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穀雨前後的養生幫手,助你健脾祛溼,提高免疫力!

穀雨——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穀雨節氣前後,各地氣溫回升,降雨增多,空氣溼氣大,天氣變化莫測。

艾灸,穀雨前後的養生幫手,助你健脾祛溼,提高免疫力!


從穀雨起,氣溫升高降水多,在如此一個欣欣向榮、陽氣生髮的時季,養生正當道。掌握春令之氣升發舒暢的特點,給身體做個“大掃除”,為夏季的到來、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礎。

一、穀雨食補

中醫認為,穀雨前後15天,脾胃處於旺盛時期,利於營養的吸收。因此,穀雨正是補身的大好時機。


艾灸,穀雨前後的養生幫手,助你健脾祛溼,提高免疫力!


此季節養生最重要的是健脾祛溼,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祛溼利水的食物即可。包括赤豆、黑豆、薏仁、山藥、冬瓜、藕、海帶、鯽魚、豆芽等,比如在早晨煮稀飯的時候,可加一些薏仁、赤豆等。

同時,要少食酸性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可飲用綠豆湯、赤豆湯、酸梅湯以及綠茶,防止體內積熱。不宜進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鍋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熱之品,以防邪熱化火,誘發瘡癰癤腫等疾病。


艾灸,穀雨前後的養生幫手,助你健脾祛溼,提高免疫力!


二、穀雨節氣灸

在穀雨時節進行艾灸,能健脾疏肝,祛溼排毒,有效提高免疫力!

”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的功能健旺,則我們的正氣強盛,身體自然健康。因此張仲景有“四季脾旺不受邪”之說。

穀雨後,一直到整個夏天雨水增多,是溼氣很重的時候,溼邪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特別是損傷脾胃之陽氣!

同時,空氣中的溼度逐漸加大,人體內的溼氣不易排出,如果身體內熱和溼氣結合在一起,就會形成溼熱,容易引起神經痛症,還會誘發老年人關節疼痛、腰背疼痛,或者哮喘發作等,兒童則表現扁桃體腫痛、支氣管炎,咳嗽等症。

艾灸,穀雨前後的養生幫手,助你健脾祛溼,提高免疫力!

三、穀雨選穴原則

1、中脘穴是四條經脈的會聚穴位,有調理消化系統、補中氣、行氣活血的功效;

2、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艾灸這個穴位可以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還有延緩人體衰老、降低血脂和血液黏稠度,預防血管硬化、中風的作用;

3、豐隆穴屬胃經,又聯絡脾經。豐隆穴能調治脾和胃兩大臟腑,有很好的除溼、祛痰效果;

4、曲池穴具有祛除風溼,調理氣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煩滿,改善周邊血液循環;

5、隱白穴是脾經的重要穴位。和消化密切相關的兩條經脈,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分別循行和相交於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

艾灸,穀雨前後的養生幫手,助你健脾祛溼,提高免疫力!

立春後“是肝旺而脾弱,脾土被肝木所困!“到穀雨時,肝臟氣伏,心氣逐漸旺盛(初夏屬心),脾土也進入旺盛時期(長夏屬脾),順應自然,這時要調旺脾氣最好!

艾灸可通經活絡、祛溼逐寒,能更好的使氣血通暢、鬱滯疏散,提高心肺功能,增強身體素質,使體內陽氣提升,提高免疫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