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通報蘭州獸研所布病事件:當地藥廠廢氣帶菌,一人有症狀

12月26日,甘肅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發佈了中國農科院蘭州獸研所布魯氏菌抗體陽性事件調查處置情況通報:


一、事件概要
2019年11月2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以下簡稱蘭州獸研所)口蹄疫防控技術團隊2名學生檢測出布魯氏菌抗體陽性。11月29日該團隊布魯氏菌抗體陽性的人數增加至4人,隨後該團隊學生集體進行了布魯氏菌抗體檢測,陸續檢出抗體陽性人員,導致全所在讀學生的擔心,不少學生自行前往醫院或疾控中心進行布魯氏菌抗體檢測。
截至12月25日16時,蘭州獸研所學生和職工血清布魯氏菌抗體初篩檢測累計671份,實驗室複核檢測確認抗體陽性人員累計181例。抗體陽性人員除一名出現臨床症狀外,其餘均無臨床症狀、無發病。
二、工作開展情況
蘭州獸研所布魯氏菌抗體陽性事件發生後,甘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林鐸書記、唐仁健省長多次作出批示要求,林鐸書記先後兩次在省委常委會上進行安排部署,唐仁健省長召開會議進行專題研究,省政府成立了由分管衛生健康和農業農村工作的副省長任雙組長、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處置協調領導小組,下設6個專項工作組,通過會議研判、現場指導、綜合調度,全力開展溯源調查、檢測診療、流行病學調查、科普宣傳、回應社會關切等工作,並關閉了蘭州獸研所所有實驗室,停止相關實驗活動。省衛生健康委在蘭州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開設綠色通道,為需治療的抗體陽性人員提供規範化治療。國家衛生健康委、農業農村部給予及時有力指導,先後派出40多名專家赴蘭,與省市專家組成調查組,對事件進行全面調查,指導開展了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醫學觀察、心理諮詢和源頭追溯等工作。

三、調查過程和結果
以國家、省市專家為主的調查組,對蘭州獸研所及相鄰的中牧蘭州生物藥廠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執行,設施設備運行維護和菌毒種,實驗樣本的採集、使用、保存、銷燬以及布魯氏菌相關的科研生產等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對蘭州獸研所實驗樓、實驗動物、職工食堂、2016年以來研究生入學時留存的血清標本以及中牧蘭州生物藥廠周邊區域環境、相關人員進行了抽樣檢測。
綜合各方面調查檢測結果,專家組認為:2019年7月24日至8月20日,中牧蘭州生物藥廠在獸用布魯氏菌疫苗生產過程中使用過期消毒劑,致使生產發酵罐廢氣排放滅菌不徹底,攜帶含菌發酵液的廢氣形成含菌氣溶膠,生產時段該區域主風向為東南風,蘭州獸研所處在中牧蘭州生物藥廠的下風向,人體吸入或粘膜接觸產生抗體陽性,造成蘭州獸研所發生布魯氏菌抗體陽性事件。此次事件是一次意外的偶發事件,是短時間內出現的一次暴露。造成此次事件的中牧蘭州生物藥廠布魯氏菌疫苗生產車間已於2019年12月7日停止生產。
12月份以來,蘭州大學學生和教職工中陸續檢出抗體陽性,目前共檢測3365人次,檢出布魯氏菌抗體陽性22人,陽性率0.65%,經流行病學調查,其中有6人曾於今年7月份在蘭州獸研所有過活動,其餘的檢出陽性人員符合蘭州市城關區布魯氏菌病流行趨勢。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們將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在農業農村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的指導下,繼續依法、科學、規範開展相關工作。
及時做好檢測診療工作。專家組認為,獸用疫苗菌株為人工減毒的弱毒菌,且含菌氣溶膠經過一定距離擴散後,人吸入或粘膜暴露的劑量低,一般沒有症狀,個別出現輕微症狀,經規範治療,預後良好。省衛生健康委在蘭州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已開設了綠色服務通道和諮詢熱線,中牧蘭州生物藥廠周邊居民可自願到醫療機構進行相關免費諮詢、檢測和治療。
立即開展汙染源的整治整改。責成中牧蘭州生物藥廠以布魯氏菌病疫苗車間為重點,立即對全廠執行《獸藥生產質量管理規範》開展全面檢查,限期整改,未經行業主管部門驗收,布魯氏菌病疫苗車間不得恢復生產。對事件進一步做好調查處置工作,進展情況隨時向社會公佈。
對群眾關心關注的相關問題,農業、衛生相關專家進行的解答附後。
甘肅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甘肅省農業農村廳
蘭州市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26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