變是人心,無關風月。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日光漸明,雲靄也由靜態的冰湖轉為流動的海浪,輾轉翻湧,無聲起舞。

風有了軌跡,山有了呼吸。

此境此景,手中的單反表示無能為力,它已遠遠不能複述目光所及的盛況——被雲霧包裹的觀景臺彷彿漂浮在茫茫雲海中的孤舟,一伸手就能觸摸到風的溫度,就能感到山野與草木的沁涼,就能嗅到雲海凝結著的清澈寒香。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晨曦中,原本蒼青的群山漸漸顯露青綠的線條。重重山巒翠黛、層層浪捲雲海、耀耀金輝璀璨,整個天地都流光溢彩,綻放出驚心動魄的絢麗。

面對自然,唯有敬意:肅然起敬,愕然止語,或是愴然涕下。

在自然的鴻篇鉅製中,人類沒有“戰勝”這個詞彙存在的合理詮釋,只因自然從不屑於向人類宣戰。你無法戰勝自然,而我們必然被自然戰勝。一切時間歸於自然,一切空間歸於自然,自然與天道還在。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天亮了,太陽衝破雲海噴薄而出。天上一輪,人間萬姓。光芒普照,苦海廣度。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東臺有一段逸聞:宋宣和八年,代州牧超康弼在慈化大師的陪同下游東臺羅延窟。他們從洞中出來後,見洞口有一個奇異的僧人,便戲謔地說:“我們己經從洞中出來了,大師為何不進去呢?”僧人聽了說:“我能夠進入一塵遍遊世界,何況這個洞呢?”遂大步入洞,再沒有出來,只留了一頂斗笠在洞口。人們認為是神僧顯聖,便在臺頂建塔,將斗笠藏於塔中,得名笠子塔。

戴上斗笠,我們這個臨時拼湊的大朝臺隊伍,也在這雲開霧散的時刻踏上了旅途。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大朝臺是一條比較艱苦的路線,但是累並快樂著,苦行的過程就是與自我對話的過程,也是與自然對話的過程。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最喜歡東臺到北臺這段路途。

陽光正好,雲霧繚繞。愛極了那些漫山飄舞的雲霧,難怪神仙飛天的背景一概離不了祥雲的烘托。那些雲霧是流動的,飄搖嫵媚,瀟灑舒張,極有韻味與風骨,綿而不軟,濃而不滯,聚而不稠,散而不淡。

看流雲飛舞,彷彿聽得到旋律,和諧、從容,是自然之曲,大音希聲。

一路前行,伴著漫山鮮花碧草,渾如仙境,不似人間。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任何攝影器材,任何後期PS,都代替不了大自然的神奇手筆。360度無死角:一抬頭就是驚豔,一轉身就是震撼,一回眸就是傾倒,一駐足就是讚歎!

草地上還有一群群身材俊俏、神色悠閒的馬兒,或行或臥,享受著最豐美的青草與最甘冽的清風。

城郊以及村中圈養的牛馬,體態臃腫、眼神渙散,缺少生氣。而這山野之中餐風飲露飽食最鮮嫩青草的牛馬,看起來體態輕盈、精神矍鑠,每一根線條都充滿了健康矯健之美,眼神裡都充滿了靈氣。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牛兒在山坡吃草,還有小牛犢在吃奶。正因眾生有情,人間苦海也有了些許甜味。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雖然萬事萬物終究如露亦如電,但是我依然為自然而心動。

如果有人問我,五臺山最美的是哪個臺,我會說,五臺山最美的風景是在路上。如果願意,可以選個山坡坐上一整天,就看這些雲霧繾綣纏綿出怎樣的奇景,重巒疊嶂都在吟唱無聲的經文,風的軌跡、雲霧的舞姿都是自然的梵音,風雲雷電、山川河流都在共鳴你的內心。

真的,我覺得從東臺到北臺,絕對是一條被神眷顧的路。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同行的這幾位在貼吧“撿到”的同伴,一問才知道,原來都是戶外運動愛好者,還都參加過馬拉松比賽。我問其中一個看上去最文弱低調的有什麼體育愛好,他淡然回答:沒啥,也就是跑跑十公里啊、練練器械啊這些。

嗯?這還叫沒啥?我忍不住哀嚎:我一老太太跟一群跑馬拉松的小夥子大朝臺?這不是作死嗎?

