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多年後再聽這些歌,我才真正讀懂他

“音樂教父”羅大佑開創了很多第一次。有人說,他是中國的鮑勃迪倫。他的歌,不是流行歌,是寫對社會的描述和認知。他在寫一個大格局。

許多年後,當我們再次哼著《光陰的故事》《童年》《戀曲1990》等那些看似淺顯的歌曲,再次品味他要講述的故事,方能讀懂故事裡的乾坤。


羅大佑:多年後再聽這些歌,我才真正讀懂他


1.《鹿港小鎮》

《鹿港小鎮》是羅大佑1982年發行的首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中的第一首歌曲。

歌詞樸實真實幹淨,娓娓道來像洗車小夥一樣的年輕人尋夢和夢碎的心境,搖滾的曲風又生生批判和揭露著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生長之痛。


羅大佑:多年後再聽這些歌,我才真正讀懂他


假如你先生回到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告訴我的爹孃

臺北不是我想象的黃金天堂

都市裡沒有當初我的夢想

2.《童年》

雖然是寫童年的回憶,但羅大佑的歌曲所傳達出來的情感通常不是單一的,詩化的歌詞表達了無限的童趣的同時,又有對童趣失落的懷念,所以有人理解說那是對農業文明的祭奠。


羅大佑:多年後再聽這些歌,我才真正讀懂他


福利社裡面什麼都有

就是口袋裡沒有半毛錢

諸葛四郎和魔鬼黨

到底誰搶到那支寶劍

3.《光陰的故事》

這首寫“光陰”的歌,被評為“100首必聽經典老歌之一”。每次聽到,腦海就會浮現出許多遙遠的畫面,黑板上永遠解不完的數學題,校園裡的林蔭道,放學經過的小書攤……

回過頭來,流水它帶走了光陰的故事,改變了所有人,事實難道不是如此嗎?句句寫實,字字讓人淚湧。


羅大佑:多年後再聽這些歌,我才真正讀懂他


發黃的相片古老的信以及褪色的聖誕卡

年輕時為你寫的歌恐怕你早已忘了吧

過去的誓言就像那課本里繽紛的書籤

4.《戀曲1990》

這首歌寫愛,卻全篇不提一個“愛”字。

一方面寫對音樂的懷戀,對愛人的思念;另一方面 ,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臺灣社會後工業文化正在努力建設,人們對物質的追求和精神的麻木讓羅大佑痛心疾首,於是他用這首歌更多地探討了有關愛和生命的本質的東西,被人們稱為“右手批判現實,左手歌唱愛情”。


羅大佑:多年後再聽這些歌,我才真正讀懂他


蒼茫茫的天涯路是你的飄泊

尋尋覓覓長相守是我的腳步

黑漆漆的孤枕邊是你的溫柔

醒來時的清晨裡是我的哀愁

5.《滾滾紅塵》

這首歌是羅大佑為電影《滾滾紅塵》所作,電影講述了作家張愛玲和胡蘭成的愛情故事。戲外,羅大佑站在俯瞰芸芸眾生的角度,以悲天憫人的旋律來唱盡世間情懷。

無論世事如何變遷,這首歌都能穿透了滾滾紅塵,滯留在我們的耳畔心間。尤其那些經歷過滄桑的人,當聽到這熟悉的旋律和歌詞時,一股難言的感動會從心底深處升起……


羅大佑:多年後再聽這些歌,我才真正讀懂他


起初不經意的你 和少年不經事的我

紅塵中的情緣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語的膠著

想是人世間的錯 和前世流轉的因果

終生的所有也不惜換取剎那陰陽的交流

6.《臺北紅玫瑰》

這首歌曲風妖嬈迷離,字裡行間散發著一股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氣息,在羅大佑的眾多歌曲裡尤顯另類

有人說它太風塵,有人卻說它夠脫俗,觀點各異,難有定論,唯有再次聆聽。


羅大佑:多年後再聽這些歌,我才真正讀懂他


不要掃興 人生已足夠乏味

如此的付出我問心無愧

開心的 關心的 真心的 變心的

成敗未知的是誰

多虧在生命中化身作救主的你早已做了準備

7.《你的樣子》

這首歌曲是為電影《阿郎的故事》所作。《阿郎的故事》是一部悲情英雄片,《你的樣子》即“阿郎”的樣子。

歌詞以“你的樣子”為題,卻並未實寫關於“你”的一笑一顰、一舉一動,而是通過夢境般的虛幻描寫,結合類似於電影蒙太奇般跳轉的手法,將對阿郎這一平民英雄的懷念和對生死離別的痛苦展現得淋漓盡致。


羅大佑:多年後再聽這些歌,我才真正讀懂他


不變的你佇立在茫茫的塵世中

聰明的孩子提著易碎的燈籠

瀟灑的你將心事化進塵緣中

孤獨的孩子你是造物的恩寵

未經作者允許,請勿私自轉載,謝謝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