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秦始皇為什麼不立扶蘇為皇位繼承人?

綠嘉


秦始皇不立扶蘇的原因有兩點:一是認為自己能一直幹下去不需要繼承人;二是長子扶蘇不討秦始皇歡心。

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帝國後,乾的最多的是尋訪名山大川宣揚自己的功業,玩遍各種花樣來襯托自己千古一帝的不凡。當然,還有秦始皇痴迷的長生不老,他信任一切能帶給他長生不老期望的方式,為此花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金錢去尋求長生不老藥。從這些所作所為中能看出,秦始皇不需要、也不允許有皇位繼承人的存在,“向天再借五百年”一直做帝國的掌舵手才是他的終極追求。

一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對待兒子們的態度

一般來說皇帝登基後,都要立皇后立太子,來確定嫡子的位置。漢高祖劉邦創建西漢王朝後,立結髮妻子呂后為皇后,嫡子劉盈為皇太子。漢文帝登基後,也是先立了竇漪房為皇后,後立竇皇后所生的劉啟為太子。

秦始皇讓人費解的是他自始至終沒有立皇后,以至於後世的我們都在尋找到底誰才是那個幸運的始皇后,翻遍史書,以及出土的資料都沒有找到有關始皇后的蹤影,也許秦始皇壓根就沒有立皇后的打算。沒有皇后,也就沒有嫡皇子,立誰為皇太子就可以在眾多兒子中慢慢觀察。

秦始皇一共有二十多個兒子,扶蘇是老大,胡亥是老小,秦始皇也跟普通人一樣,非常寵愛這個小兒子。

秦始皇吞併六國為帝后,延續了幾百年的周王朝結束。秦始皇總結周朝滅亡的教訓,認為周朝的分封制導致諸侯王勢力過大,削弱了王室力量,最終各諸侯國稱王稱霸,周王室名存實亡。他認為分封諸侯不利於中央政府的集權,秦國堅決不允許中央政權旁落。

秦始皇吸取了周朝的教訓,廢除分封制,採用中央政府垂直管理郡縣的行政管理體系,“秦無尺土之封,不立子弟為王 功臣為諸侯者,使後無戰攻之患”,以至於秦國最後“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

秦始皇害怕重蹈覆轍,想盡一切辦法加強中央集權,對於自己的兒子沒有一個封王封侯,更別說立皇太子。

二、追求長生不老逃避繼承人問題

與秦始皇功績齊名的是他孜孜不倦追求長生不老,就連最後死去也是在尋求長生不老藥的路上。

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出遊會稽,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陪同,小兒子胡亥吵鬧著也要跟去,寵愛小兒子的秦始皇答應胡亥一同出遊,其他的兒子留在咸陽。

行至沙丘這個地方秦始皇病重,一輩子追求長生不老的秦始皇也感覺到天命難違。按理說秦始皇這時就應該趕緊立皇位繼承人,但一生迴避死亡的秦始皇至死也沒有光明正大的立下詔書明確太子人選,只是亦有所指的給長子扶蘇下發了一道詔書“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

秦始皇下完詔書,還沒有來得及送出就死了,而掌握了詔書的趙高趁機私藏詔書,說動胡亥和丞相李斯密不發喪,隱瞞秦始皇駕崩的消息,先發制人部署安排胡亥上位的各種操作。

在胡亥動搖時,趙高說“上崩,無詔封王諸子而獨賜長子書。”

趙高近身服侍秦始皇,對他的心思揣摩透徹,在這個節骨眼上,排斥立繼承人的秦始皇還是沒有明確下詔書立繼承人,只是給長子扶蘇一種區別於其他兒子的待遇,隱晦的表達了將後事託付給扶蘇的想法。

就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秦始皇都沒有明確的寫下立繼承人的詔書,可見自始至終他非常排斥立繼承人這件事,不論這個人是扶蘇還是其他兒子。

三、扶蘇與秦始皇不和睦

在嫡子不明的情況下,一般是立長子的。扶蘇作為秦始皇的大兒子,在繼承皇位上最有優勢。

但皇家的父子關係不同於民間,權力交織在其中往往會父不父、子不子,這一對父子也不例外。趙高和李斯篡改秦始皇遺詔後擁立胡亥為太子,首先謀劃除掉潛在的威脅扶蘇。於是假裝秦始皇的名義向扶蘇賜下詔書要求扶蘇自殺,這封假詔書很值得一讀“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十年有餘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乃反書上述之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雖然是一封假詔書,但也包含了一些真信息,例如秦始皇和扶蘇的關係。

因為侯生、盧生相等人引發秦始皇“坑儒”,面對氣急敗壞的、手段殘暴的秦始皇,長子扶蘇勸諫道“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

自認為功比三皇五帝的秦始皇何時聽過當面的職責,尤其這個指責的人還是自己的兒子。秦始皇大怒,將扶蘇發配到蒙恬駐守的上郡屯邊。這封假詔書種透漏出扶蘇已經前往邊界屯兵十幾年。十幾年來,秦始皇始終沒有發話讓扶蘇回到咸陽,扶蘇其實一直處於被放逐的狀態。


這個兒子對秦始皇來說是眼不見心不煩,扶蘇也一直明白老爹對自己是不滿意的,正因為有這樣的自我認知才毫無異議接到詔書後自殺身亡。

所以說,秦始皇不立扶蘇為太子,一方面追求長生不老的秦始皇還沒有將這件事提上議事日程,還想自己一直幹下去;另一方面是扶蘇的所作所為不得秦始皇歡心,沒有立為繼承人的基礎。

至於最後秦始皇將後事託付給扶蘇,可能臨死前扒拉了自己的二十多個兒子,也只有這個長子勉強看著能把他的帝國霸業延續下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