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券大放送,商家放大招……提振經濟需要可持續大招

通過消費券,打出一手抓抗疫,一手促經濟的“組合拳”,互聯、智慧、開放、共享的城市,將會給人們帶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文 | 海上客


發消費券,全城打折,鼓勵櫃檯銷售都做線下“李佳琦”……這是近日全國各地不少城市不約而同的舉措。

回想春節假期,因新冠疫情而成為全國人民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悠長假期,隨著全國疫情有效控制、武漢解封,加之五一假期將至,以各種方式促進消費,以期讓市場更有活力,成為地方政府、商家共同的目標。對於消費者來說,有券領,有折打,總體上說,當然是好事。然而海叔覺得,隨著全球疫情的變化,此前一手抓抗疫,一手促經濟的“組合拳”仍是需要的,只是具體怎麼打,還是要因時而異、因勢而異、因地而異……

發券大放送,商家放大招……提振經濟需要可持續大招

央視主持人朱廣權和李佳琦直播帶貨 圖|央視截屏

01


要問海叔喜歡堵塞的狀態,還是流動的狀態,海叔覺得,在社會、經濟、商業等等領域,當然是流動狀態更惹人愛。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然而,在武漢解封之後,竟然還有人一時喜歡上某種“堵”的狀態。這種“喜歡”,也應理解——這恰恰是市民對於正常生活嚮往的一種反應。

小範圍堵、出現“堵車紅”、逢早高峰堵車……4月中旬直到近一兩天,武漢堵車現象有點逐步升級的意思。“說明城市離徹底恢復也不算遠”,“有點感動了”,“竟然是幸福的感覺”……武漢的朋友接受媒體採訪時,竟然說出這些話。

發券大放送,商家放大招……提振經濟需要可持續大招

武漢解封后,開始重現一定的堵車現象 圖|中新社

堵車,平時城市生活的小尷尬,對於封城兩月餘的武漢人來說,成了生活常態化的一個標誌。

實則,造成堵車的恰恰是車流;造成擁堵的恰恰是城市生活、商業社會流動起來了。想來,任何城市的管理者、居住者都不喜歡堵車,都希望城市交通更健康。但在堵車問題還不能夠徹底解決的情況下,人們看到了堵車,就感受到了生活正在變回疫情前的樣子。

昨天(4月27日),當中央指導組離開湖北返京,亦是證明這一點——湖北以及武漢,已經由應急性超常規防控向常態化防控轉變。

從1月27日中央指導組抵達武漢,到4月27日離開,整整三個月,抗疫之戰,從各種告急,到終於武漢大局已定,湖北大局已定……

發券大放送,商家放大招……提振經濟需要可持續大招

試水恢復堂食的武漢豔陽天酒家,廚師在炒菜 圖|楚天都市報

也是在昨天,武漢大型餐飲門店試水恢復堂食——掃碼、測體溫、鞋底和手部消毒、掃碼點選菜品和酒水,結賬無需現金支付或刷卡,全程無接觸……

當然,無需現金支付或刷卡,並非不結賬。怎麼付?手機掃碼付錢或者用消費券抵扣。


02


毫無疑問,消費券對消費是有一定刺激作用的,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也是有成功先例的。日本的經驗顯示,消費券對消費的額外拉動作用在10%-40%,平均可達到20%;2009年1月,杭州分兩階段、三批次發放總額共計9.1億元的消費券。其中,杭州市貿易局對當年杭州第一期消費券的跟蹤統計顯示,2041萬元的消費券帶動了4207萬元的消費額,拉動擴大效應為2.06倍。

如今,“發券大放送”“商家放大招”“折扣爆表”……種種“刺激點”,看起來也確實誘惑力十足。海叔做了個不完全統計,全國發“券”的地方超過80個。

武漢市投放的消費券總價值約23億元。其中,政府出資5億元,相關網絡平臺匹配18億元,消費券將發放至7月31日,涵蓋餐飲、商場、超市便利店和文體旅遊4個方面, 抵扣面值分為10元、20元、50元及80元。

發券大放送,商家放大招……提振經濟需要可持續大招

武漢光谷文豪苑小區的志願者幫老人搶券 圖|楚天都市報

鄭州則是通過支付寶“鄭州”,或者“鄭好辦”App跳轉支付寶App的方式可領取消費券。其分批投放4億元券,定向鼓勵本地消費者,扶持鄭州商家,拉動線下消費。第一期消費券已於4月3日上午10點整準時發放,共發放100萬份價值為50元的消費券包,總額5000萬元;第二期的1.6億元,今天(4月28日)上午10時也發放出去了。接下來,鄭州還要陸續分期發放消費券。所有在鄭人員都可領取。

還有一些地方,有著更精準的投放——海口推出6大優惠旅遊活動,發放3000萬元鄉村旅遊消費券;橫店影視城所在地的浙江東陽市,最近拿出1000萬元,以發放影視拍攝消費券的形式,幫助影視企業和劇組渡過難關……

發券大放送,商家放大招……提振經濟需要可持續大招

按下近兩個月“暫停鍵”後,橫店影視行業重啟拍攝

但海叔也要說,地方政府發放消費券,本身是一種短期刺激經濟的行為。一方面,只有在地方財政狀況良好的情況下才有能力發券;另一方面,其主要在提振消費信心,而非發放一種“長期飯票”。擴大內需、提振經濟本身是一場持久戰。這時候,如何利用發放消費券的短期辦法,來讓市場形成一種“券流不息”的局面,就成了值得探究的問題。如何讓市場流動性向好,很少有地方堵塞,該消費的人在安心消費,該經營的人在安心經營,政府該獲得的稅收也順利獲得呢?


03


上海的做法是——在發券力度同樣很大的同時,還要過節。啟動“五五購物節”,貫穿勞動節、兒童節、端午節等多個重點節日;拼手速購豪車、手機升級5G以舊換新、展銷萬餘種精品圖書……統統五五折,導購性也頗強。4月23日上海發佈的《關於提振消費信心強力釋放消費需求的若干措施》,還同時聚焦首發經濟、夜間經濟、品牌經濟和免退稅經濟等“四個經濟”,從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入手,以更優質的政策制度供給來支撐後市。

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發佈的一季度國內金融數據報告中,有這樣一段話:“中國防範疫情輸入壓力加大,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在此情況下,要讓經濟較快回復到原有增長軌道,防範疫情衝擊帶來的延伸性風險和長期性風險,不僅需要實施積極的調控政策,而且要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特別是注重保持微觀經濟主體的活力,恢復受疫情影響企業和家庭的信心。”

發券大放送,商家放大招……提振經濟需要可持續大招

“雲經濟”在疫情後或順勢而上

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恰恰是個庖丁解牛的細活。譬如網上消費——海叔注意到,今天公佈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的網民數量已經突破9億,99.3%用手機上網。而在疫情期間,不少人養成了線上購物的習慣。如果簡單地希望人們回到疫情前的消費狀態,莫不如因勢利導,發揮“雲經濟”的作用。恰如上海社科院副院長、研究員張兆安所言:“很多新興消費將在疫情後轉變成為常態化。如果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就可以把上海培育成為全國‘雲經濟’高地、‘雲消費’福地。”

上海如此,其他地方也莫不如此。通過消費券,打出一手抓抗疫、一手促經濟的“組合拳”,互聯、智慧、開放、共享的城市,將會給人們帶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