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亞:非洲初印象中的光與影(一)

由於此行非洲是公差,並未有時間參訪各種景點,但通過與埃塞政官學人士的接觸,對埃塞有了初步的印象。乘坐豐田小麵包穿行在亞迪斯的街道和田間,第一次這麼近距離地觸及到非洲的心跳,有一些符合期待,但有一些又出乎意料。但無論如何,這些交織成一個完整的非洲,讓我們在討論“外交”問題時,更清楚我們的對象是誰?他們究竟是怎樣一群人?


埃塞俄比亞:非洲初印象中的光與影(一)

亞迪斯機場附近的廣告牌

一、埃塞的門面:埃航和亞迪斯機場

在非洲的一段時間中,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埃航和亞迪斯的Bole機場,許多非洲國家之間的往返都需要經過這個機場,據說它也是埃塞為數不多賺錢的國企。當然,由於我們在它的擴建工程中貢獻頗多,所以機場員工都會一點中文,也會很主動地和我們打招呼,機場告示牌除了當地語言和英語,唯一“三外”就是中文。但整體而言,機場整體還是略顯破舊的,尤其是出境到達處,行李提取的速度和效率也比較緩慢。據說這一現象在非洲還是比較普遍的。

但有趣的是,你會發現去很多非洲國家,都需要在埃塞機場中轉,或者去法國、迪拜。這一方面體現了埃塞的交通樞紐地位,但也體現出非洲交通互聯互通的程度之低。相應的,運輸、物流、冷鏈方面的能力也都未充分發展起來,這嚴重製約了非洲經濟的成長。“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強國”,這絕不是一句空話。

就乘坐的體驗而言,我覺得埃航還是相當不錯的,餐食也比較符合我的口味,還可以品嚐到比較正宗的埃塞咖啡。從北京飛到埃塞,還會提供睡襪和一次性的洗漱用品,包含兩頓餐食,前面的視頻娛樂設備也是應有盡有,這幾趟在飛機上看了不少電影。

二、在酒店的特殊體驗

我們選擇的是亞迪斯的Hilton入住,算是當地比較好的酒店,附近有不少埃塞政府機關和使館,當然我們也是出於安全的考慮。沒想到,一進酒店大門,就給我們紮紮實實地上了一課。不僅大院門口的保安打開我們的車門,看看裡面有沒有夾帶其他人;酒店入口處也會進行比較嚴格的安檢,據說是針對反恐的考慮。

入住之後,你會發現雖然是排名很高的酒店,但內部陳設還是比較陳舊的,據說已經有半個世紀的歷史了。在酒店內部,儼然已經成為一個小型的生態圈,有餐廳、游泳池、健身房、換匯服務、超市……等等,我想這某種程度也是安全的考慮,希望能在這個小生態圈中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比較遺憾的是,這裡的夜生活並不豐富,超市大概7點多就關門了,導致每天行程結束之後,總沒有時間買一些當地的商品。

三、充斥著日本車的埃塞街道

我們找的埃塞當地司機,開的是一輛豐田的高頂海獅。我本來以為這只是一種巧合,但幾天下來,發現埃塞馬路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日本車,且以豐田為主,我感覺應該會有60%以上吧。後來和別人的交談中得知,整個非洲(尤其是東非和西非)是日系二手車的大市場。

雖然埃塞經濟不甚發達,但其交通擁堵的現象卻也不容小覷。由於車輛較多、交通規劃問題、各種載客小巴亂穿等問題,我幾乎每天在埃塞都會遇到嚴重的塞車,特別是和輕軌並行的部分路段。對很多當地人來說,住在市中心的較少,大多住在附近的衛星城,這就導致上下班期間街道異常擁堵。

四、數量眾多的中餐館

去了幾個非洲國家後才發現,埃塞的中餐館算數量比較多了,其中不少幾家味道也比較正宗。可能因為國內過來投資、做項目的人比較多,中餐館也就隨之紮根下來,我們去過的幾家包括Panda川菜、北京飯店和皇朝酒店。但在其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由於當地政策的變化(比如租金的變化)、或者建設項目的結束,一些餐廳正在面臨撤店的危機。其中,“王府大酒店”是比較有名的一家中餐館,但到了當地才知道幾個月前已經關門大吉了。另外,“北京飯店”也比較有名,但就在我們離開埃塞的幾天後,老闆微信通知我們要關門了,主要是因為項目完工和企業轉型。所以,一家中餐館想做得長久,還是有不小的挑戰。

