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古人鍾愛的“抗生素”!男女老少都可用

許多人覺得古人的醫療水平和手段落後,沒有先進的設備,沒有疫苗,沒有化學藥物,疾病對他們來說不亞於天災。

艾灸,古人鍾愛的“抗生素”!男女老少都可用

但古人的智慧是廣博的,他們發現了艾葉,發明了艾灸,強身健體,治病驅邪,並一直延續千年。

一.艾灸,古時的“抗生素”!

古代沒有抗生素的時候,古人怎麼治病呢?答案是:艾灸,也就是古時的“抗生素“!中醫學認為,艾灸能痛十二經,《本草綱目》中稱“艾葉能灸百病”。

艾灸,古人鍾愛的“抗生素”!男女老少都可用

自殷商時代,艾灸就出現了,它是一種物理與藥理結合的自然療法,《醫學入門•針灸》裡記載:”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足見艾灸的療效獨特。

現在研究同樣表明,艾葉可通氣血,溫經絡,提高機體免疫力的同時,還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功效,聽起來是不是和“抗生素”差不多?

二.常艾灸,讓老人小孩遠離抗生素!

現代人對艾灸的瞭解並不多,反倒是過於信賴抗生素,有些孩子更是從小頻繁接觸抗生素,這無疑是極不科學的。

雖然前面我們說艾灸和抗生素相像,都能抗菌抗病,效果不凡,但本質而言,艾灸絕不等於抗生素,抗生素有副作用,艾灸卻綠色,純天然。

艾灸,古人鍾愛的“抗生素”!男女老少都可用

抗生素有副作用,這已是醫學界公認的事實,抗生素的效果也有限,現代醫學證明,抗生素僅適用於細菌及部分微生物引起的炎症發熱,對病毒性感冒,傷風,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等患者有害無益。

抗生素的起效原理,是通過直接殺死病菌,或抑制病菌繁殖達到調理效果,就像某個國家內亂,外界派來軍隊干預,效果暴力直接。但發揮作用的同時,也難免造成損害,時間一長,人體甚至無需細菌破壞,抗生素就已經把你弄的千瘡百孔。

反之,艾灸不是直接殺死病菌,它通過艾葉的藥性扶助正氣,通經活絡,讓人體自發產生抗體,增加白血球數量,由內而外抑制病菌,殺死病毒,長期堅持艾灸,很多人想必就不再需要抗生素了。

三.艾灸這些穴位提升免疫力!

《內經》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艾灸,古人鍾愛的“抗生素”!男女老少都可用

人體就像大地,經絡是大地上的河流,氣血是奔騰的河水。河水通暢,水流無阻,人體自然健康。反之河道阻塞,有些地方就會發洪洩水,有些地方又要面臨乾涸,這種情況,就等於人生病了。

人吃五穀雜糧,又哪有不生病的?有些病是急病,如淋浴著涼,第二天的發燒感冒;有些病則緩慢隱蔽,從病邪入體到發病跨越數月甚至數年。

但歸根結底,生病皆可看作是人體正氣與病邪爭鬥失敗,而正氣其實等同於免疫力,艾灸的作用,又恰好是提正氣,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溼,暖子宮,透諸經而除百病。

其實只需養成習慣,艾灸帶來的好處往往能伴隨一生,不止在生病時幫助你抵禦疾患,也能在無病是加強你的免疫力。

提升免疫必灸穴位!

大椎: 主治 熱病,瘧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熱,項強,肩背痛,腰脊強,角弓反張,小兒驚風,癲狂癇症,五勞虛損,七傷乏力,中暑,霍亂,嘔吐,黃疸,風疹。

命門 : 主治 虛損腰痛,遺尿,洩瀉,遺精,陽痿,早洩,赤白帶下,月經不調,胎屢墜,汗不出等。

中脘: 主治 胃脘痛,腹脹,嘔吐,呃逆,翻胃,吞酸,納呆,食不化,疳積,膨脹,黃疸,腸鳴,洩利,便秘,便血,肋下堅痛,虛勞吐血,哮喘,頭痛,失眠,驚悸,贓躁,癲狂,癇證,屍厥,驚風,產後血暈。

