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瓦爾·赫拉利最新作品《今日簡史:人類命運大議題》

2018年8月,以色列歷史學家、暢銷書作家尤瓦爾·赫拉利將推出新作《今日簡史:人類命運大議題》中文版。他之前的兩部著作《人類簡史》、《未來簡史》可謂全球現象級暢銷書,中文版短短三年多時間內總銷量超過了500萬冊。新書中,作者把注意力轉移到當下——充滿諸多問題和挑戰的21世紀。

今天的世界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日新月異。當數據成為最重要的經濟和社會資源,它到底該屬於誰?是政府、企業還是個人?如果數據掌控在少數人手裡,如何保證全社會的公平與正義?當生物基因技術讓我們可以克服疾病,延長生命,如何活得更加有尊嚴,有價值?當機器替代人類做了更多的工作,我們該如何教育孩子以應對未來的挑戰?作為一位歷史學家,赫拉利從全球政治、科學技術和個體價值三個維度,討論了人類目前面臨的重要議題,並提出影響未來10年的重要判斷。

受當下這些鉅變影響最大的,不僅是我們,更是下一代。過去,人們害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而今天,就算跑贏了起跑線,卻有可能中途發現——跑道不存在了。

尤瓦爾·赫拉利最新作品《今日簡史:人類命運大議題》

教育革命

今天出生的嬰兒,到2050年就是三十出頭,他可能到2100年還活著,甚至到了二十二世紀還是個積極的公民。我們到底該教這個嬰兒什麼,才能幫助他在2050年或者二十二世紀的世界裡存活,甚至大展身手?他需要什麼樣的技能才能找到工作?才能過得幸福?

讓我們回到一千年前的1018年,當時的人相信未來不會有什麼不同。他們也許會猜想1050年宋朝可能滅亡,也可能發生瘟疫,讓幾百萬人喪命。但就算到1050年,大多數人仍然是農民或織工,預期壽命還是大約只有40歲。所以,宋朝的貧窮人家會教小孩如何種稻或編織,有錢人家則是教男孩讀經寫字、騎馬射箭,教女孩三從四德、當個好妻子。畢竟毫無疑問,這些技能到了1050年還是很重要。

然而,我們完全不知道2050年會是什麼樣子,我們不知道人類將如何謀生,不知道軍隊或政府會如何運作,也不知道兩性關係會是什麼模樣。

一旦科技讓我們得以設計改造人類的身體、大腦與心智,之前的一切都會被推翻。因為有了生物工程和直接的腦機接口,就連人體本身也可能有前所未見的改變。所以,現在孩子學的各種科目技能,絕大多數可能到了2050年再也沒有用途。

當下,我們被大量的信息淹沒,很多錯誤的、不重要的信息分散了我們的注意力。只要上網點一下,你就能知道敘利亞遭轟炸的狀況或是南極冰蓋融化的最新情形,然而網絡上眾說紛紜,實在難以判斷何者可信。除此之外,也因為點一下就能得到無數其他信息,也就令人難以專心,我們很容易就會想轉去看些八卦。

在這樣的世界裡,老師最不需要教給學生的,就是更多的信息。學生手上已經有太多信息,他們需要的是能夠理解信息、判斷哪些信息才重要,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夠結合這點點滴滴的信息,組成一個整體的世界觀。

事實上,西方教育的理想在幾百年來一直是如此,但至今,很多西方學校也從未認真加以實現。教師只是把資料硬塞給學生,再鼓勵學生“自己思考”。

但我們已經沒有時間了。我們在未來這幾十年的教育,將會影響“生命”本身的未來,而我們只能依據自己目前的世界觀來做出這些決定。

重塑自己

我們並不知道2050年的世界和就業市場會是什麼模樣,所以我們也不會知道人類需要哪些特定的技能。我們可能投入大量的精力,教孩子如何用C++、怎麼說英語,但可能到了2050年,AI比人類精通這些技能。

所以,我們該教什麼呢?許多教育專家認為,學校現在該教的就是“4C”:批判性思考、溝通、合作、創意。更廣泛地說,學校應該別再太看重特定的工作技能,而要強調通用的生活技能。最重要的是能夠隨機應變、學習新事物,在不熟悉的情況下仍然保持心理平衡。想跟上2050年的世界,人類不只需要發明新的想法和產品,最重要的是得一次又一次地重塑自己。

這麼做的原因在於,隨著改變的腳步加速,“作為一個人”的意義也可能不同。在1848年,幾百萬人失去了鄉間農場的工作,遷移到大城市上班。但他們只要能找到工作,就能安穩待上一輩子。

但到了2048年,人類可能要面臨的就是遷移到網絡空間、流動的性別認同,以及計算機植入裝置所帶來的新感官體驗。在25歲的時候,你的個人簡介可能是“25歲女,住在北京,時尚業”。但到了35歲,就變成“年齡調整中,非特定性別”,再到了45歲,就連“約會”和“自我定義”都成了過時的概念,只要等待算法幫你找到完美的另一半就行了。還想要從時尚設計找到人生意義嗎?現在算法的作品已經比你強太多了。此時,你也才45歲,後面還有好幾個十年。

在未來,無論是個人或整體,人類將愈來愈必須面對以前從未遇到的事物,像是超高智能機器、基因工程打造的身體、能夠精確操縱自己情緒的算法、急速襲來的人工氣候災難,以及每過十年就得換個專業。

這很可能會帶來極大的壓力。大多數人都不喜歡改變,為了手上的這些技能、生涯、身份和世界觀,你已經投入太多時間心力,並不想重新再來過。

然而在二十一世紀,“穩定”會是個我們無福消受的奢侈品。如果還想死守著穩定的身份、工作或世界觀,世界只會咻地一聲超越你,把你遠遠拋在後方。想讓自己在這個世界還有點用,就需要能夠不斷學習、重塑自己。

然而,要教孩子擁抱未知、維持心理平衡,要比教他們物理公式或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因來得困難許多。人的韌性不是光靠著讀書聽課就能培養出來。現在的教師多半也是舊教育系統下的產物,通常連他們自己的心態也還不夠靈活。

尤瓦爾·赫拉利最新作品《今日簡史:人類命運大議題》

尤瓦爾·赫拉利最新作品《今日簡史:人類命運大議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