但是不管怎麼說,我來了,我跟上了,我沒掉隊。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五臺山中,北臺是最高峰,也是華北地區的最高點,海拔3058米。過了北臺華北屋脊的牌坊,直奔臺頂靈應寺。

這漫山的霧靄啊,讓人走在山路上簡直有踏浪而至的視覺感受。難怪路上邂逅的一個女驢友神采奕奕地對我們說,她已經來過多次,雖然每次都覺得特別累,但是這裡太美了,多累都值得。

這就是五臺山的魅力吧。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到了靈應寺,在寺後的山坡坐了一會。清風徐來,極目遠眺,看山川秀美、雲霧妖嬈,但覺寵辱偕忘、悲喜不驚。

一切語言都成了多餘。面對如此大好河山,朕只想靜靜。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北臺到中臺的路平緩了很多,草甸豐美喜人,途中休息,小夥子們搞點小節目歡樂一下~~~~高手過招,全靠擺拍。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中午在北臺通往中臺之間的嶺上萬聖澡浴池吃的齋飯。大朝臺途中,無論在哪兒掛單或是吃齋飯,按照大家習慣性的做法,一般是掛單(住宿)五十塊錢,吃齋飯時沒有人挨個收取飯錢,往功德箱裡投五塊十塊的,隨你。不給錢也沒人來催討,全憑自覺。

五臺山常年氣溫較低,五六月份還在下雪,十月份之後就已入冬,五一前和十一後幾乎沒有遊人,僧人的生活也很清苦。所以,僧人供養的齋飯,還是隨喜給點功德錢的比較好。畢竟這裡海拔較高,糧食蔬菜運輸不算方便,僧人們要做這麼多齋飯不容易。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用過齋飯繼續上路。

在半山腰遇到朝臺信眾自濃霧中繞山樑而來,口誦經咒,三步一跪,叩頭禮拜。在塵埃砂石滿布的路面上,印上汗水與祈念。我拍了張照片後避讓到了路邊,看他們走來,跪倒,叩頭,起身,走,跪倒,叩頭,一聲聲經咒虔誠祝禱......突然不知道為什麼,淚水就盈滿了我的眼睛。無悲之悲,未喜之喜,或者五味雜陳,然而全無痕跡。

我回憶起在塔院寺中見到的那些藏族信眾,他們無疑是幸福的,這種幸福是他們骨子裡的狀態。

過於沉重的肉身無法飛行。你的一切慾望與怨念,就是你的負重,讓你只能在紅塵中匍匐苟且。

我羨慕信仰虔誠的人。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中臺海拔2894米,是東南西北四座臺頂的中心,也是諸多河流的發源之地。

太原資深戶外人小五認為中颱最華美。嗯,沒錯,中臺頂的寺院是建於唐代的演教寺,供奉的是童子文殊,這在眾多寺院中並不多見。

在演教寺外的空地上,有石刻五百羅漢像。此刻,大霧瀰漫的山坡上,面向山巒曠谷靜默端坐的五百羅漢,顯得神秘而莊嚴。萬相百態都彷彿已凝固,這是一種會呼吸的靜默。

背後望去,一尊羅漢像的手臂端舉著,不知是承接還是賜予,是要予人醍醐灌頂的清涼,抑或引人走入佛光滿布的淨土。

突然很想走入其中,然後回頭,面向你,面向這個世界,靜靜地站立。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繼續前行。

我們多數時候不走公路,是從山野中被踩出的小路走。那些頂部雕著蓮花的樁子在曠野迷霧中靜靜佇立,指引著我們的方向。

實際上,中臺往西臺走的途中,那些在雲蒸霞蔚中曲折盤旋的山路,也是非常壯觀的風景,望過去遼遠而蒼茫。

那些霧逡巡而至,彷彿是急等著抹去我們來時的足跡。

生命中那麼多走過的路,笑過哭過的記憶,彷彿此時此刻都被一場大霧無聲無息地吞沒了。什麼能證明你路過走過?什麼能證明你愛過恨過?當你與天地山巒一起歸於沉寂,即便是曾漫天飛過,也再無一絲翅膀的痕跡。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聽說來五臺山,東臺最適宜觀日出,而西臺掛月峰最適宜賞月。但是登上了西臺,我們簡單商議了一下,大家都同意不在西臺掛單了,一直走到獅子窩,這樣才能保證兩天走完大朝臺路線。

五百年修行在等著我們!這樣互相鼓勵著,我們短暫休息之後,繼續啟程上路。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從離開西臺開始,我們就陷入了“抄近路”魔咒,不止一次在抄近路的想法中繞路。

山景依然壯美,但是腿腳越來越僵硬了。加上走公路的時間長了,來來往往的車輛尤其是載重車呼嘯而過,我很不喜歡。

路過吉祥寺。這裡的建築非常有特點,因為急著趕路,我們並沒有去寺中觀摩,繼續去往獅子窩方向。

下西臺我們就曾迷路過,過了吉祥寺,為了翻山抄“近路”,再次走錯了路。荒草野花,青山寂寂,怎麼也看不到盡頭。小雨的GPS定位顯示獅子窩忽遠忽近,方向飄忽不定。眼看天色漸晚,疑心再走下去,會不會獅子窩沒找到,轉進蘭若寺與小倩和姥姥團聚去了吧?

