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養育”的弊端老生常談?比你想象得要嚴重,每一條都要重視

同事小米把兩歲多的孩子帶到辦公室上班兩天了,孩子吃不好休息不好,鬧著要回家,小米工作受到了影響,很心煩,孩子也看著很可憐。

問她孩子奶奶呢,她說跟婆婆因為管孩子的事情吵架,婆婆就藉故家裡有事回老家去了。說完她又說,“你看把孩子帶成啥了,身體身體沒養好,八個月孩子沒長一斤,關鍵是罵人打人的壞習慣還養了不少。

“隔代養育”的弊端老生常談?比你想象得要嚴重,每一條都要重視

還提都不敢提,一提就說我嫌棄她。這回不行了,我決定了,再苦再累自己帶娃,原來為了還房貸,兩個人多掙點錢,但現在看樣子實在不行了,再這樣下去孩子得毀了。

班肯定是上不成了,但娃更重要,熬個幾年,等他上學了我再出來也行。”

聽完小米的話,對她的無奈處境深表理解。但更慶幸的是她終於下定決心做的這個選擇。

生活中,很多年輕人婚後有了孩子,要麼忙於工作事業,要麼迫於現實房貸車貸的壓力,會選擇讓自己父母替自己帶孩子,也覺得這樣放心。

畢竟我們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也是這樣子的,好像老人帶孫子理所當然。

“隔代養育”的弊端老生常談?比你想象得要嚴重,每一條都要重視

但是,隨著時代變化,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了隔代養育的弊端:

1.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不易養成。

心理學相關研究表明,孩子在大概六七歲前是習慣和行為養成的黃金時期,俗語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其實是有道理的。但是大部分老人,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都是溺愛,只是做好物質保障,一切隨孩子的意,一切以“孩子小,不懂事,長大了就好了”為藉口,無原則的放縱孩子。

以小米家孩子為例,半年前還跟小米住在一起的時候,小傢伙見了人,別人打招呼會回應而且稱呼,很乖巧。奶奶帶回去半年這次再見時,別人打招呼不回應,不稱呼人,而且隨口罵人,甚至動手打人。這樣如果再不及時干預引導,熊孩子可能又有一個了。

“隔代養育”的弊端老生常談?比你想象得要嚴重,每一條都要重視

2.孩子正常的性格心理易受影響。

有一部分老人因為年齡和圈子的緣故,不願意主動學習新的育兒知識,也不願意接受先進的教育理念,總以“我走過的路比你吃過的鹽多”為經驗藉口,用自己老套的方法教育孩子,結果孩子性格受到了影響也不以為然。

這個例子可以說說我家孩子。一歲多我因為學校離家遠,來回上班時間來不及就住校,一週回去一次。

慢慢地怎麼發現那麼愛笑開朗的女兒越來越內向、膽小、古怪。抱著她在小區裡,有鄰居老人說“叫奶奶或爺爺”,她趕緊把嘴巴用手捂起來;或者說“握握手”,她趕緊把手藏在背後,而且那麼小的她面無表情。

“隔代養育”的弊端老生常談?比你想象得要嚴重,每一條都要重視

後來每個週末我幾乎整天都帶她去公園遊樂場玩,她一開始想拿什麼,明明附近都沒有小朋友,她都不敢,非得要媽媽幫忙。後面通過我長時間的鍛鍊和鼓勵,才慢慢好起來。

另外看了一則新聞,女主因為看了一篇隔代養育好處的文章,不假思索欣然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

結果一年後老師說孩子有抑鬱症,因為一直聯繫不上爸爸媽媽,就和爺爺奶奶溝通,他們都覺得老師胡說,孩子沒問題。得到這個消息時女主欲哭無淚。當然這個只是個例,但是也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隔代養育不當的嚴重後果。

3.隔代養育理念不同容易引發家庭衝突,讓大人、孩子產生情感損傷。

還有一些家庭因為生活習慣,成長環境等不同,經常產生家庭衝突,容易引起家庭矛盾,對大人、孩子都會產生情感損傷。生活習慣,尤其教育方式不同,更易引發諸多矛盾。

“隔代養育”的弊端老生常談?比你想象得要嚴重,每一條都要重視

上個月剛發生的一則新聞,因為媽媽輔導作業,打了孫子,奶奶氣不過跳河輕生,看完讓人唏噓感慨。

試想,這位媽媽以後還敢管孩子不?管,孩子有了奶奶這個庇護傘,就算做的不對,也知道有人可以保護,可能不會正視和改正自己的錯誤。

因為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孩子小他不能分辨真正的是非,總覺得誰讓他更輕鬆誰就對他好,肯定就站在奶奶一邊,媽媽再管,矛盾加大,家可能就毀了;不管,孩子可能毀了。兩難下的處境,對大人,小孩都是損傷,更無法談到家庭和睦了。

4.如果孩子徹底留給老人,長期不在身邊,容易和父母之間產生親子隔膜,長大後和父母情感關係淡漠,再想修復難上加難。

新聞中這類例子比比皆是,留守兒童,還有上學才被接到父母身邊的孩子,不服父母管教,叛逆或者冷暴力,不懂父母恩情,一系列的親子矛盾後面都會讓父母焦頭爛額。

“隔代養育”的弊端老生常談?比你想象得要嚴重,每一條都要重視

那麼有什麼可以解決的辦法呢,以下幾點大家可以做參考:

1.有條件的不要嫌累,儘量自己帶。

比如家裡經濟基礎還可以,有一定的經濟條件可以讓一個人全職在家帶孩子,那麼提前商量好,誰為了孩子暫時做出放棄工作事業的犧牲,誰負責掙錢養家。

當然也要提前說明,不管是誰在家帶孩子,對家裡的貢獻都是一樣大的,甚至放棄工作的某種程度上我覺得貢獻更大。不能因為帶孩子放棄工作的原因成為以後被歧視的理由。

2.如果實在經濟壓力大,或者是工作性質特殊,非要老人幫忙,也要提前全家達成一致,要規定有一個主監護人,習慣養成和學習教育等等比較重要的事情,原則上都要聽從主監護人的意見,意見不一致時也要提前想辦法溝通達成一致。

“隔代養育”的弊端老生常談?比你想象得要嚴重,每一條都要重視

3.還有一種可以提前溝通確定,孩子生活上可以由老人全權負責,但習慣養成和學習教育上一定要親力親為。

當然,各家和各家的情況又各不相同,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處理,但是記住,永遠不要讓學齡前的孩子完全離開你的視線和掌控太久。

李嘉誠曾經說過,“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換句話說,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就是教育子女的成功。

這句話,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感受不到,而到了孩子真正走上社會的時候,才能深刻領悟。所以,希望我們一開始就考慮往那個成功父母的方面邁步,共勉。

#月薪萬元-新作者扶植計劃開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