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索比亞:中國因素助力製造業發展

埃塞俄比亞:中國因素助力製造業發展

“普通當地員工,一個月工資60到80美元。”鄒海波介紹道,工廠在埃塞俄比亞能享受5年減免所得稅的優惠。

鄒海波的服裝廠設在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有中國員工40人,當地員工近千人,以批發生意為主。“海波”牌服裝在當地賣得相當好。“年銷量在1億到2億人民幣。”鄒海波說。

據埃塞俄比亞媒體報道,埃塞外交部發言人梅萊斯·阿萊姆6月1日表示,過去20年間中國企業在埃塞俄比亞投資達40億美元,為11.1萬人創造了穩定和臨時就業崗位。

埃塞俄比亞貿易部數據顯示,2017年埃塞俄比亞對中國出口2.3982億美元,佔其出口總額的8.25%,出口產品包括農產品、紡織品、服裝、皮革製品、礦產、花卉和建築材料等。中國已成為埃塞俄比亞第二大出口對象國。近幾年來,中埃(塞)雙邊貿易額年平均增長達22.2%。

中國的經濟管理模式對埃塞俄比亞的吸引力與日俱增。過去五年,埃塞俄比亞的工業體量從10億美元增加到了40億美元,英國金融時報稱,埃塞俄比亞的經濟增長率預計今年將達8.5%,而過去10年來,埃塞俄比亞平均增長率約為10%。

據世界銀行統計,1978年中國人均GDP156美元,和埃塞俄比亞人均155美元GDP相比幾乎相同,而非洲南部國家當時人均GDP在490美元左右。2015年,製造業僅佔埃塞俄比亞總附加價值的4.1%,遠低於1997年7.8%的峰值。

美國智庫此前分析過非洲29國的5500家企業的製造業生產力指標、勞動力成本等與類似國家對比後,發現非洲大多數國家並沒有體現出製造業上的競爭力,但最新研究顯示,埃塞俄比亞是非洲最有望成為下一個製造業中心的國家,最有希望成為像中國一樣發展的國家。

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中國能夠保持這麼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原因之一就是後來者優勢,非洲國家也要利用好後來者優勢,即通過和高收入國家之間的差距去更好的突破自己的技術瓶頸,從而推動生產力的發展,例如埃塞俄比亞。

美國財經媒體也報道稱,埃塞俄比亞目前所發生的一切堪稱經濟奇蹟,埃塞俄比亞正希望自己能成複製中國的經濟發展奇蹟。埃塞俄比亞政府自1991年起至今,在國家資源匱乏的情況下,以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為模版,大舉投資,積極發展基礎建設和製造業,制定政府部門主導的經濟發展計劃,因此也被西方媒體稱作“非洲版的中國經濟”。

目前,埃塞俄比亞接受大量外國投資,主要來自中國,為大壩、道路和鐵路建設注入了大量資源,埃塞俄比亞實現了中國式的繁榮,成為東非第一大經濟體。據悉,埃塞俄比亞在過去15年平均增長率維持在10%以上,已經是非洲經濟增長最快的非石油經濟體。

2015年埃塞俄比亞鞋類出口僅達4400萬美元,只相當於越南鞋類出口量的0.25%,甚至低於薩爾瓦多的鞋類出口。埃塞俄比亞服裝和紡織品的出口總價值僅為其咖啡出口的十分之一。

近年來,中埃(塞)關係駛上了發展的快車道,特別是雙邊經貿合作勢頭強勁、成績斐然,成為了中非經貿合作的排頭兵。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埃塞最大的貿易伙伴、最主要的外資來源國和工程承包方。

在推動中非產能合作方面,工業園發揮了橋樑和紐帶作用。十多年前,埃塞俄比亞還不清楚工業園這個概念,中方多次組織埃塞俄比亞政府官員來華考察。目前,埃塞俄比亞全國有十多個工業園,其中多個由中國公司承建運營。工業園正成為埃塞俄比亞發展的一張名片。“東方工業園入園企業達85家,總投資5億美元,為埃塞俄比亞上繳稅收8000萬美元。入園企業行業分佈廣泛,涉及紡織、服裝、製鞋、鋼筋、水泥、製藥、汽車組裝等,這些企業絕大部分來自中國。”東方工業園管委會副主任焦永順說,該園區已為當地提供1萬多個就業崗位。

埃塞俄比亞的經濟發展成果是令人振奮的。聯合國預測,截至2050年,埃塞人口將由現在的1億左右增至1.9億,成為世界上人口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隨著,越南、印度、孟加拉國等國生產要素成本上升後,埃塞俄比亞最有希望能成為下一個全球製造業中心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