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房顫的故事》系列連載-2

“房顫”你我他

陳*寶

古人云:病分三種,一種是不治也能好的,一種是治治就能好的,最後一種是治了也不能好的。很顯然,房顫不屬於第一種。

我於2014年上半年,由於心悸、眩暈、胸部不適、氣短無力等症狀,當地醫院的一次誤診,檢查出心臟有嚴重問題。聽到這個“結論”時,猶如晴天霹靂!我正當年,上有老母下有高中就讀的兒子,這可如何是好!!!然後趕緊到上海中山醫院專家號複檢,最終確認為房顫。聽到上海醫生輕描淡寫說出是房顫時,緊張的心情稍微得到緩解。吃了藥,持續了一段時間,一直沒有好轉。於是在當年七月份,網上搜尋到江蘇省人民醫院陳明龍團隊在房顫治療上有“南京療法”時,就入院檢查,檢查結果是持續性房顫。

楊剛主任成為了我的手術主治醫生,在完成了前期抗凝治療後,於8月底到南京做射頻消融手術。躺在手術檯上,當導管在體內血管裡面穿行的時候,心懷忐忑。當找到13個靶點對靶點進行消融的時候,才真正體會到揪心的感覺,真正的“痛徹心扉”。3個小時左右的手術,尤為漫長。甦醒過來後,自己明顯感覺到心臟愉快而有節律的跳動,是多麼的有力和多麼的歡快!接下來的時間裡,我一邊積極康復,一邊適當的鍛鍊。堅決戒菸戒酒,不飲用帶有刺激性的飲料,良好的控制自己的個人緊張情緒。期間按照醫生的叮囑,按時服藥和術後複查,倒也相安無事,穩定了10個月。

科學就是科學。第一次手術前,醫生已經明確告知:持續性房顫一次手術成功率在80%左右,而我就確巧在20%左右之內,真的很苦悶和苦惱。不信邪的我,2015.9再次來到省人醫進行第二次手術。這次手術比第一次要順利多了,問題也很少,最終我的小心臟又恢復到有節律的跳動。但是出院回家後,還是有反覆的發作。此時我已經確信我的心臟本身沒有器質性的問題,發作可能是交感神經的結果。所以當房顫發作時,我就主動加量47.5mg倍他樂克緩釋片半粒,這樣也很好的控制下來了。到目前為止,第2次手術也4年了,現我已經停用了所有的用藥,並且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也能保證3-5次/周的乒乓球運動40分鐘。竇性心律,心率保持在83-85次/分,血壓在125/80。

作為二次手術的病患者,我自己有點感受和心得,交流如下:

1.堅持按醫生的叮囑按時服藥。

2.術後康復很重要。剛開始運動時,心率上去了,要好長時間才能恢復到靜態心率,所以要合理運動和康復。

3.平時合理飲食。

4.停藥時,減半過渡1個月,再減半過渡1個月,切不可一次停藥。

5.控制情緒,消除過分緊張情緒。

6.正確認識房顫,如果手術不能解決,也可服藥抗凝。

最後祝各位病友健康,快樂!祝陳明龍團隊的“南京療法”早日走向世界,造福人類,同時祝安康,幸福!!!

楊剛醫生說:每一個做手術的患者都擔心復發,每個患者都問的問題是醫生我將來複發的概率有多少,其實這是醫生很難回答的問題,醫生也和患者一樣,十分盼望一次手術就成功,不要再復發。我以前面對復發的患者也心裡比較發怵,因為他們不僅經歷了手術帶來的身體創傷,復發更加讓他們精神負擔加重,嚴重的可以茶飯不思。隨著我工作經驗的增加,不論在雲病房還是在門診面對面和患者溝通,我認為醫生最重要的想辦法幫助患者,安慰患者,最後才是儘可能治癒疾病,不論是我們的藥物,我們手術,都是給患者力量和信心,其實最有效的還有醫生的語言,讓患者感覺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還有一個專業的團隊時時刻刻想著他們。房顫還遠未到攻克的時候,但過程一定是醫患共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