終於,在翻過山頂後,看到了一處建有寺院的山坳。天色不早了,大家體力消耗很大,縱然景色再美,士氣也有點不高,不過總算勝利在望。我們互相鼓勵著,就下山直奔“獅子窩”而去。

山坡實在是太美,各色的野花開得炫目耀眼。但是山路看上去不遠,走起來可真是沒完沒了。走啊走啊,走得簡直懷疑會不會壓根沒有盡頭。將近兩個小時過去了,一抬頭,那處處房舍依然在不遠處。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終於下了山。就在山腳下,沿著溪流與泉水前行,我看到了兩個尼姑,一個年紀大一些的端坐在河邊石頭上,手裡捧著一本書,她戴著眼鏡翻著書頁,正在講解著什麼。她的周圍或站或坐簇擁著幾個孩子,有的十幾歲樣子,有的大概七八歲,正在興致勃勃地聽她講解。在她們身後,一個年輕女尼兩手攏在身前默默站在那裡,身著灰色僧袍,身材纖細,亭亭玉立,站得筆直而端莊。風就從她的袖底袂間縈繞而過,隱約可以聽到孩子的笑語呢喃。

這一刻,暮色四合,夕照熔金。我,只是一個過客。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為了緩解疲勞能洗個熱水澡,我們沒有去寺院掛單,直接在最近的旅店入住了。晚餐時問了當地人才知道,我們抄近路的結果是翻山越嶺趕到了獅子窩下邊的竹林寺,比原定計劃又多跑了一段路。

第二天繼續趕路。

路過金閣寺,長長的臺階與靜寂無人的寺院清幽靜謐,正殿的門都鎖著。繞到後樓又回來,發現大殿門開了,這是觀音殿,供奉的是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師父正在不急不緩地給一對母子講觀音孝母的典故。想起已逝的父母,眼淚潸然而下。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這一天的路程比較輕鬆,感覺並沒有走太久就到了接近南臺的關卡。就在快要抵達南臺的途中,面對小徑的誘惑,我們再次選擇了“抄近路”,在迷霧之中撞進了一片人跡罕至的山谷。大霧鋪天蓋地,看不到南臺,看不到路人,聽不到公路車輛聲音,只能憑著GPS方向一路穿行,在重重疊疊的矮灌木和草叢中硬闖,陡峭的山坡爬得我們氣喘吁吁、筋疲力盡。最後的那片通向南臺的山坡,我們停下來吃了點東西才總算衝上去。之前跟倆個驢友先走的維群已經早到了一個多小時,在山頂上等我們呢。我們告訴他:又走錯了,又多翻了一座山。他簡練地回答:呵呵。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到了南臺,大朝臺之旅就結束了。這裡有很多車返回臺懷鎮,而我早就聽聞古南臺的師父修行很好,想要再去古南臺走走。所以,他們尋車返回,我則踏上了去古南臺的路。

一路上都靜得悄然無聲。山谷裡的濃霧悄無聲息地襲上滿布著石塊的山坡,唯一能聽到的就是自己的腳步聲和呼吸聲。就連樹梢上的鳥兒,都默默地呆立著,側耳聽著風聲。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古南臺的雲集寺是一座很古老的寺院,格外的清靜安寧。正殿已經很殘舊了,屋子裡擺著一些生活用品,堆積著不少雜物,但是絲毫不減莊嚴整肅的氣氛。站在幽暗肅穆的佛堂中,不知道我等俗人該和師父說什麼。師父問我從哪兒來,告訴我說,等會就有個也是來自四平的居士要來看他。又指著大殿門旁堆著的六道木,說:你去拿一根吧,這個辟邪。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走出寺院時,依然是濃霧瀰漫,曠野寂寂,悄然無聲。

我按照師父的指點,從寺後的山上繞過去。回頭看看,寺院牆外有四塊刻著“阿彌陀佛”的石塊,那幾個鮮紅的大字在迷霧中格外耀目。

山路上沒有人,只有滿眼青翠的峰巒山谷,還有草地上徜徉的牛群。它們安閒地吃著青草,抬起頭用溫和而愕然的目光,望著一個淚流滿面的過客。

遠處的迷霧,依然自山谷間悠然起舞。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回到了南臺,還想去佛母洞。正好聽見兩個驢友打扮的老哥在說什麼,聽到了佛母洞三個字,於是就去問他們的路線,果然是打算從南臺徒步到佛母洞,於是就一起徒步前行。

這幾位都已經年逾七十,但是不僅體力強悍,而且精氣神足著呢。他們揹著露營裝備,三五好友一路徒步露宿,好生讓人羨慕。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南臺到佛母洞大半都是下山路,不是特別陡,有了古南臺師父送的六道木當手杖,順利到了佛母洞。雖然佛母洞六點鐘就不放人進了,但還是在寺中靜靜坐了一會。紅塵之外,享受片刻清靜安寧。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小五說,我這兩天的行程,是大朝臺很圓滿的“六臺一洞”標準路線。沒想到還有這個說法,很是開心。但是聊著聊著,我發現小五作為多次朝臺的資深山西戶外人,居然不正面回答他是否見過東臺雲海日出的問題。我大樂,不停地問:你作為本地人,見過日出雲海嗎?真的沒見過?

直到現在我還是想問:小五啊,我一個東北人頭一次來就看到了日出雲海,你走這麼多次大朝臺,見過沒呀?

(山谷迴音:你見過沒啊?見過沒啊?沒啊?啊?……)


跟我遊:五臺山“大朝臺”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