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穿越人”,留下六個科學成果,造福中國數百年

《推背圖》預言了從唐代往後兩千年的中國歷史,對重大歷史節點做了精準預測,而它的則是李淳風和袁天罡,由於此書過於神奇,李淳風、袁天罡也被後人看作是“穿越人”。

唐朝“穿越人”,留下六個科學成果,造福中國數百年

拋開爭議頗大的《推背圖》不論,李淳風對於天象和占卜是真的很有研究,是一個十足的天文科學家,他一生留下了六個科學成果,造福了中國百年。

李淳風從小受父親李播的影響,不喜歡儒家經史,喜歡研究道學,尤為精通天文、歷算、陰陽之學。

唐朝初年,國家使用的歷法是傅仁均編修的《戊寅元歷》。但是《戊寅元歷》對日食、月食的預測並不準確,李淳風出馬對《戊寅元歷》提出十八個質疑。

李世民請人核對後,認定了其中的七項,並按照李淳風的建議對《戊寅元歷》做出修訂。李淳風因此入太史局供職,從此專掌天文曆法。

唐朝“穿越人”,留下六個科學成果,造福中國數百年

李淳風入太史局後,為了工作方便,在耿壽昌、張衡、孔挺等人對渾天儀改造的基礎上,再次改造完善了渾天儀。

改造後的渾天儀能夠直接觀測星辰運行中的“入宿度”以及月亮在白道上的運行情況,為曆法的修訂提供準確數據。為此,李淳風還寫成了專門研究渾天儀的《法象志》。

高宗時代,《戊寅元歷》的誤差又進一步增大,需要重修編訂新的歷法。李淳風在《皇極曆》的基礎上編訂成《麟德歷》,《麟德歷》對後世的歷法推演產生了巨大影響,甚至流傳至日本,被廣泛使用。

唐朝“穿越人”,留下六個科學成果,造福中國數百年

李淳風不僅是個天文學家,還是個數學家。李淳風參與編修、註釋了《九章算術》等十部古代著名算經,合稱十部算經,為後人瞭解數學史提供了重要資料。

另外,李淳風參與編寫了“五代史”的“志”。 “志”全面系統的描述了魏晉以來的天文、曆法、氣候乃至數學,祖沖之的圓周率就是通過五代史志得以流傳。

除了上面的,李淳風還留下了占星學代表作《乙巳佔》,其中《乙巳佔》中將風力分成八級:動葉、鳴條、搖枝、墮葉、折小枝、折大枝、折木飛沙石、拔樹及根,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對風進行分級。直到一千多年後,英國人才在《乙巳佔》的基礎上將風力進一步分為12級。

唐朝“穿越人”,留下六個科學成果,造福中國數百年

李淳風真是一個十足的全才,他的科學成果都對後世造成了深遠的影響,難怪會被後人成為“穿越人”,這也是對他的一種肯定和讚美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