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33年四海爲家,如今終於找到回家的路

羅大佑老了,他那首《童年》伴著我們整個年少時代,30多年的光陰,是他的,也是我們的,李宗盛曾評價說:羅大佑做到的事,從前不曾有人做過,之後沒人做到過。華語樂壇上,羅大佑是當之無愧的大師,他的歌在滾滾向前的時代中,依然有不可磨滅的光輝。

羅大佑:33年四海為家,如今終於找到回家的路

之前,羅大佑現身央視《朗讀者》以“路”為主題講述自己多年來漂泊的感悟。從1982年橫空出世,到1985年離開臺灣四海為家,30多年的時間400多首歌曲,用羅大佑自己的話說,彷彿是在趕一條回家的路。

沒有一個人的人生路是筆直的,因為有很多路口,才有了不同的路。羅大佑的第一個路口應該是在醫生還是做音樂之間,他1977年寫第一首歌《閃亮的日子》到1987年他輾轉到香港,他給父母寫了一封信說,自己不會再回去做醫生了,這中間有10年的時間。

羅大佑:33年四海為家,如今終於找到回家的路

第二個路口就是羅大佑離開臺灣,那時他的決定非常地乾脆利落,當時面對大家的期望,羅大佑給了自己很多的壓力,讓他覺得失掉自己了。大家總是希望能在羅大佑裡的音樂裡聽到觀點,聽到思想,聽到抗爭,那時羅大佑似乎代表著某一種意義。

在這段時間,羅大佑的父親給了他莫大的鼓勵和支持。爾後,香港成為羅大佑生命中一個很重要的落腳點,他生活了近十年,千禧年後羅大佑到了北京,從紐約到香港,再到北京再回香港,羅大佑這期間搬了有十來次,他當時想能不能有一個地方能安身立命。

羅大佑:33年四海為家,如今終於找到回家的路

提到父親,羅大佑說,那是一直默默的在後面支撐著他的力量,永遠不能忘記。直到2014年,羅大佑跟她再婚的太太回到臺灣,羅大佑說,直到有了孩子,才看得清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是要一起去完成未來的世界,因為他已在自己的世界中轉了那麼多彎,好不容易走出自己一條路,覺得應該為孩子的生命去做一些事情。有了孩子的羅大佑已學會為另一個生命去考慮,以前他所有的決定都只是為自己,這也許就是一個為人父後最大的改變吧。

羅大佑:33年四海為家,如今終於找到回家的路

三十三年,似乎從一個起點又回到了起點的感覺,羅大佑說,繞了一大圈,經過了很多十字路口,然後回來了,走過那麼彎,他認為最開心的是能把父母親那種愛、那種呵護、那種成長的這種教育、教養,再給他女兒,宜蘭的那些田野,海風,所有的都不會變了。他已不再失眠,有一種腳踏地紮根的感覺,在他腦海中有另一種圖像了,他可以為女兒譜一個曲子,他相信明天會更好。

羅大佑:33年四海為家,如今終於找到回家的路

究竟什麼是路?路就是道,道就是規則、法則,道路的故事充滿了人生的經驗。沒有路的時候,心裡會彷徨,路多的時候,心裡又會迷失,走好選擇的路,別隻選好走的路。年輕時,我們走得太快,磕磕碰碰,丟三落四,總覺得活得太匆忙,留下太多遺憾,感慨自己太懵懂。而意識到自己要做回人生主角時,發現已到一定年紀,懂得放下,保持淡然,放慢腳步,活在當下,享受當下,讓自己的靈魂好生安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