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小中國”:埃塞俄比亞

提起埃塞俄比亞,你會想到什麼?貧窮落後、內陸國家、東非大裂谷?其實埃塞俄比亞和其他黑非洲國家相比還是有些特別的。

作為非洲第三大的人口大國,約有一億人口、國內政治形勢長期平穩的埃塞俄比亞,是非洲少數真正能利用起人口紅利,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國家之一。

埃塞俄比亞近些年的經濟發展速度較快,但仍是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其人均GDP僅為768美元(IMF,2017),世界排名第170位。

第三世界宣佈要學習中國發展經驗的不少,真正付諸有效行動的國家,目前唯獨埃塞俄比亞一份,而且已經長達10年以上。其GDP增長率自學習中國模式後,開始穩定高速增長。

埃塞的執政黨人民革命民主陣線自1991年起便執政至今,強勢的埃塞政府在國家資源匱乏的情況下,以中國模式為模版,大舉投資,積極發展基礎建設和製造業,制定政府部門主導的經濟發展計劃,因此也被西方媒體稱作“非洲版的中國”。

和純種的黑人相比,埃塞俄比亞人混血的特徵明顯。屬於黑白混血人種。

作為非洲最古老的國度之一的埃塞俄比亞,一百年多年前就被標籤為“非洲代表、黑人希望”。

埃塞俄比亞雖然貧窮,然而人們卻心態平和、待人有禮、知足常樂、和善守序。比起那些部族紛擾、民族廝殺、民眾慵懶的非洲國家來說,文明程度要高得多。

(埃塞俄比亞美女,被稱為“黑珍珠”)

“非洲小中國”:埃塞俄比亞

在埃塞智庫和宣傳部門的強力推動下,埃塞國家電視臺裡,從新聞到音樂節目,充斥著“發展,發展,發展”,MTV裡面到處是高速公路、水電大壩的鏡頭。

正因如此,對外開放、出口加工、經濟開發區、五年計劃、復興大壩……過去30年間,中國人熟悉的一幕幕,正在這個遙遠的非洲國家上演。許多到過埃塞俄比亞的中國人都說,“這個國家,很像30年前的中國。”

“非洲小中國”:埃塞俄比亞

首先,與許多依賴礦產、石油資源繁榮起來的非洲國家不同,埃塞俄比亞民眾只能依賴勞動致富。來自農村的年輕人來到大城市尋求夢想,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人口從前些年的300萬迅速增長到500多萬。

但與很多貧困國家的“盲流”到大城市制造貧民窟不同,他們是廉價的、但受過初級教育訓練的勞動力。

埃塞全國實行10年義務教育,包括小學8年、初中2年。適齡兒童入學率達80%,高中和大學入學率分別為28%和17%。在最貧困國家裡已經是一個不錯的數字。

而近五六年來,埃塞俄比亞中學課本里還專門寫入了那麼一課:

中國在近代也貧窮落後,但近幾十年通過勤奮創造了經濟奇蹟;既然中國能由窮變富,那麼我們埃塞俄比亞也能創造經濟奇蹟。

這篇課文在埃塞俄比亞青年中產生了極大的震撼,希望到中國學習的年輕人非常多。

而近年來,政府採取放開絕大部分投資領域、降低最低限額、簡化審批程序、免稅等措施加大吸引投資力度,來自中國、美國、印度和沙特的外國直接投資增長很快。同時,積極依靠世界銀行、非洲發展基金等國際援助,拉上中國搞基建,發展基礎設施、能源和電信等基礎性行業。

“非洲小中國”:埃塞俄比亞

公共部門的投資拉動了私人商業的繁榮。如今,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就是一個大工地,到處都在熱火朝天地建設,到處都能感受到民眾對改善生活的熱切渴望。

城市版圖不斷擴張,在昔日的城市遠郊,新的商業中心正在成形,大片大片的新住宅小區正在興建,幾百棟新建的多層住宅拔地而起,替代了原本低矮的棚戶區。

成千上萬的新市民特別是中等收入階層正在排隊,等待用房貸購買的住宅交付,還在尋思著買一輛汽車。

與此同時,伴隨的貨幣供給的超長增長,房價五年內漲了4倍。相對當地人300多人民幣的月工資,房價收入比高達20甚至30,遠超過3-6的國際標準,一套房子得不吃不喝攢30年。 像這樣的急速城市化進程,中國人是不是非常熟悉?

