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漂泊追夢的八零後,到底虧欠了父母多少

隨著越來越多的九零後、零零後步入社會,在社會中開始扮演各種角色,作為八零後的我,或許此刻不得不承認,我已不再年輕。

當初那個玩泥巴的小孩子的笑容也已經成了僅存在於記憶中的美好,年少時,我渴望離開父母的身邊,去找尋屬於自己的理想與目標,於是,我背起行囊,遠走他鄉,離開時甚至不曾轉頭回望,未曾看到父母來送別時眼角那不捨的淚水。而是毅然成行,留給雙親一個瀟灑的背影,也留給了他們無盡的思念。

離開後,不知不覺,跟家裡聯繫的頻率越來越少,忙,成了我最好的藉口,於是父母一邊一遍一遍的翻著我的微信朋友圈等待更新,希望瞭解我的近況,只為知道我一切安好,另一邊又害怕打擾到我的工作,又不知道有多少次輸入了我的手機號碼卻沒有按下撥通鍵。

忘記了是誰曾經說過,異鄉漂泊的人是孤獨的,無論在異鄉多久,在這裡,你始終找不到心靈的歸屬感。而每次夢迴故鄉,熟悉中卻又夾雜了很多陌生,鄉音已改,故人已不識,或許,從我們離開故鄉的那一刻,我們便不再完全屬於那裡了。“近鄉情更怯”,怯的是已改的鄉音,怯的是熟悉的陌生感。或許,我們的心靈沒有辦法完完全全的迴歸故鄉,所以那一刻,懷舊,成了我們八零後的標配。

我們開始回味家鄉的美食,懷念故鄉的風景,思念遠方的親人。再苦再難,不想讓父母知道,我們藉口著要奮鬥,來掩飾我們此刻的不成功。小時候說過一定要讓父母晚年能夠享福,可是父母已經漸漸老去,而我,卻仍在奮鬥。偶爾在不經意間表現出來一絲不開心,父母會透過這微小的一幕,猜到我遇到了難處。於是,把他們節衣縮食省下來的積蓄拿了出來,跟我說,孩子,拿去應急,隨後又給了我一個最淳樸的笑容。那一刻,淚水不爭氣地奪眶而出,內心中說不出的自責。

“父母在,不遠遊”,或許沒有什麼文字比這句話更加一針見血了,只是年少時的我,偏偏沒有看透。

或許,我該停下匆匆的腳步,回家看看,看看兩鬢斑白的父母,摸一摸熱乎乎的火炕,看一看皚皚的白雪,松花江畔那最美的霧凇。

可是,真的能嗎,生活,沒有給我哪怕一分一秒駐足的時間。珍惜當下吧,子女對父母的虧欠,真的永遠還不清,只是希望,我不會欠他們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