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期、消費、科技甚至金融板塊都有機會嗎?重點究竟是什麼?

今天是個“賺指數,不賺個股”的一天。

雖然滬指上漲0.39%,走出7連陽,看起來還不錯。但從情緒上看,幾乎算是冰點了。

醫藥,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特斯拉,衛星互聯網等前期熱點題材全線調整。兩市一共有2200股票下跌,且有39只股票跌停。

永太科技、魯抗醫藥等從連續漲停變成連續跌停,跌停板上的封單量,和當時漲停板上的封單數一樣驚人。

週期、消費、科技甚至金融板塊都有機會嗎?重點究竟是什麼?

而另一邊,“復工線”卻依舊如火如荼:

一條是基建線,繼昨天水泥等大漲之後,今天鋼鐵(安陽鋼鐵),玻璃(洛陽玻璃),鋼結構(杭蕭鋼構)等紛紛大漲。

一條是消費線,家用電器板塊整體上漲2.57%,美的集團、深康佳A漲超4%。白酒板塊中,老白乾、瀘州老窖等漲超4%。

還有一條是科技線,消費電子(歌爾股份,鵬鼎控股)、半導體(上海新陽)等也紛紛走高。

看了昨晚夜報—— 的同學,應該都能相視而笑,明白為何會發生這些。

週期、消費、科技甚至金融板塊都有機會嗎?重點究竟是什麼?

今天,再囉嗦補充幾句:

1,週期股(基建)的邏輯是:

為了對沖疫情的負面衝擊,政府部門當前的主要訴求是:穩增長。穩增長的最快方式就是搞基建。未來,伴隨逆週期對沖政策的陸續出臺,“鋼鐵、建材、化工、機械”等週期行業將持續修復。

2,消費股的邏輯是:

疫情結束後,前期被抑制的消費需求將會迎來報復性增長(問問身邊多少人想吃火鍋,小龍蝦就知道了),需求的回暖將帶動消費企業盈利和現金流改善。

3,科技的邏輯依然不變:

5G建設週期,半導體週期,雲計算週期,自主可控等多重因素疊加,決定了疫情的衝擊只是暫時的,大科技的景氣依然是向上的。

週期、消費、科技甚至金融板塊都有機會嗎?重點究竟是什麼?

你可能聽懵了:這麼一說,感覺週期,消費,科技,甚至金融(牛市來了券商會漲)都有機會啊。未來,重點究竟是什麼?

好,我們先讓北向資金回答你的問題。

細心人的可能已經發現了,截至今日收盤,滬股通渠道淨買入21.64億元,深股通渠道僅淨買入3.21億元。呈現出明顯的“滬強深弱”的格局。

週期、消費、科技甚至金融板塊都有機會嗎?重點究竟是什麼?

實際上,農曆鼠年以來(2月3日至10日),滬股通渠道累計淨買入169億元,深股通渠道累計淨買入99億元。總體上依然是“滬強深弱”

而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北向資金一直都是 “深強滬弱”的格局。自去年7月2日至今年2月10日,滬股通渠道累計淨買入1341億元,深股通渠道累計淨買入1865億元,兩者之間相差超過500億元。

在A股的表現是:消費電子,芯片,遊戲,網紅等科技題材輪番上漲,帶動市場成長風格持續佔優。

這兩年,北向資金一直引領著A股的市場風格。所以,北向資金最近的微妙變化難道預示著市場將從科技切換到消費、週期風格嗎?


週期、消費、科技甚至金融板塊都有機會嗎?重點究竟是什麼?

我現在暫時沒法給出答案。

但是,我們可以看一看歷史上每一輪風格切換的規律是什麼。

回顧過去:12-15年炒科技股;16年炒週期股;17-18年炒消費,金融股;19年上半年炒消費,下半年炒科技。

為什麼會形成這些不同的風格呢?

是因為資金會在某個階段,抱團買入業績成長最確定的板塊。

換句話說,資金“抱團”某類股票,本質是是對業績確定性的“抱團”。

12-15年科技股的業績增速最快,資金就猛幹科技。

16年,因為供給側改革導致週期股業績最確定,資金就抱團週期。

17年,核心資產(消費+金融)的業績增長最確定,資金就抱團消費、金融。

而19年上半年,消費股業績增長最確定,資金抱團消費;下半年,科技方向的科技增長最確定,資金抱團科技。

總之,每一年,最景氣(最賺錢)的行業是就是國內外資金重點加倉的方向。

所以,不少人都認為,只要科技股的景氣還在,那麼未來至少半年,機會依然會在科技板塊。

週期、消費、科技甚至金融板塊都有機會嗎?重點究竟是什麼?

我稱這些人叫做“景氣投資派”,或者叫“成長投資派”

另外一派,叫價值投資派,或者叫“性價比投資派”,則認為:投資最重要的是投資“性價比”。

他們認為:未來一段時間高分紅低估值的價值股將開始體現出更好的相對收益,金融、地產、公用事業等傳統行業龍頭公司後續將受益於穩增長的經濟政策。中期來看,消費龍頭有望開啟估值修復。

而目前科技股大多估值過高,且漲幅過大,已經透支了未來的業績增長預期。

談談我的看法吧:

短期內,“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格局很難改變。科技股目前是強者,依然會是市場“投票”和“抱團”的方向。

而中長期來看,樹不會漲到天上去。漲多了就會跌,跌多了就會漲。19年上半年,大家覺得消費股永遠不會跌。但是現在呢?長期來看,市場是稱重機,終究會去選擇性價比更高的方向。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