“非洲小中國”:埃塞俄比亞

中國投資與基建,在非洲其他很多國家也能看到。但是,非洲過去十多年的局部繁榮,本質上多是中國拉動的結果。中國人辛勤勞動並發展經濟,像尼日利亞和安哥拉這樣的對華石油輸出大國,贊比亞和剛果這樣的銅礦大國,享受了資源價格上漲的紅利。但這種建立在資源和能源價格高企波峰上的繁榮是脆弱的。

除了電力蘊藏,埃塞俄比亞沒有石油和其他礦產資源,政府的政策是積極爭取國際援助,積極發展工業;吸引投資,促進出口,追求國家的長遠發展。

他們在積極學習中國近40年來的經濟開放過程和經驗,想利用當地廉價的勞動力市場發展初級加工業,給國家創匯。

因為興建基礎設施、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做法在中國取得了成功,發展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也讓中國成為世界出口行業的領頭羊。

前面說過,這個國家有一億人口,其中一半在18歲以下,70%在30歲以下,這就意味著幾千萬人並且還源源不斷的廉價勞動力資源。

而根據中資企業的實踐,埃塞俄比亞工人的生產力水平經過一年訓練,可以達到中國的70%。

“非洲小中國”:埃塞俄比亞

如今中國人已經成為埃塞俄比亞第一大外國人群體。

中鐵工中鐵建、華為中興、中國路橋(中國交建)、中地海外、中國水電(中國電建)、葛洲壩(中國能建)、三一重工等工程建設承包商和設備商在這裡紮根。

它們在鐵路項目本身帶動下,深度參與到當地的經濟建設中,包括了房地產開發、土地整理改造(如火車站改造、填海)、物流、工業園、廠房(如鋼結構廠)、設計諮詢、工業礦業、國際貿易等。

同時,各家民營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已經到這裡展開了製造業、建材等熱門產品投資,商務考察的中國人開始大量進入埃塞。在這裡,到處可見中國工頭指揮當地工人幹活的場景。

“非洲小中國”:埃塞俄比亞

在埃塞俄比亞,從上到下都熟知中國長期給予的真誠幫助,洞悉中國對本國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重大意義。中國與中國人的形象非常友善而正面,對華熱情友好。

而在工程、技術、經濟和文化輸出之上,最高層次的目標,是發展模式與價值觀的輸出。在幾乎所有埃塞俄比亞人眼裡,中國就是一個發達國家。而且,對他們來說,這種發達和之前羨慕的美國有很大不同:

美國模式遙不可及,對於埃塞俄比亞這種歷來貧窮的國家是一個“遠在天邊的天堂”,它的富貴只有少數移民的富人能夠享受。

而中國模式是他們可望又可及的,有希望在有生之年在自己國家的土地上實現。這是能看得到的希望,也是正在發生的改變。

埃塞俄比亞有著較為光明的前景,這並不光是中國人一家自相情願的看法。國際金融機構和西方主要國家也看好埃塞,每年對埃經濟援助在10億美元左右。像印度、土耳其、韓國、孟加拉等國的企業,也在大舉進軍埃塞,獲取利益。

埃塞政府在對外合作中支付信譽較好,信用度較高。最關鍵的,相對於其他的第三世界人口大國,埃塞俄比亞是一箇中國可以引導控制的,有希望打造出一箇中國模式移植非洲的成功樣板。

“非洲小中國”:埃塞俄比亞

為改變落後局面,埃塞俄比亞一直在努力。如果就連這樣的國家都不能取得發展與進步的成果,那麼整個非洲大陸都沒有任何希望了。如果連埃塞都不配享有光明未來的話,那整個非洲只能墮入永世的黑暗之中。

相信埃塞俄比亞可以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非洲小中國”:埃塞俄比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