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成為資本輸出大國,要和日本在 RCEP 中資本逐鹿,誰贏?

RCEP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這不僅僅是一般的自由貿易區,而是有著統一的經濟規則,在區域內將會形成統一的經貿規則,便利的跨國經商環境,會有利於區域內的商品、技術、服務、資本、以及人員的流動。是一種經濟和資本的合作。

總結起來就是資本這兩個字,是區域內的資本輸出和資本流動。RCEP 不是一個單純的低關稅或者是零關稅區域。在資本順暢流動的情形下,區域內會產生一個高度經濟協作的情形,所以 RCEP 的影響會超過我們的想象。特別要觀察,在區域內兩個資本大國我們和日本,在區域內的資本輸出和投資上的競爭。


將成為資本輸出大國,要和日本在 RCEP 中資本逐鹿,誰贏?


會產生三個重要的影響。

第一,在資本輸出,出口流動方面,如果我們勝過日本,那麼將會在區域內取得主導性的地位。

第二,如果區域內的資本流動順暢的話,RCEP 這個經濟圈,將會達到一個比較高的經濟效能。

第三,在前面兩個情況成立的情形之下,區域內達到了高度經濟協作效能的時候,RCEP經濟區,不僅僅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RCEP 的經濟區的影響力,也會外溢到其他地區,從而產生更大的影響力。那麼我們的影響力也會大增。

資本輸出是一個大國的象徵,同時也是一個大國向周圍擴大影響力的一個方法。在現代社會中想要成為一個大國,基本上會有幾種方式呈現出來。經濟,軍事還有政治的影響力,這是三個基本的大國要素。但是一般沒有注意到資本這一項。

我們舉一個例子,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的資本和美國的資金迅速崛起。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的經濟受到戰爭的破壞,殘破不堪。1947年美國就啟動了一個馬歇爾計劃 (Marshall Plan),幫助歐洲國家重建。這個援助計劃包括了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總價值大約是 130億美元。若考慮通貨膨脹因素,這筆援助相當於2006年的1300億美元。

當時全球只有美國有這樣的能力,隨著這項計劃進入歐洲,美國的影響力也就深植於歐洲一直到今天。從此之後,所謂的美援不是美金那個美元,而是美國的援助,就在世界各地通過各種各樣的計劃,到達全球許多國家,可能是用在經濟上也可能是在軍事上的援助,或者是在醫療等。

將成為資本輸出大國,要和日本在 RCEP 中資本逐鹿,誰贏?


第二個案例,除了美國的援助之外,隨著美國的生產力增強,經濟在全球的高比重,還有科技,產業升級等,美國的私人企業,在海外不斷地擴張,成了和美國的援助(美援)相對應的資本輸出。

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到某種地步,適度的資本輸出這會是必要的,這就是一個國家的經濟能量或者是國力的外溢效應。這就好像當一個企業在某個地方做得很好,就想要將產品或者是服務擴展到其他的城市,這是一樣的道理。

我們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也具備了對外輸出資本的能力和條件。

大約在十年前,差不多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後,國內也喊出了要走出去的聲音。

這包括了:

1)我們企業走出去,走到海外。

2)人民幣也要走出去,也就是人民幣國際化。

3)我們的資金,也要走出去。



除了這三個走出去之外,我們老百姓大量地跑到海外觀光,在國外買買買,這是伴隨著前面三個走出去的效應。

這十年來所謂的走出去,這個口號,喊得相當的響亮。但是碰到了問題什麼問題呢?

剛開始的時候,國外對我們的資金是很歡迎的。當國外的旅遊區,看到我們觀光客來了,在那邊買買買,什麼名牌皮包啦,珠寶衣服啦,甚至於是日本的馬桶蓋,都有很多的我們觀光客購買。

我們觀光客在那邊買買買,讓這些旅遊區的商店樂呵呵的。世界各國都喜歡看到我們的遊客。

然後一些我們國內的大款跑到歐洲去,買酒莊,又是要買球隊,財大氣粗,就像是 1980年代的日本人那樣,這也還好。最主要的還是我們的資金,到國外去併購公司,買人家的技術,尤其是那些具備科技技術的公司。剛開始的時候人家也還接受,但是過了幾年之後就開始謹慎了,什麼威脅論,國家安全呀,就出來了。


將成為資本輸出大國,要和日本在 RCEP 中資本逐鹿,誰贏?


