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二十四功臣」中逝世最早且無子嗣之人,成了唐僧的外公

看過《西遊記》原著的人會發現唐僧的外公是唐朝丞相殷開山。當殷溫嬌與兒子唐僧相認後,溫嬌讓兒子去京城找殷丞相,並手書家信告知父親這十八年來發生的事情。殷丞相稟明唐太宗,舉兵來江州圍剿了劉洪,至此父女重逢,夫妻團圓。

這位殷開山沒有當過唐朝宰相,也沒有活到貞觀年間,更沒有女兒殷溫嬌。他過世早沒有子嗣。吳承恩給唐僧找了他來當“外公”,不僅加重了唐僧的身家籌碼,還給殷開山續上了“香火”。

殷開山名嶠,字開山,今西安鄠邑區人。他在唐太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一位。殷開山論功績並不算突出,還有打仗敗績,一度被削為平民。但是,為什麼他能榮登“凌煙閣”而且排名不低呢?


唐朝“二十四功臣”中逝世最早且無子嗣之人,成了唐僧的外公

殷嶠(?—622年),字開山,唐朝開國功臣_圖


家庭背景+個人品行,殷開山成功的必然

殷開山本身是個官三代,從小受到家庭良好環境的薰陶,年輕時就以品行和學問聞名,並且擅長書法,“以學行見稱,尤工尺牘”。我們會發現,“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不乏“尤工尺牘”的人,比如蕭瑀等人,虞世南更是“初唐三大書法家”之一。良好的家庭背景加上個人優良的品行和學問才幹,這樣的人放到任何社會里出人頭地的幾率都會比較大。果然,殷開山的人生規劃正是沿著這條人間正道。

李淵起兵後,殷開山積極響應,投奔李淵麾下。他入行早,跟對了人,成為他成功的起點。

不久後殷開山就取得了李淵的信任,“參與謀略,授心腹之寄”。也就是說當上了領導心腹,進入核心決策層。他被任命為“光祿大夫”,這在唐時是從二品的高官。


唐朝“二十四功臣”中逝世最早且無子嗣之人,成了唐僧的外公

唐高祖李淵半身像_圖


給關鍵人物留下好印象,殷開山成功的伏筆

殷開山在隋朝時的第一份官職是擔任太谷縣令。《舊唐書》上對他這段工作經歷的評價是“有治名”,說明他為官的能力還是槓槓滴。他的這段工作經歷在後來又派上了用場。秦王李世民任渭北道行軍元帥時,曾招他做長史,工作內容就是四處招慰關中流民、群盜,把這些“盲流”們改造成軍人。事實再次證明,殷開山工作得力,使秦王麾下軍隊戰鬥力迅速提升。這也讓李世民對他的工作能力留下了好印象,為他進入凌煙閣打下了伏筆。畢竟誰能進入“凌煙閣”就靠李世民一人拍板。在此之前殷開山是李建成的人。

殷開山在開創大唐方面,隨太子李建成平定西河是他最大功績。這也是李建成一生中最大業績亮點。平定西河是李淵正式起兵後往關中進軍的第一戰,事關成敗。當時遇到西河郡丞高德儒的堅守。李建成率軍攻打高德儒,在城中隋兵投降的內應下,得以引兵入城。平定西河往返只用了九天時間。凱旋後,李淵非常高興:“用這樣的方法用兵,可以橫行天下。”李建成也因此被封為隴西公,為左領軍大都督。

殷開山還曾與劉弘基一起鎮守長安舊城,隋將衛孝節前來進攻,二人合力破衛。此戰為唐軍攻佔長安立下汗馬功勞。殷開山也因此賜陳郡公,授吏部侍郎。


唐朝“二十四功臣”中逝世最早且無子嗣之人,成了唐僧的外公

劉弘基(582年-650年)_圖


英雄也有敗績 ,殷開山不是完人

畢竟大部分人都沒有“天幸衛青不敗”那樣的好運氣。殷開山的戎馬生涯中就曾有過敗績。再說“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又不是個個完人,長孫順德就貪財受賄,

在隨李世民平定薛舉時,殷開山錯誤判斷時局,導致慘敗。

當時李世民生病,軍務由劉文靜暫管。李世民交待劉文靜的是要避開與敵人交戰的鋒芒,以堅守為主,用持久戰來消耗敵人後方可開戰。但殷開山對此持不同意見。他對劉文靜說,領導這麼說是因為怕你的領導能力不濟,依我看應該相機而動,主動出擊。

結果劉文靜聽了殷開山的話,糗了。這次失敗對唐軍影響較大,劉文靜和殷開山都被免職,削為平民。幸虧薛舉不久後病死了,軍心一時不穩,給李世民征討提供了良機。殷開山戴罪立功,參加此次出征,取得勝利,官復原職。


唐朝“二十四功臣”中逝世最早且無子嗣之人,成了唐僧的外公

唐太宗李世民_圖


殷開山在平定劉黑闥的行軍途中,突然病死,逝於壯年。當時他剛受封為鄖國公。李世民聽聞噩耗當場揮淚,追贈其為陝東道大行臺右僕射,諡號“節”。

殷開山是凌煙閣功臣中最早去世的一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有九位都活到了古來稀的年齡,虞世南更是以八十一歲而終。比起這些長壽的同事們,殷開山顯得很可惜。不過這有時也不一定就是壞事,早早蓋棺定論了。比起“凌煙閣功臣”中的張亮、侯君集後來因謀反罪被處死,真不知強過多少!殷開山無子嗣,本來也是一大悲哀,但也省去了子孫輩生出的變數,不像房玄齡、柴紹、李勣自己晚節雖保,可是子孫們卻被捲起了謀反案,把祖宗打拼下的富貴家業毀於一旦。

文:劉櫻姝

參考文獻:《舊唐書》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