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熱是外邪致病的因素,溼熱傷身有警示,讀懂你身體的求救信號


溼熱是外邪致病的因素,溼熱傷身有警示,讀懂你身體的求救信號



一壺漢方


溼熱是外邪致病的因素,溼熱傷身有警示,讀懂你身體的求救信號


大家好,這裡是一壺漢方。溼熱可引起諸多疾病,因此我們先要明白自己的身體是否正在遭受溼熱的侵害。怎麼才能瞭解這一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身體症狀表現來發現,也許以前你不曾在意的問題或者讓你百思不得其解的身體症狀,恰好就是溼熱傷害你的“罪證”。

起床憑感覺


溼熱是外邪致病的因素,溼熱傷身有警示,讀懂你身體的求救信號

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提出溼溫初起的見證有:“頭痛惡寒,身重疼痛……”這是對溼熱傷身症狀最有效的揭示。

很多人不明白溼熱是怎麼一回事,更多的人只是模稜兩可地推測自己的身體是否有溼熱。其實溼熱從你早上起床就能感覺得到身重頭痛的情況。因為溼熱初起,多鬱滯在肌表,溼熱較重,衛陽鬱遏較甚,即皮膚的屏障防衛機能降低,並且溼熱易引起“上蒙清陽”,即會出現身重頭痛的情況。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提出溼溫初起的見證有:“頭痛惡寒,身重疼痛……”這正是對上述症狀最有效的揭示。並且在3000多年前的《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中也首先對溼熱症狀有這樣的說法:“因於溼,首如裹”。即溼纏身,首要的症狀就會出現如裹如蒙一層溼衣的感覺。而加入熱邪的傷害,溼熱相合則會引起“上蒙清陽”且出現頭痛身重的情況。

如果要檢測自己身體是否有溼熱,可以以此症狀作為參照。並且此症狀一般在暑夏季節會表現得更突出些。但對於身體正在飽受溼熱侵害的朋友來說,一年四季都出現這種症狀也不足為奇。

本節養生要點提煉:

1.辨清自己是否遭受溼熱困擾症狀之一:睡覺起床後,頭髮昏,打不起精神,感覺很累,渾身疼痛很不清爽,像穿了件溼衣服一樣。

2. 暑夏季節易遭受溼熱侵害,所以在暑夏季節早上起床身體溼重感覺最嚴重。

如廁看糞便


溼熱是外邪致病的因素,溼熱傷身有警示,讀懂你身體的求救信號

《臨證指南醫雜•洩瀉》篇說:“洩瀉,注下也……溏洩之腸垢汙積,溼兼熱也。”所以體內有溼熱,大便必定黏滯不爽,這是很重要的提示。

體內有溼熱,必累及脾胃,所以從大便的性狀來看,也可以看出我們的體內是否有溼熱。大便狀況黏滯不爽,不成形,形似溏泥,但非便洩,這是溼熱體質或溼熱病患者非常特殊的現象。

《難經》中說:“溼盛成五洩。”在《臨證指南醫雜•洩瀉》篇也說:“洩瀉,注下也……飧濡之完谷不化,溼兼風也;溏洩之腸垢汙積,溼兼熱也;鶩溏之澄清溺白,溼兼寒也,濡洩之身重軟北,溼自勝也,滑洩之久下,不能禁錮,溼勝氣脫也。”均說明不論何種洩瀉,皆與溼有關,並且從大便的性狀和時間長短來說,溼熱大便有其特殊的地方,既不同於“溼風便”的完谷不化,也不同於“溼寒便”的澄清溺白,也不同於溼盛的久瀉……而只是黏滯不暢,排洩物粘盆。所以若想判斷自己的身體是否有溼熱,觀察大便,出現排洩不暢、沾盆、惡臭,且次數不多,不如腹瀉和溏洩的次數多,並伴有溼熱症的其他一些特殊體徵時,就可以很容易斷定。

另外,溼熱體質者的小便多黃或溲臭、短澀,所以當你有大便黏滯不爽,或欲便不得,臨廁空蹲,且有小便黃、短澀、有溲臭時即可判斷自己身體有溼熱,此時去找中醫師,多數能確定。

刷牙看舌頭


溼熱是外邪致病的因素,溼熱傷身有警示,讀懂你身體的求救信號

“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質、舌苔的表現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的狀況。每天刷牙前我們不妨抽出幾秒鐘,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溼熱交蒸則舌黃”可作為溼熱襲身的重要標誌。

溼熱症狀很多,臨床表現比較複雜,不同溼熱症有不同的表現。一般身體出現溼熱時,舌頭的表現多為苔膩或厚膩,白膩,或黃厚膩等。須從中醫辨證的角度,從溼熱論治,方可消除這些症狀,不過這需要中醫師的治療,但是作為一個自診手段,舌診無疑是提早發現身體是否有溼熱的重要自查手段。