再加上美國在那邊推波助瀾,一些國家就非常的警惕,為了所謂的國家安全的理由,就開始限制我們的資金購買本國的企業。所以資金受到了阻礙。

另外一方面,十幾年來我們的公司也想要到國外去,購買礦山,油田或者是一些採礦的企業,比如澳大利亞的鐵礦石企業。但是他們拒絕了我們的併購意圖。到最後我們就算是有錢,也沒用,因為人家不賣。

我們也出現了一批,到海外去購買房子的海外購房潮,我們投資客 出現在美國加州、紐約州、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還有歐洲國家。但是過了一陣子之後,人家也埋怨你,說我們的投資客,把當地的房地產給炒高了。尤其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講我們的投資客,炒高了當地的房價,於是一些國家就開始限制我們的投資客在當地買房子,這包括了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有關我們觀光客,還有投資客,在海外買房,這種情形就跟1980年代到1990年代的日本觀光客到海外旅遊,以及日本的投資客 到海外投資,去併購人家的公司情況相類似。

歐美政府對我們買買買的戒心,不會很快地消除。所以我們的技術研發必須要在相當程度上自己來。但是可以用一個更開放的市場和政策,歡迎海外的技術人員、工程師來到國內發展。

在這方面美國是一個很好的參考,但是外國對我們的企業到海外投資設廠他們是歡迎的。


將成為資本輸出大國,要和日本在 RCEP 中資本逐鹿,誰贏?


因為這樣可以帶來就業機會到當地。尤其是在RCEP 建立之後,有統一的規則,資本的流動也會比以前更加順暢,

可能有網友質疑說,這樣不好吧,把工廠移出國外,那不就降低了國內的就業率,豈不造成產業空洞化?其實這完全看你如何運用,一方面不是每個企業都要轉出去,這完全看情況。

另外一方面,有需要的企業可以先將一些低端的生產線轉到東南亞國家,然後做全球佈局,

到時候那會是全球的生產線,在全球的佈局了,企業的規模更加擴大了也搶佔了市場。

1985年日本、美國、德國、法國、英國,五個國家,在美國紐約廣場飯店,簽訂了所謂的廣場協議 (Plaza Accord)。從此之後日元就大幅升值,這也迫使了日本開始把國內的工廠,往外遷移,日本從此變成了資本輸出大國。在當時東南亞國家和我們都是日本工廠遷移的主要目的地。


不僅僅是如此,日本的金融銀行業也開始向外擴張,尤其是在東南亞地區,日本在外商銀行行中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日本的資本輸出同時涵蓋了工業生產以及金融服務業。同時日本和美國都是亞洲開發銀行最大的股東。日本對亞洲開發銀行持有的股份是 15.67%,美國的股份是 15.56%, 日本的股份比美國的稍微高一些。日本和美國掌控著亞洲開發銀行31%的股份,而我們只有 6.47%的股份,所以美國和日本對亞洲開發銀行有絕對的影響力,沒有辦法繞開美國和日本對亞洲開發銀行的影響。


將成為資本輸出大國,要和日本在 RCEP 中資本逐鹿,誰贏?


於是在提出一帶一路計劃的時候也創設了亞投行,這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英文是 AIIB。

亞投行對標的就是亞洲開發銀行,因為一帶一路計劃有資金的需求,亞投行就是為了 一帶一路計劃在資金上,提供保駕護航的作用。

所以重點又來了,日本在東南亞國家經營了三十幾年,可以說是根深蒂固,同時日本對於東南亞國家的投資,三十多年下來非常的可觀。這個投資包括了金融方面(資金)、工業生產,還有基礎建設。我們卻是後起之秀,雖然這幾年在東南亞的投資也很猛,但是比起日本三十幾年的累積還是遜色的。這幾年下來我們在東南亞的高鐵建設投資,看起來好像是超過日本了,但是在東南亞除了高鐵之外,日本還有許多其他基礎建設項目。

我們看一下數據。根據惠譽集團旗下的經濟研究機構,他們在今年6月的調查數據,還有新加坡《聯合早報》的消息,日本在東南亞投資支持的基建項目總價值是 3670億美元,幾乎是我們的1.5倍,繼續地位列東南亞外資之首。

但是我們資本正在加速湧入,所以雖然日本幾十年下來的累積金額龐大,但是我們新湧入的資金勢頭非常猛,完全可以後來居上。



第一,剛剛說的,我們的資本在海外受到壓抑,尤其是美中貿易戰的緣故,在美國的打壓和勸說之下,一些國家對我們的資本,打上一個問號,保持著懷疑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