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Cloud Home給你一朵私有雲!

網盤一直以免費大容量的優勢,讓不少用戶為之追捧,可是好景不長,近年來大部份免費網盤陸續的關閉,讓我們千辛萬苦收集來的資源以及重要的資料,一夜之間付之東流,實在讓人心痛不已。俗說話靠別人不如靠自已,既然網盤不靠譜,那我們就自已買個私有云吧!西部數據最近發佈了一款名為My Cloud Home的家用私有云,希望擁有私有云的朋友,不妨看看今天筆者帶來的評測體驗,這款安全快捷的私有云可能就是你的需要了。

My Cloud Home给你一朵私有云!

My Cloud Home外包裝採用青色和白色作為主體色。包裝正面印有設備的外觀圖片,右下角“3TB”的圖案標註了產品的儲存容量,誰說科技都是冷冰冰?這款私有云的簡約時尚設計,擺那想必都是一道靚麗的風景。

My Cloud Home给你一朵私有云!

網盤為什麼一直受到廣大用戶的喜歡,想必是它那全平臺的兼容性吧!而My Cloud Home也同樣具有各種終端的全兼容能力,無論你是PC還是移動終端,都可以完美的共享這款私有云的內容。

My Cloud Home给你一朵私有云!

包裝背面的下方用中英雙語標註了產品的包裝內容,以及對系統的要求,產品的保修為2年期內有效,這對於很多電子產品僅有一年保修期的來說就厚道多了。

My Cloud Home给你一朵私有云!

打開包裝盒,首先看到的是印有“HELLO”字樣的安裝說明卡片,這張卡片上印有設備的識別碼,請勿隨意丟棄,旁邊標示的是附件存的位置。

My Cloud Home给你一朵私有云!

取出安裝說明卡片後,就可以看到My Cloud Home的主機了,由於私有云內置有硬盤,所以廠家在包裝上也配備了固定保護支架,這方面做得還是不錯的。

My Cloud Home给你一朵私有云!

My Cloud Home主體由純白色的上部和銀色表面帶三角菱紋裝飾的下部組成,簡潔與時尚的搭配,拒絕冷科技打造最潮高居風。

My Cloud Home给你一朵私有云!

為了展示My Cloud Home的完整性,在主機上並沒有設計任何的開關按鍵,這一點讓筆者有點詫異,雖然說私有云是長期開啟工作,但總有需要關閉操作的時刻,所以建議還是需要增加個開關電源鍵會更方便一些,既然沒了按鍵那就來看看My Cloud Home背面的情況。

My Cloud Home给你一朵私有云!

從圖中可以看出My Cloud Home的接口配置也並不多,僅以夠用就好的原則,搭配了一個USB3.0的接口,以及千兆自適應以太網口,其次是復位孔以及電源接口。在這裡也簡單說一下,這個復位只是重置設備的所有權,並不會冊除硬盤內的任何數據,所以操作時無需擔心數據丟失的尷尬。

My Cloud Home给你一朵私有云!My Cloud Home给你一朵私有云!

My Cloud Home無論是頂部還是底部,都設計了大量的格柵,以輔助硬盤和主板芯片的散熱。雖然未能拆解,但透過格柵可以看到裡面安放的是一塊完整的3.5英寸機械硬盤,良好的通風散熱也是保證了設備長期穩定工作的必要條件。

My Cloud Home给你一朵私有云!

My Cloud Home的配件也不多,附帶一根超五類雙絞網線,用於設備和路由器的連接,該線連插頭長約1.25米,完全滿足1000Mbps的網絡傳輸需求,另外拿到手的西部數據My Cloud Home電源插頭是英標,贈送了一個國標的轉換接頭,一張簡易操作指南。

My Cloud Home给你一朵私有云!

開箱的展示到這裡也就告一段落了,在外形上這款私有云還是不錯的,配置以及配件也基本可以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整體做工也很紮實頗有大廠風範,只是沒有獨立電源開關略有些遺憾,雖然不影響使用但該有的應該還是需配上,好了!看完了開箱展示,下面就進入實際體驗部份了,繼續來看看這款私有云的表現如何?

My Cloud Home给你一朵私有云!

安裝的過程筆者就不囉嗦了,畢竟連接也非常簡單,與路由器接好網線,然後接入電源即可,待正面的指示燈由慢閃狀態轉為常亮,就表示My Cloud Home已初始化完成,可以開始進入網絡配置了。打開網頁瀏覽器,在地址欄輸入“MyCloud.com/hello”後按回車,連接到My Cloud Home的登陸頁面,首次登陸需要創建帳號,這裡就不一一說明了。

My Cloud Home给你一朵私有云!

完成賬戶創建(或者登陸)後便自動搜索到了My Cloud Home設備,連接配對設備即可,這也要說明一下第一個配對My Cloud Home的用戶賬戶擁有該設備的所有權,而之後登陸My Cloud Home的其他用戶賬戶只擁有其使用權。

My Cloud Home给你一朵私有云!