另外,如果發現舌體邊緣有壓迫痕跡為齒痕舌,舌體腫大,出現齒痕。一般為脾陽虛衰、水溼內停的表現。所以有齒痕一定有水溼,結合舌苔舌質可以決定是否溼熱。如果舌體上有紅色顆粒突起像刺,摸時感覺刺手,有紅色或黃黑色點刺,一般多在舌尖部,舌色為鮮紅或絳紅色。主邪太盛,舌邊芒刺為肝膽熱盛,舌中有芒刺主胃腸熱盛。這也是判斷溼熱的一個重要舌象。

總之,發現舌象異常時,一定要多問個“為什麼”,如果經常自我觀察和感覺比較,再結合中醫師的診斷,時間長了,很多症狀是可以看出身體的異樣的,所以要用心關注自己。

呵氣聞口氣


溼熱是外邪致病的因素,溼熱傷身有警示,讀懂你身體的求救信號

名醫吳佩衡先生曾總結陰陽寒熱辨證的十六字訣,其中談道:口氣不蒸手,提示有陰證、寒證;口氣蒸手,提示有陽證,熱證。所以口氣成為辨證施治的依據,也適用於辨溼熱。

很多人有口氣的困擾,這不是僅靠認真刷牙、漱口就能解決的。口臭有很多原因,一般為口腔衛生、臟腑疾病、不良飲食等所引起。溼熱也會導致口氣,所以判斷你身體是否有溼熱時,口氣是一個很重要的診斷依據。

所以當你有口氣,或別人告訴你你有口氣時,不妨引起警惕,結合自己的大便和其他身體感覺,來判斷自己是否是溼熱引起的口臭。也可以找中醫師來辨證施治,症狀可緩解。平常為了避免溼熱襲身引起口臭,可以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忌吃辛辣刺激之物,禁菸酒。

照鏡子看眼睛


溼熱是外邪致病的因素,溼熱傷身有警示,讀懂你身體的求救信號

《黃帝內經》中說:“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如果溼熱纏身必將侵襲臟腑,眼睛作為判斷溼熱的一種方法,很值得學習。眼睛也是判斷溼熱的一個重要方法,在中醫臨床,眼睛是常用來診病的一個重要依據,是望診內容中的重要手段。主要是診察眼的神態和眼色的變化。一般來說眼白髮黃主要跟肝膽有關。臨床鞏膜色黃、肝黃、尿黃的為黃疸,但這是很特殊的一種體徵表現。當然黃疸也屬溼熱病。所以你的眼睛發黃,先去查肝膽,如果沒有病理性原因,則要考慮溼熱體質和氣血問題。

從中醫角度來說,五臟六腑之精氣皆注於目,是指眼睛與身體經脈相連通,眼睛的任何變化都與五臟六腑有關。如果你的眼睛有異常,則一定是氣血出了問題,但氣血不足、氣血鬱滯等,一般多會出現眼睛黯淡無光,眼乾,眼上有血絲等症狀,不會提示黃。

但如果眼睛“黃而不黃(即看起來有點黃,但不是黃疸的那種病理黃的現象)”,且伴有上眼皮水腫,經常眼眵多,那麼則可以斷定為溼熱所致。因為在臨床,中醫師認為上眼皮水腫是脾溼的表現,下眼皮腫是陽虛的表現,而眼眵多,多跟溼熱有關。所以當你的眼睛發黃時要考慮去醫院檢查,很容易確定病因。

觀察皮膚的變化


溼熱是外邪致病的因素,溼熱傷身有警示,讀懂你身體的求救信號

《中醫疾病預測學》中講:皮膚既是人體的第一道屏障,亦是人體最大的“外鏡”。從皮膚上可以透視內臟的病變信息……皆可從這面巨大的照“妖”鏡上顯露原形。

《黃帝內經•素問•經脈別論》簡稱《內經》中強調皮膚對臟腑狀況有著重要診斷意義:“診病之道,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情,以為診法也。”後世醫家在《內經》理論的基礎上多有發展和深入,如現代學者從皮膚上來看體內是否有溼熱,重點從兩方面來進行判斷:一是皮膚的色;二是皮膚上是否生有痘疹疔瘡等。

