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4點,你也可以出書,你也可以通過寫作走向成功

2019年最後一天,祝大家新年快樂!

生命不息,寫作不止!

學會這4點,你也可以出書,你也可以通過寫作走向成功!


學會這4點,你也可以出書,你也可以通過寫作走向成功


一、打開潛意識,用五感接收訊息

未來是智能經濟的天下。曾聽一位老師說過,雖然現在還處於應試教育的階段,未來需要的人才,並不是記得的東西越多越好,而是創造力,應該儘量培養小孩的創造力。其實不僅僅是小朋友,對於成年人來說,提高創造力,也是提升我們競爭力和不可取代能力的重要方法。

打開自己的潛意識,保持一定的敏感度,讓五感同時接受各種各樣的訊息。要隨時隨地都在接收訊息,能夠源源不斷產生新的創意。

看電影的時候,腦子也在產生各種想法,和朋友聚會聊天,哪怕是吃飯、睡覺的時候,同時也在接收各種訊息。當然,保持每天的閱讀活動,可以產生很多更深層次的想法,激發更多的創造力。

如果不夠敏感,接受不到各種訊號,那我們首先應該做的,就是打開自己的潛意識,提高自己的敏感度。可以通過看動人的電影以及自己喜歡的人物傳記,對自己的大腦進行刺激。

看這些傳記故事的時候,要去找尋共鳴的地方,找到打動自己的地方。這樣可以和故事中的主角產生情感的共鳴,以此為突破口,可以更加了解自己,對自己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二、很多東西可以同時進行

雖然創作的過程中,書必須一本一本地寫。但是在資料收集階段,多本書是可以同時進行的。多準備幾個資料箱,分別用來蒐集素材。只要跟這個領域相關的東西全部都會塞到這個箱子裡邊。哪怕僅僅是一句話,一個想法,都會寫在紙條上,放進箱子。

同樣是看一本書,平時我們都用一個視角,帶著一個目的去讀書。如果同時帶著七本書的眼光去看一本書,那麼相當於一本書讀了七次,產生七種效應,七個角度。這樣也許會在腦子中產生神奇的化學反應 。

很多東西可以同時進行,還有第二層意思:並不是辭職才可以開始寫文章。有個學生提問,老師的要求很死板,對於我的創意沒有幫助,我該怎麼辦?年輕人不要跟體制去抗衡。你首先應該滿足老闆的需求,你要看清楚他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你就去滿足他。在這個基礎上,你搭建一個更廣闊的平臺,去啟發你的創造力。

也就是說,其實大腦和小腦是可以同時存在的,這兩個系統是可以共生的。用小腦去完成老闆交代的具體的任務和工作,去處理具體的事情,然後用自己的大腦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

三、不寫就死,非寫不可

在蒐集材料的階段,可以七本書同時進行。但是,到了真正的寫的時候,需要保持高度集中力,充滿激情地寫,也就是進入了“創意的流”的狀態,也就是俗稱的心流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下,眼前沒有其他東西,只有寫這唯一一件想做的事情。

如何才能儘快進入創意的流這種狀態?很簡單,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做自己心甘情願,主動想去做的事情。放在寫作上,就是要寫“不寫就死,非寫不可的東西”。寫作是一種能讓人上癮的東西。很多各行各業的人會轉行來寫作,但是沒有人是寫到最後就不寫了的。

四、記事本是最好的時間管理工具

很多人會有一種錯誤認知,不喜歡現在的專業或者工作,總以為辭掉現在的工作,才可以發展自己的愛好。但是,正如前文所說,兩個系統可以共存,我們需要的,只是一些時間管理的技巧。

具體來說,筆記本分為三個部分:年計劃,周計劃和每日行程。在宏觀的年度計劃中,把一年的時間分為三種狀態:閉關,出關和旅行。

在閉關狀態,是不出門見客的,只是待在家裡寫作。這個時候需要保證能夠集中注意力,進入創意的流的狀態。在出關階段,就會和朋友見面,聊天,以及進行演講等活動。當然,也會存在半閉關狀態,比如說,上午出去和朋友聊天,下午和晚上閉關寫作,這種情況也是存在的。在周計劃當中,要寫清楚這周的任務,以及需要完成的事情。在每日行程單子上,大概分為三類:to do,今天日記,睡前讀物。to do清單上,最重要的事情用紅色的筆來寫。

除了時間規劃,在寫作的過程中,也必須養成習慣。如果你有出版圖書的計劃,有寫文章的需求。

首先要確定的是出版日期,定下這個日期,然後逐步往前推算,什麼時候要完成稿件,什麼時候要完成初稿,什麼時候開始寫作,什麼時候開始蒐集素材,要做到心中有數,有一個大概的估算。在這樣的情況下,大概提前一年的時間,你就需要開始動手寫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