完成後登陸後,系統提示可下載PC端軟件跟手機APP(包括ios、android),My Cloud Home對於全平臺的支持上還是做了比較多的規劃,不過安卓版的需要翻牆才到谷歌商店才能下載,這也讓不少國內用戶著實有點頭痛,對於APP端的操作稍後再詳述,我們繼續先來看看網頁端方面的內容。

My Cloud Home给你一朵私有云!

PC端瀏覽器訪問界面類似於網盤,,可以對文件進行上傳、分類、下載以及配置plex等操作,也可以分享一個賬號或者多賬號訪問,這個頁面的操作還是相當簡單的。

My Cloud Home给你一朵私有云!

在網頁端用戶可以在線進行觀看視頻、聽音樂、瀏覽圖片,但如果某些文件無法識別的時侯,就需要使用MyCloud Home裡集成的服務插件,具前在網頁端的服務裡用戶可以啟用以下服務: Plex服務:大名鼎鼎的媒體服務器,可以方便的將MyCloud Home裡的圖片、音樂、視頻推送到支持DLNA的設備上,例如手機、電視、電視盒子等,或者通過APP跟網頁在線瀏覽視頻、音樂、圖片。剛才說的變相實現媒體類文件預覽,就是通過這個服務來實現的。 社交媒體和雲導入:支持網盤、社交照片同步到MyCloud Home中備份,支持的有Dropbox、Google Drive、OneDrive、Box、Facebook、Google Photos這幾個聽過沒見過的網盤; My Cloud Alexa skill:配合Amazon Alexa?語音設備,語音控制播放MyCloud Home裡的音樂,需要說英語,所以國內基本不可用; IFTTT:大名鼎鼎的IFTTT ,從IFTTT網站創建條件語句鏈接,可以自動保存新的 Gmail 附件、新標記的 Facebook 照片、新的 Instagram 照片和視頻等內容,國內基本不可用; 網絡導入:將數據從舊型號的 My Cloud 設備導入或複製到新的 My Cloud Home 設備,主要用於從上代MyCloud中導數據。

My Cloud Home给你一朵私有云!

由於筆者使用的產品都是採用WIFI接入網絡,所以拷貝的速度相對會比網線直聯的慢一些,但無線拷貝能達到約10M/秒的速度來說還是不錯的。

My Cloud Home给你一朵私有云!

即使是大容量的視頻也可以輕鬆上傳,而且上傳的過程也有進度提示,傳輸好的文件,可以類似百度雲一樣分享一個鏈接,讓被分享的人看到這個文件,這個功能還是值得點讚的。

My Cloud Home给你一朵私有云!
My Cloud Home给你一朵私有云!

PC端的圖片與視頻的瀏覽狀態。

My Cloud Home给你一朵私有云!

PC的視頻即點即播,效果當然也是剛剛的,而且畫質以及流暢性比雲盤的效果還要好。

My Cloud Home给你一朵私有云!

My Cloud Home的APP體驗,官方的應用可以在裡面上傳相片、視頻等文件,當然也可以直接進行預覽和播放,而且還支持自動備份操作,這樣就可以大大的減輕我們的勞動量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無WIFI的情況下會使用數據流量。

My Cloud Home给你一朵私有云!

整合了搜索功能的操作界面,即使海量文件我們也可輕鬆查找所需內容,而且分類的管理也能讓我們快速直達各個版塊,具體那樣好用就看個人需求了。

My Cloud Home给你一朵私有云!My Cloud Home给你一朵私有云!

My Cloud Home在接口上配備了一個USB3.0,可以允許用戶外接各種移動硬盤或者存儲設備進行文件拷貝的操作,但是不能直接播放或者打開裡面的文件,這有點可惜,但是用於大量文件轉移卻還是很方便的,畢竟等同於內部直接拷貝,比通過網絡拷貝速度會快很多。

My Cloud Home给你一朵私有云!

My Cloud Home內的視頻文件播放,開啟播放、前進或者後退都非常流暢,沒有絲毫的卡頓,可以看出系統的優化不錯。

My Cloud Home给你一朵私有云!

不過在圖片預覽方面筆者碰到了一個問題,就是如上圖的顯示,會出現重疊的現像,雖然不影響查看和使用,但是一些細節上的優化還是需要做得更好的。

My Cloud Home给你一朵私有云!

總結:作為一個輕量型的NAS, My Cloud Home無論在外觀還是功能,給筆者的印象還是不錯的,操作與使用都很簡單,而且各方面的速度也令人滿意,支持各種平臺訪問共享。當然也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說沒有獨立的電源開關,沒有相應的下載功能,USB只能做為互拷使用等等,希望在後期或者下個版本能增加或者解決這些問題,讓用戶得到更好的體驗,今天的評測到這裡就結束了,謝謝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