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茶、艾灸、艾食……艾草的妙用你知道多少?

艾茶、艾灸、艾食……艾草的妙用你知道多少?

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髮展,艾草的用途也越來越廣泛,因為艾草在治病和養生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所以現在很多人會用艾草來來治療各種病症,不管是成人還是小孩,運用艾草來調節都非常的有效,那麼,艾草除了這些用途,還有那些作用呢?下面來看看小艾整理的詳細內容:

艾茶、艾灸、艾食……艾草的妙用你知道多少?

一、艾茶

艾茶是採集艾葉的第一次發牙的芽頭製作而成,經過數道工藝,在保留艾葉的藥用價值的同時,除去艾葉的苦味,浸泡過後的艾茶,具有艾葉獨有的清香。艾茶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鎮咳,祛痰,止血凝血,抗過敏,鎮靜,護肝利膽,補體激活的作用,艾茶還可以治療出血症。

艾草茶湯色金黃、濃郁清澈,口感飽滿圓潤,回甘,氣息清香淡雅。艾草茶既可以單獨沖泡,又可以跟綠茶、紅茶或者花茶一起沖泡。

艾茶、艾灸、艾食……艾草的妙用你知道多少?

2、艾飾

榴花照眼艾蒿香,掛符門簾飲雄黃。

粽角流蘇懸彩穗,平安佑爾度端陽。

古人早有把艾尖作為飾物的習俗,掛在腰間,或者插在頭冠上,辟邪充符。

每年的端午節,康熙皇帝都要在朝冠上戴上艾草尖,而皇后、皇太后及宮中女眷則頭上佩戴著艾草簪。據說康熙皇帝喝的是菖蒲酒,用的是帶有“艾葉靈符”紋飾的餐具。而皇后、皇太后及宮中女眷則只能喝雄黃酒。

艾茶、艾灸、艾食……艾草的妙用你知道多少?

按照時令,端午處於小滿和夏至之間,此時自然界陰陽交替,隨著萬物的萌發,各種致病微生物的繁殖也活躍起來,多種傳染病也相繼抬頭。就跟如今集中進行的季節性防疫一樣,古人也利用端午這個節日,把預防疾病與節日巧妙的結合在一起,讓人們在節日的慶典中進行一次集中性的衛生活動。

所以每到端午節之際,人們把門前插艾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以防蚊蟲,“避邪卻鬼。”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還把艾草製成花環、佩飾,很多女性爭相佩戴,用以祛除瘴氣。

艾茶、艾灸、艾食……艾草的妙用你知道多少?

三、艾食

現代醫學的藥理研究表明,艾葉還是一種廣譜抗菌抗病毒的藥物,它對多種病毒和細菌都有抑制和殺傷作用,是不可多得的藥食兩用植物。在中國南方,艾葉最常見的吃法就是做成艾葉粑粑,沾點糖,倍加好吃。將艾葉切碎,放入開水中煮爛,然後加入適量的糯米粉和粘米粉,用水、糖揉成糰子,做成大小適中的艾葉粑粑,入鍋中蒸熟即可。這樣做成的艾葉粑粑翠綠翠綠的,好看又好吃。入口便能聞到一股艾葉的清香。吃了之後,可以祛風驅邪。

艾草粑粑的具體做法:

原料:150克糯米粉、30克粘米粉、25克澄粉、砂糖15克、艾草粉10克、紅豆沙適量。

做法:

1、糯米粉、粘米粉、澄粉三種粉類攪拌均勻。

2、用150克熱水浸泡艾草粉,等水變溫後,加入砂糖攪拌,然後分多次一點點加入糯米粉中,揉成柔軟的麵糰,取70克每份麵糰,壓扁,包入適量豆沙餡,團起。

3、蒸鍋裡水燒開,然後把糰子放入籠屜裡蒸熟即可。

4、做成扁的用油煎了來吃就是所謂的艾葉粑粑。

小艾提醒:

1、儘量找新鮮的艾尖來製作,如果實在找不到新鮮的艾尖,可以用蒿子杆代替。艾葉一定要長時間浸泡,這樣製作出來的艾粑粑才不會苦。

2、艾尖越多越好吃,糯米粉根據個人口味適量調整。

3、花生或芝麻餡可以搭配艾尖清新的口感,也可以用豆沙餡或鹹味餡。

4、艾粑粑比較軟,也容易粘鍋,所以最好鋪在葉子上蒸熟,如果放在盤裡,則需要在盤底抹油,涼透了才能取出,否則易散。

艾茶、艾灸、艾食……艾草的妙用你知道多少?

四、艾絨

艾絨是由艾葉經過反覆曬杵、捶打、粉碎,篩除雜質、粉塵,而得到的軟細如棉的物品。艾絨是製作艾條的原材料,也是艾灸所用的主要材料。

艾絨是艾草的天然加工品,艾絨質量是由艾絨的純度來決定的。純度越高質量越好,反之愈差。艾絨純度是用多少公斤艾葉製作成1公斤的艾絨這個比例數來表示的。常見的艾絨有5:1、8:1、10:1、15:1、……35:1等等。

艾茶、艾灸、艾食……艾草的妙用你知道多少?

依艾葉陳放的年份分為:新艾絨和陳艾絨。陳艾絨用年份來命名,如:一年陳艾絨、二年陳、三年陳……五年陳艾絨等。

艾茶、艾灸、艾食……艾草的妙用你知道多少?

五、艾條

艾條是用棉紙包裹艾絨製成的圓柱形長卷,艾條主要用於艾灸。艾灸是中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屬中藥外治法,可溫經散寒,行氣血,逐寒溼,適用於風寒溼痺,肌肉痠麻,關節四肢疼痛,頸椎病等症。

艾絨製成的艾條點燃後,燻灸身體相應的穴位,能治病防病,安全可靠,易學易用,特別適合於家庭治療和保健。調整人體機能,提高身體免疫力。

艾條一般長20釐米,直徑為1.5釐米。根據艾灸的操作方法,分溫和灸、迴旋灸和雀啄灸。

艾茶、艾灸、艾食……艾草的妙用你知道多少?

1、溫和灸

施灸者手持點燃的艾條,對準施灸部位,在距皮膚3釐米左右的高度進行固定燻灸,是施灸部位溫熱而非灼痛,一般每處需灸5分鐘左右。溫和灸時,在距離上要由遠漸近,以患者自覺能夠承受為止。

2、迴旋灸

施灸者手持燃著的艾條,在施灸部位的上方約3釐米高度,根據病變部位的形狀做速度適宜的上下、左右往復移動或反覆旋轉燻灸,使局部3釐米範圍內的皮膚溫熱而不灼痛。適用於呈現狀或片狀分佈的風溼脾痛、神經麻痺等範圍稍大的病症。

3、雀啄灸

施灸者手持點燃的艾條,在施灸穴位皮膚的上方約3釐米處,如鳥啄食一樣做一上一下的活動燻灸,而不固定於一定的高度,一般每處燻灸3~5分鐘。注意向下活動時,不可使艾條觸及皮膚,並及時撣除燒完的灰燼。注意艾條移動速度不要過快或過慢,過快則達不到目的,過慢易造成局部灼傷及刺激不均,影響療效。

本法多用於昏闕急救及小兒疾病,作用上偏於瀉法。

除了以上我們常見的用途以外,細細觀察,還有艾草衍生的泡澡包、艾草精油、艾草沐浴露、艾草洗髮水、艾草牙膏等等我們的周邊產品。

最後,小艾在這裡給大家賣個關子,小夥伴們知道艾草最合適那些人群使用嗎?可以結合我們之前所發表的內容,明晚揭曉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