氣海 : 主治 培補元氣,益腎固精,補益回陽,延年益壽。

關元: 主治 培元固本,補益下焦,泌尿,生殖系統疾患

足三里: 主治 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下肢痿痺,洩瀉,便秘,痢疾,疳積,癲狂,中風,腳氣,水腫,下肢不遂,心悸,氣短,虛勞癮瘦;急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痢疾,闌尾炎,腸梗阻,肝炎,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絞痛,風溼熱,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腎炎,腎絞痛,膀脹炎,陽痿,遺精,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湧泉穴 : 主治 昏厥,中暑,癲癇,小兒驚風等急症及神志病患,頭痛,頭暈,咯血,咽喉腫痛;小便不利,便秘;足心熱;奔豚氣。

艾灸,古人鍾愛的“抗生素”!男女老少都可用

不知道穴位怎麼找?可免費諮詢專業艾灸養生老師。

艾灸有抗生素的效果,卻又難能可貴在天然純正,常艾灸有病治病,沒病防病,強身健體,美豔瘦身。

古語云“知艾者福,善灸者壽”,認真瞭解艾灸,科學看待疾病,艾灸讓你不知不覺達到養

生效果。

艾灸戒律:

(艾灸養生需遵循艾灸戒律,勿給身體帶來新的傷害!)

溫馨提示:因人體差異大,以上灸法處方,僅供參考,請務必親自體會求證!

1.我們使用艾灸治病時艾灸師會給我們配幾個穴位,那麼這些穴位灸的時候是有固定順序的。順序是先陽後陰,背部為陽,腹部為陰。先上後下,先左後右。這樣可以使身體達到陰陽平衡,氣血順暢的效果,否則會容易串氣,導致氣機紊亂。

2.艾灸過程中及艾灸後不能受風寒(不能吹空調,不能吹風),最起碼半個小時內,最好1個小時以上。尤其注意頸部,腰部,腹部,腳部的保暖。因為我們在艾灸過程中熱度會促使身體毛孔打開,這時候如果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受寒氣,邪氣入侵。

3.艾灸的調理過程最好在白天進行。如果白天上班,只有晚上有空,最好是在晚9點前結束,這樣效果才更好。每天只能調理一次。不能上午調完下午再調。這樣並不恰當。不管上午調理了幾個穴位,下午都不要再調了,不要再調動臟腑。

4.艾灸後1個小時內不要洗澡,不用冷書洗手,不喝冷飲,不吃冷的東西,包括水果。

5.艾灸前,艾灸後喝200-300ml的溫開水。施灸期間不吃,少吃寒涼食物(西瓜,香蕉,螃蟹,冷飲,涼茶等),施灸期間如果感覺餓,吃點易消化的食物填一下即可,不要吃得太飽。

6.艾灸時不能空腹,也不能過飽。飯後半小時以後最好。因為空腹時身體能量不夠充足,沒有能力接受外部能量,很可能出現暈灸的現象,所以空腹不宜做灸。

7.艾灸時間儘量不超過90分鐘。老人和小孩兒最好保持45分鐘以內。

8.無特殊情況女性月經期間不要艾灸。除非痛經,月經不下來,量少,可以諮詢老師配穴再灸;如果平時經量比較大,應避免經期艾灸,避免使經量過大,經期延長;如果平時經量較少或因寒溼引起的痛經,月經下不來這樣可以灸。

如果艾灸一段時間後發現月經有先後不定期,提前或推後,量大或量小,是正常調整,一般1-3個月後自動調整到正常狀態。

9.孕婦艾灸,必要的情況下,如胎位不正,或針對容易流產的孕婦可以做懸灸,但一定是在老師的嚴格指導下才可以做。

10.剛做完手術的人群,看手術的性質而定。大手術後暫時不宜艾灸,即使是做,也一定要循序漸進。因為身體本來處於非常虛弱的狀態,灸量一定要小。通常大手術後2個月後可以艾灸,通過艾灸可以幫助病人恢復元氣;門診小手術不傷大元氣,一般2周後就可以艾灸了。

做過心臟手術的,慎灸!艾灸會加速血液的流速,擴張血管,對起搏器有重大影響,可能會引起支架移位甚至脫落。

11.艾灸調理過程最好一個穴位一個穴位的灸。有的人可以接受2個穴位或2個以上穴位一次性灸。如果在這樣的灸法當中出現不適的感覺,應馬上停止。

如果在操作中碰到疑問的可以加我微信,互相交流!

溫馨提示:因人體差異大,以上灸法處方,僅供參考,請務必親自體會求證!

艾灸,古人鍾愛的“抗生素”!男女老少都可用

如有任何疑問請諮詢在線艾灸養生顧問 wx1327741018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