從這些中餐館來看,裡面確實招募了大量的埃塞員工,這可能也是企業“在地化”的要求之一吧!在有些餐館,可以看到中埃員工之間融合的不錯,甚至還會說一定的中文。但不可否認的是,埃塞還是有一定的物資短缺現象,不是所有菜單上的菜都有,得分情況。所以,有時候我們會給一個總預算,讓餐館按現有的材料給我們做。

但不得不說,中餐價格對於普通埃塞人來說,還是太貴了。我瞭解到的普通工人收入大概是400人民幣一個月,但一道中餐起碼都要30元人民幣,一頓飯幾乎要吃掉4分之一的收入。所以,中餐館的目標群體恐怕還不是當地民眾,主要還是華人或外國遊客。

五、貨幣反映出的小問題

用慣了無現金支付之後,來到埃塞確實會有一定的不適應。雖然Jack Ma剛剛來過埃塞,不過支付寶還沒有在埃塞正式落地,大部分都需要通過現金支付,連信用卡都不是很普遍。來之前就知道埃塞有嚴重的外匯管理,不過來了之後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過也可以理解,這也是貨幣穩定的重要手段之一。很多企業,因為無法獲得足夠外匯進口生產原料,導致遠遠未能發揮出足夠的產能,只能低效生產,這確實是一個無奈的現實。

在機場,印象極深的是在窗口換當地貨幣,只見辦事人員從下面拿出幾捆錢。拆開包裝之後,才發現這些紙幣居然如此破舊,超出我的想象,不少已經發脆且破爛不堪,幾乎很難再繼續使用。我想,這恐怕反映了幾個問題:其一,埃塞是否有成熟的印鈔設備和印鈔技術,還是在這方面都要完全依賴外國?其二,貨幣更新的速度如此之慢,是否也反映了經濟情況不甚樂觀?

目前來看,埃塞比爾的幣值還是比較高的,對RMB大概是5:1,跟臺幣比較類似。但其匯率並不夠穩定,這也是近幾年來發展中國家普遍面臨的大問題。


埃塞俄比亞:非洲初印象中的光與影(一)

埃塞貨幣比爾

六、埃塞也是有外賣的!

雖然都是發展中國家,但幾天來幾乎沒在埃塞身上看到任何新經濟的影子。但突然有一天,我在前方看到一輛騎著摩托車的外賣小哥,這確實讓我們眼前一亮。查了一下,才發現這是一家名叫“delivery Addis”的外賣平臺,成立於2015年。我上網搜尋了一下,確實可選範圍不多,比如我住的附近只有三家可選的外賣,且以知名快餐連鎖店為主。這個平臺的開放時間大概從上午的9點30到晚上9點,但從我的觀察來看,訂外賣的人實在不多。據同事介紹,當地埃塞人主要是吃一種叫做“英吉拉”的主食,拌上各種醬或湯就是一頓飯,價格也相對較低。不過就味道而言,很多人並不習慣,所以如果去埃塞短期旅遊的話,也可以嘗試一下外賣。


埃塞俄比亞:非洲初印象中的光與影(一)

埃塞的外賣平臺

七、埃塞的地標:非盟總部

說實話,走入非盟總部之後,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在亞迪斯的低矮建築中,它顯得尤為鶴立雞群。和其他一些政府機關相比,它的准入條件和安保更為嚴格,佔地面積更是大了數十倍。我想,能爭取到非盟總部建立在此,埃塞自身恐怕也是十分“幸運”,不僅是其施展外交手腕的重要平臺,也為埃塞提升了極大的話語權。因此,不少人也把埃塞視為非洲地緣上一個重要的樞紐,只要埃塞穩定,周邊就不會大亂;而一旦埃塞除了問題,其危機就會迅速擴展到周邊地區。走入一層的會議廳,儼然有一種小聯合國的感覺,各國人聚集與此,商討非洲的區域性議題。

但其實它的問題也不少,一方面大部分資金來自於歐洲,自己的獨立性很差;另一方面,非洲內部的整合做得也不好,導致這裡清談的成分較多,能落實的較少。但對非洲人來說,這是他們“用同一個聲音說話”的良好平臺,已經是個不小的進步了。

埃塞俄比亞:非洲初印象中的光與影(一)

最後,說一說埃塞的天氣,由於它地處高原,所以會有一些輕微的高原反應。而氣溫也相應比同緯度國家更低,應該處於相當舒適宜人的氣候。從上圖可以看出,埃塞總體的天氣是非常不錯的,但由於環保標準不高、汽車尾氣排放嚴重,空氣中經常瀰漫著尾氣的味道,時而也會有灰霾的情況出現。關於埃塞的其他印象,在第(二)部分中將繼續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