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車,我哪裡做得不好?你們都不喜歡我


歐洲市場——旅行車是"車界寵兒"

旅行車在歐洲市場可是很受歡迎的,受眾度堪比中國市場的SUV。其實是歐洲的地理環境和用車文化為旅行車提供了銷路。

旅行車,我哪裡做得不好?你們都不喜歡我

歐洲城市街道狹窄,又多為丘陵地帶,加上人均汽車保有量高,消費者除了對車的動力和操控有要求外,空間也必不可少。顯然,旅行車成了絕佳的選擇,它不僅空間和SUV一樣寬敞,還有轎車的操控,而且油耗也比SUV低。旅行車顧名思義是用來旅行的車,歐洲道路建設完善,而且歐洲人會享受生活,週末開輛旅行車出去自駕遊是十分愜意的。反觀中國,大部分家庭還是不具備這樣的條件的。

旅行車,我哪裡做得不好?你們都不喜歡我

中國市場——"負重前行"前行的旅行車

總有感覺,如今在路上遇到一輛旅行車比遇到一輛跑車還難。確實,這就是旅行車在中國的現狀,它已經快被轎車、SUV、MPV等車型"擠"得連立錐之地都沒有了。

即便如此,汽車主機廠也沒有放棄,它們依舊在不斷推出旅行車試圖反擊。可現實很骨感。消費者對待旅行車有三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喜歡它的早已經買了;不喜歡它的對它嗤之以鼻;口頭上說它好,可實際上卻買了其它類型車。最終,第一類少得可憐,第二、三類比比皆是,造成了旅行車在市場中一直是不溫不火,卻還在"負重前行"。

旅行車,我哪裡做得不好?你們都不喜歡我

旅行車,我哪裡做得不好?你們都不喜歡我


那麼,旅行車為何在中國市場不受待見?

旅行車進入中國的時間並不遲,在私家車剛剛興起的時候它就已經進入市場銷售,可它"生不逢時"。

改革開放那會,汽車是個稀罕物,那時的捷達、桑塔納都是高端車,更別提老一代的"虎頭"奔、A6、7繫了。它們都是以3廂車的結構進入中國,因此給那時的消費者留下了一個印象:三廂車是高端、豪華的象徵,巧合的是對稱式的設計也更符合國人審美。

此時的旅行車(兩廂車)都是些低端貨,把它與三廂轎車對比後差距就顯露出來了。連鎖反應發生後,更高端的旅行車因不受待見也就沒能走進尋常百姓家,知名度是一天不如一天。

旅行車,我哪裡做得不好?你們都不喜歡我

旅行車,我哪裡做得不好?你們都不喜歡我

21世紀初,本以為旅行車會發展的好些,可是半路讓SUV截胡了

SUV因為車型也更大,車內空間更寬敞,因此它的排場比旅行車更足,更有面。更為關鍵的是,SUV的底盤高,通過性更好,它很好的適應了中國的實際環境,隨之在市場中也就火了。市場上有需求,對於主機廠而言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它們當然樂於製造和加大宣傳,這讓剛剛有點苗頭的旅行車又被打壓下去了。久而久之,大部分中國消費者只喜歡SUV,卻不知到有旅行車。

旅行車,我哪裡做得不好?你們都不喜歡我

旅行車,我哪裡做得不好?你們都不喜歡我

很多人吐槽旅行車的價格貴是限制它發展的主要原因,也不能說沒有道理,但是並不完全正確。因為他們之中的更多人只看到了進口旅行車貴,可這也是沒辦法。旅行車在中國市場需求量少,車企又不能把它們全部國產化,只能靠進口才能有點存在感,因此價格自然就高了。不僅如此,還造成了車型的小眾化。最終,形成了一個:銷量差—價格高/小眾化—銷量差的"死循環"。

旅行車,我哪裡做得不好?你們都不喜歡我

旅行車,我哪裡做得不好?你們都不喜歡我

相較於進口的旅行車,國產旅行車是很便宜的,譬如大眾蔚領、明銳旅行版、別克閱朗、寶駿310等等。可結果是什麼呢?銷量同樣是令人著急。所以,歸根結底還是汽車文化以及用車環境所決定,價格高只是一個"藉口"。

旅行車,我哪裡做得不好?你們都不喜歡我

旅行車,我哪裡做得不好?你們都不喜歡我

旅行車,敢問路在何方?

如今,汽車消費群體已由90後,乃至00後擔任,他們對汽車有著自己的想法,或許看厭了"爛大街"的轎車和SUV後,旅行車才是他們最終的選擇。另外,近些年我國基建是一刻都沒停,公路網四通八達,農村和山區也有了鋪裝路面,這也給旅行車有了施展才能的地方。除此之外,自駕遊也開始興起,當轎車和SUV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時,旅行車也會迎來屬於自己的春天。

注: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併感謝!


旅行車,我哪裡做得不好?你們都不喜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