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才氣而無學識,有閱歷而無血性”----李鴻章

李鴻章被稱為東方俾斯麥,雖然有一點大,但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李在晚清及中國的歷史地位。梁啟超與李鴻章處於同一時代,二人“政治上為公敵,私交亦泛泛”,當時李鴻章替晚清背鍋簽訂《馬關條約》後舉國對李的唾罵不絕於耳,世人皆將李鴻章視作秦檜、張邦昌之流。梁啟超出於公平之心寫了一本書《李鴻章傳》,以史家視野將李鴻章放在當時歷史背景下進行分析,將李鴻章與古今中外著名的政治人物,如霍光、諸葛亮、王安石、秦檜、曾國潘、左宗棠、袁世凱及國外的俾斯麥、伊藤博文、梅特涅(奧宰相)等對比,將李鴻章的內政外交成績作了一個比較全面公正的評價,但總體而言,梁啟超評價李鴻章是一個:“有才氣而無學識,有閱歷而無血性”的人,是忠臣,無魄力。


“有才氣而無學識,有閱歷而無血性”----李鴻章


但梁啟超的評價的也有僅限性,結合多方關於李鴻章的史料來看,李鴻章鎮壓太平天國、捻亂有維護滿清政權之苦勞並無民族大義之大功,但後期開展洋務運動,縱橫於外交舞臺,化解滿清各種外交衝突矛盾,對維護滿清領土完整,未被肢解瓜分還是大有功勞。李鴻章頻繁出國,與各國政要打交道較多,對西方瞭解也比較多,形成全面的國際視野並不難,思想領先康有為之輩更非難事。但他雖懂洋務卻不懂西方文明,不知滿清和西方的差距是社會制度的差異,根本不是幾條洋槍洋炮洋艦能改變強弱對比的,搞洋務運動認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哪一套只是治標,無法治本。


“有才氣而無學識,有閱歷而無血性”----李鴻章


李鴻章有權勢無野心,無法利用他的權勢象霍光、諸葛亮一樣剷除異己,打壓政敵從而從根本上改變朝政走向,推動滿清變革,向世界文明大勢靠攏,這是他作為晚清第一重臣未能負起歷史使命最大的失敗和遺憾。

���Y��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