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中國古代四大刺客的故事,荊軻行刺失敗卻最有名

刺客是人類歷史中最古老的行業之一。他們或居於鬧市,或隱於深山,或只生存於黑暗中,他們或許都沒有名字,他們的出現,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行刺,他們的信條都是"士為知己者死"我們都知道春秋戰國,諸侯國之間相互吞併攻伐特別嚴重,當正面無法抗衡之時,那就來個“曲線救國”。於是出於政治原因,中國最早的一批職業刺客出現了。

春秋戰國:中國古代四大刺客的故事,荊軻行刺失敗卻最有名

此時的刺客,不為名不為利。他們的信條是"士為知己者死"。就像李白詩裡:"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描述的俠客一般,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著自己的光輝。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聊聊,春秋戰國時期比較著名的五大刺客。

春秋戰國:中國古代四大刺客的故事,荊軻行刺失敗卻最有名

專諸—魚腹藏劍

專諸本位一屠夫,英武有力,為人又非常孝順。一次與人廝打,誰勸都沒用,但是他妻子一呼喚,專諸就停止了。這讓恰巧路過此地伍子胥非常奇怪,專諸說:屈一女之手,必伸展於萬夫之上。伍子胥覺得專諸不簡單,於是和專諸結為八拜之交,繼而又把專諸推薦給吳國公子姬光。於此專諸開啟了他的刺客生涯。公子姬光相當厚待專諸,並且將想行刺違背了兄位弟嗣、弟終長侄繼位的祖規而自立為吳王的僚。並獻計說王僚愛吃"魚炙"(烤魚),可藏利劍於魚肚,伺機刺殺。為此,專諸特往太湖學燒魚之術,經過三年練得一手炙魚的好手藝。最終也得以行刺成功,而專諸也被侍衛砍為肉醬。一把魚腸劍也是響徹至今。

春秋戰國:中國古代四大刺客的故事,荊軻行刺失敗卻最有名

聶政—弟忠姐烈

聶政原為魏國人,因殺人避仇,攜母及姐隱跡於齊國,在市場做市販屠狗生意。為報答嚴仲子親執子禮助聶政葬母的恩情。身去韓國為嚴仲子報迫害之仇。而刺殺的對象就是韓國丞相俠累,聶政在森嚴的守衛下對一劍封喉,不過功成卻也換來身死,自知出逃無望的聶政倒轉劍柄,以劍尖劃破面頰,剜出雙眼,破腹而死。畢竟是一名刺客,又是刺殺的重臣,聶政死後,韓王暴其屍於市,懸賞購求能辨認其人者。聶政姐聶嫈聞聽消息後,動身趕赴韓國,聶嫈抱住聶政的屍體大哭,並且直言:“嚴仲子認識吾弟聶政於屠販之中,屈身結交,此深厚知遇之恩怎可不報!士為知己者死聶政不過是因為我才毀壞自己的軀體,以免被人辨認出來牽連與我。但我又怎能害怕被牽連而任聶政的英名埋沒!” 話說完,聶嫈長呼三聲 "天!"然後自殺於聶政的屍體旁。真乃是弟忠姐烈。

春秋戰國:中國古代四大刺客的故事,荊軻行刺失敗卻最有名

豫讓—為主復仇

豫讓,先後給範氏、中行氏、知伯做過家臣前面都是默默無聞,直到被知伯重用,而當時正值趙襄子和韓、魏合謀將滅掉知伯,瓜分他在晉國的領地,而知伯被殺,頭骨也被趙襄子做成盛酒的漆器,逃到山裡的豫讓,思念知伯的好處,時刻尋找機會為知伯報仇,第一次刺殺失敗被抓,趙襄子感其大義將他放走,不久,豫讓的第二次刺殺依舊失敗,趙襄子雖然感其大義,但是也不可能再把他放走,自感生還無望的豫讓,就請求趙襄子把衣服脫下一件,讓他象徵性地刺殺。趙襄子滿足了他這個要求,派人拿著自己的衣裳給豫讓,豫讓拔出寶劍多次跳起來擊刺它,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報知伯矣!"於是就伏劍自殺了。

春秋戰國:中國古代四大刺客的故事,荊軻行刺失敗卻最有名

荊軻--圖窮匕見

荊軻戰國末期人,人稱慶卿,據說本是齊國慶氏的後裔,後遷居衛國,始改姓荊。後遊歷到燕國,我們都知道,戰國末期,六國無力抗秦,秦滅六國的大勢已不可逆轉,而此時剛從秦國逃回燕國的太子丹,對這種局勢十分憂慮,一直想尋求辦法解決,而名士田光就像太子丹舉薦了荊軻,而為報太子丹的知遇之恩,荊軻就答應以獻圖投降的名義,前往秦國刺殺嬴政。而後面的故事我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了,荊軻刺秦雖然失敗了,但是他的大義卻名留青史。一首: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撼古動今。

春秋戰國:中國古代四大刺客的故事,荊軻行刺失敗卻最有名

要離—勇士無雙

要離為吳王闔閭時期的吳國人。他的父親就是一名職業刺客,要離為屠夫,後被伍子胥舉薦刺殺慶忌,為了接近慶忌,不惜讓吳王殺妻斷臂。而要離最終也刺死慶忌,慶忌臨死前歎服要離的勇猛,交待手下不要殺他。回到吳國的要離被吳王重賞,要離卻不願接受說:"我殺慶忌,不是為了做官發財,而是為了吳國的百姓生活安寧,免受戰亂之苦。"說完,要離拔劍自刎。

春秋戰國:中國古代四大刺客的故事,荊軻行刺失敗卻最有名


他們是直面死亡的勇士,他們是士為知己者死的義士,他們的行刺結果成功與否早已不重要,他們值得我們的敬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