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7 武漢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系列一 師資與優勢學科

武漢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總體是一個水平的原985工程大學。坊間,人們經常把這幾所規模與實力都差不多的大學為武山川吉。

從高考入學分數上看,武漢大學要高出其它三所一籌,作為原民國時期五所中山大學之一的武漢大學是華中地區首屈一指的大學,現在的武漢大學由四所大學組成即原武漢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武漢大學合併的幾所高校都不錯,在各自所在領域都是佼佼者,使得新武漢大學因此而如虎添翼,實力非凡,與同城的華中科技大學形成爭奇鬥豔之勢,武漢大學因實力與聲譽而享譽中外,更因櫻花而香滿全球。

武漢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系列一 師資與優勢學科

武漢大學師資與優勢學科

武漢大學名師薈萃,英才雲集。學校現有專任教師3700餘人,其中正副教授2700餘人,有11位中國科學院院士、7位中國工程院院士、3位歐亞科學院院士、10位人文社科資深教授、22人次“973項目”(含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6位“863項目”計劃領域專家、7個國家創新研究群體、56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5位國家級教學名師、23位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62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4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講座教授人數、9個“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

有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個2011 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高端智庫、9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5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還擁有7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0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基地、10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和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定期公開出版34種專業刊物。

武漢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系列一 師資與優勢學科

山東大學根植齊魯大地,現在的山東大學由原山東大學、山東醫科大學、山東工業大學三校合併組建而成,高考入學分數總體居武漢大學之下,較吉林大學高,與四川大學持平。山東大學現在濟南、威海、青島三地辦學,總校在濟南,以形成山東大學系統為目標。山東大學綜合實力居985中上游,綜合聲譽與吉林大學、四川大學相仿。

山東大學師資與優勢學科

教授1082人,博士生導師897人。其中,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Peter Grünberg受聘為特聘教授,研究生導師莫言教授榮獲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學校現有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8人,雙聘院士48人,終身教授10人,人文社科一級教授16人;"千人計劃"國家特聘教授22人,"青年千人計劃"18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7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28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講座教授46人,青年項目入選者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8人,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專家59人、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31人、泰山學者攀登計劃人選6人。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涵蓋8個二級學科)、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省級重點學科70個,覆蓋文、理、工、醫四大學科領域,實現了各學科的協調發展;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推廣中心等國家級科研平臺7個,國家"111創新引智計劃項目"6項,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6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教育部、衛生部重點實驗室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1個,另有大批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武漢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系列一 師資與優勢學科

武漢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系列一 師資與優勢學科

吉林大學由六所大學合併組建而成,分別是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轉入,由此很多人戲稱長春在吉林大學中,吉林大學也是這幾所大學中合併高校最多的大學,同是也是最年輕的大學,吉林大學創建於1946年,1960年被列為國家重點大學,1984年成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學之一,1995年首批通過國家教委“211工程”審批,2001年被列入“985工程”國家重點建設的大學。

武漢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系列一 師資與優勢學科

吉林大學師資與優勢學科

教師6524人,其中教授2062人,博士生指導教師1137人。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0人,雙聘院士33人,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7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0人,“千人計劃”入選者49人,“萬人計劃”入選者20人,國家級教學名師9人,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項目首席專家5人,國家“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6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5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專家3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者52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1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25人,吉林省“長白山學者”人選93人。

有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6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6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0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個,其他行業部委重點實驗室23個。

武漢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系列一 師資與優勢學科

四川大學地處“天府之國”的成都市,由原四川大學、華西醫科大學、成都科技大學三所全國重點大學合併組建而成。四川大學也是這幾所高校中合併重點大學最多的。其高考分數總體較吉林大學高,與山東大學持平,比武漢大學低。近幾年四川大學進步較快,川大要實力有實力,要拔尖學科有拔尖學科,後勁特別強的大學。

武漢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系列一 師資與優勢學科

四川大學師資與優勢學科

有專任教師5494人,具有正高級職稱的1733人。學校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6人,四川大學傑出教授5人,國家“千人計劃”創新長期項目入選者15人、創新短期項目入選者17人、外專項目入選者4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43人、講座教授16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14人,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50人,“四青”人才(國家“千人計劃”青年項目入選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項目入選者、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國家自然科學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04人次,“973”首席科學家9人,牽頭“973”重大基礎研究項目12項,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負責人30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委託)項目獲得者39人(42項),國家教學名師獎獲得者12人,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5人,四川省“千人計劃”(含原省“百人計劃”)入選者123人。

有9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及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含1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10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4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有9個國家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及課程教學基地,7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4個全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國家藥物臨床實驗機構,1個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

武漢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系列一 師資與優勢學科

武漢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系列一 師資與優勢學科

武漢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系列一 師資與優勢學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