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強自身,爭取RCEP的最大利好-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做強自身,爭取RCEP的最大利好

11月15日,我國與日韓、東盟、澳新等共同簽署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各界持續給予高度關注。對於正向產業中高端邁進的中國來說,對這個囊括了最發達和最不發達國家的協定,還需要“掰開”了,將每類國家的產業現狀捋一捋,從而揚長避短,充分利用協定帶來的利好。

自1988年世界500強公司——泰國正大集團在青島投資以來,歷經32年,目前東盟已發展成為山東第一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場。2017年,筆者參加中國—東盟中心組織的“中國媒體東盟行”活動,曾採訪過在印度尼西亞建起東盟最大氧化鋁生產企業的我省宏橋集團。近日電話採訪宏橋,他們對RCEP的反應是“經營成本更低了”“更有利於開展合作”。相信隨著這一協定落地,山東必將擴大與東盟以及RCEP其他國家的經貿往來,從而促進自身發展。當前在個別國家掀起全球化“回頭浪”的時候,世界上參與人口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區昂首啟航,這是自由貿易和多元化的勝利,必將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RCEP的要義是成員國相互降低關稅。根據協定,各成員國超過90%的商品關稅將逐步取消。屆時,這些零關稅商品在15個成員國家之間基本“自由”來往,哪一家質優價廉哪一家就有競爭力,這必將對各國不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形成較大壓力。中國是RCEP框架中體量最大、產業鏈最全、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我們有信心應對RCEP帶來的衝擊。為了在競爭中贏得更有利地位,取得RCEP的最大利好,當前我們應該沿著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的路子堅定走下去,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將自己做強。

在RCEP框架內,中國在高端產品方面面臨日本、韓國的競爭。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的研究,在以科技創新為根本推動力的創新密集型產業中,日本、韓國處於該行業生產領域的高端,中國處於中等位置,總體競爭力較弱。而根據RCEP協定,中日貿易商品的86%、日韓貿易商品的83%將最終取消關稅。例如日本對華出口的電動汽車電池材料、車軸、農用拖拉機、部分鋼鐵製品等均將取消關稅。這對國內產業將形成壓力。出路只有一條,加快科技創新,向中高端邁進。我們欣喜地看到,這是中央的一貫戰略,也是山東在下大力氣抓的工作。假以時日,中國在這方面必將增強競爭力。而根據協定規定,中國對日進口關稅減讓有10年左右的過渡期,我們應充分利用這個緩衝期。

此外,還要緊緊抓住RCEP帶來的投資便利化,推動國內企業與日韓領軍企業開展合作,積極進行開放創新和合作創新。例如中國在生產製造、數字經濟等領域佔有優勢,日本在機械設備、機動車和發動機等領域領先,韓國在半導體及相關產業走在前頭,對此可以通過優勢互補加強合作。尤其是山東毗鄰日韓,日韓在魯投資已有相當基礎;在2015年簽署的中韓自貿區協定中,威海是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現在雙協定疊加,其效應遠大於“1+1”,山東更有優勢走在合作創新和開放創新的前頭。

我們還需要重視的一個現實是,在勞動密集型產業領域中國面臨東盟的競爭。據悉,印尼的工人平均月工資僅有1000元人民幣左右,中國是他們的數倍。由此,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有35%以上的鞋類產品訂單被轉移至東南亞。

產品成本上升,倒逼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這個過程是不可逆轉的,也不能走回頭路。事實上,我國已經在這樣做了。例如處於產業中高端的機電產品,自2000年至今年上半年,中國對東盟的出口額逐年提升,進口額卻下降近三成。今年前4個月,受疫情影響,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增長總體有所回落,但對東盟的機電產品出口卻逆勢增長達28%。山東在這個過程中表現亮麗,今年1-10月山東對東盟機電產品出口同比增長51.8%,出口額是農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額之和的近兩倍。如此這般,只要我們持續推進產業升級,不斷擴大中高端產品出口,必將補上勞動密集型產品成本上升造成的缺口。

除了出口,到當地投資也是擴大經貿往來的重要內容。目前山東投資雖已覆蓋東盟10國,但主要集中在橡膠輪胎、紡織服裝、機械設備、化工冶金、電子電器等領域。排在前列的還是傳統產業,山東對東盟的投資還需要提升層次。

簽署RCEP,本身對中國就是一個重大利好。在這一框架內,中國具有強大競爭優勢,但在高端產品領域面臨日本、韓國的競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方面面臨東盟國家的競爭,在農產品方面面臨澳大利亞、新西蘭的競爭。競爭是發展的動力。只要我們堅定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強產業競爭力,就一定能取得這一協定的最大利好。

來源: 大眾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