如果皮膚髮黃,如橘黃色,則為溼熱燻蒸,中醫臨床多見於溼證及虛證,與脾胃溼熱或肝膽溼熱不能運化體內的水分有密切的關係。

另外,皮膚愛出油、愛長痘,也多跟溼熱有關。溼邪易致“如油裹面”的情況發生。所以多數皮膚、頭皮愛出油的人,要考慮體內有溼熱。

皮膚溼疹最關鍵的問題也在於“溼熱”。中醫認為,這類疾病大多由於先天不足,或因後天脾胃運化失職,致使溼熱蓄積肌膚而成。溼邪的特性是纏綿難斷,如油裹面往往遷延不愈、反覆發作、時輕時重,有的數月或數年,甚則數十年不愈。表現為病變部位瘙癢無度,甚則劇癢難忍,局部潮溼、糜爛、流滋,上覆鱗屑或結黃色痂片,有的皮膚增厚粗糙。

所以記住,只要皮膚出現溼疹則要考慮溼熱所致。

除溼疹外,其他皮膚病,如蕁麻疹、牛皮癬、神經性皮炎、膿皰瘡、癢疹、皮膚瘙癢症、疥瘡、腳溼氣、痤瘡、脂溢性皮炎、稻田皮炎等都為以溼熱為患的皮膚病。辨證施治時一定要考慮溼熱的因素。

可能很多朋友看完上面的幾節內容之後,會產生這樣的疑問:“除了這些症狀,就沒有其他可以證明身體有溼熱的症狀了嗎?”回答是:“當然有!”因為不同的溼熱病症,有不同的體徵表現,臨床可以參考的症狀還有:溼熱天多犯病。

犯病時,渾身無力、煩熱、胸痞等。食慾下降,口渴噁心。發熱怕冷交替。多午後發熱,並不因出汗而減輕。尿頻、尿急,澀少而痛。

腹痛腹瀉,甚至裡急後重,瀉下膿血便,肛門灼熱等。

但是無論身體出現什麼溼熱症狀,一定要綜合辨證施治,方能確定準確的病因病情,尤其是涉及是溼重還是熱重,是上寒下熱,還是上熱下寒等問題時,都必須明辨病因病症,才能準確對症治療。所以溼熱病多複雜,自查時,要考慮每一種病症都可能有溼熱的情況。除了上述典型的一些症狀外,最好的確診方法就是身體不舒服時,請教中醫師進行診治。

食譜推薦


溼熱是外邪致病的因素,溼熱傷身有警示,讀懂你身體的求救信號

接下來就是今天的食譜推薦:

薏仁茶


溼熱是外邪致病的因素,溼熱傷身有警示,讀懂你身體的求救信號

【原料】:炒薏仁10克、鮮荷葉5克、山楂5克。

【製法】:將以上材料用熱水煮開即可。

【功效】:祛溼,淡化黑斑、美白肌膚。

【性味】:薏仁又名薏苡仁、苡米、苡仁,是常用的中藥,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溼藥。山楂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消食健胃,行氣散瘀,化濁降脂。荷葉味苦,性平。歸肝、脾、胃經。清暑化溼,升發清陽,涼血止血。

冬瓜薏米湯


溼熱是外邪致病的因素,溼熱傷身有警示,讀懂你身體的求救信號

【原料】:冬瓜一塊、薏米一兩、料酒、鹽、雞精、胡椒粉、薑片適量、蔥花少許。

【製法】:1.薏米洗淨,清水浸泡至發軟;冬瓜去皮洗淨,切塊備用。2.鍋里加適量冷水,放入泡好的薏米,薑片,料酒,大火燒開,改文火煮10分鐘,之後加入冬瓜塊,再煮8分鐘,調入精鹽,雞精和少許胡椒粉,並撒上蔥花,至冬瓜爛熟即可。可根據自己口味調成鹹味或甜味。

【功效】:利尿消腫,清熱祛暑,解毒排膿的功效。

【性味】:冬瓜味甘、淡、性涼,清熱解毒、利水消痰、除煩止渴、祛溼解暑。用於心胸煩熱、小便不利、肺癰咳喘、肝硬化腹水、高血壓等,具有潤肺生津,化痰止渴,利尿消腫,清熱祛暑,解毒排膿的功效。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溼藥。

百合綠豆湯


溼熱是外邪致病的因素,溼熱傷身有警示,讀懂你身體的求救信號

【原料】:綠豆、百合、冰糖。

【製法】:1. 綠豆去掉雜質洗淨。2. 百合剝開洗淨。3.

綠豆放入鍋中,加入500克清水燒開。4. 轉用小火煮至綠豆開花,放入百合,繼續煮。5. 到綠豆,百合熟爛時,放入冰糖,待糖化開,盛入湯碗即可。

【功效】:養陰潤肺,清心安神。

【性味】:綠豆味甘,性涼,入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暑除煩,止渴健胃,利水消腫之功效;主治暑熱煩渴、溼熱洩瀉、水腫腹脹、瘡瘍腫毒、丹毒癤腫、痄腮、痘疹以及金石砒霜草木中毒者。百合味甘,性寒。歸心、肺經。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用於陰虛燥咳,勞嗽咳血,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