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明離去,百鳥朝鳳

吳天明離去,百鳥朝鳳


我從未見過吳天明,與他的親人們也僅僅是一面之交。

很多人問我,你為什麼給這樣一個和你沒有任何關係的人寫傳?我說,他是我心中電影人裡的英雄。

吳天明在其職業生涯中,除自身屢創當時觀影人次紀錄的優秀作品之外,尤其令人尊敬的一點是,他還發掘了當時中國電影的諸多未來新生力量,包括時下已然堪稱業界翹楚的第五代導演代表張藝謀、陳凱歌、黃建新等。他創造了中國電影“文革”後的第一個高峰,成為西部電影的旗手,率領中國電影第一次走向世界,被稱為中國電影的教父。

他是第五代導演的貴人,是中國電影的良心。

吳天明離去,百鳥朝鳳


人生得意時,盡一己之力提攜後輩,振興電影;人生低潮,甚至備受磨難時,不改初心,繼續為電影事業奉獻餘熱。他從不抱怨,對中國電影事業持之以恆,鞠躬盡瘁,以匡扶青年一代為己任,以惠及民眾為目標,堪稱電影人的楷模。

他在電影事業上的個人建樹,以及對中國電影事業的整體推動,不僅表達了一箇中國人對世界的嚮往,而且對後世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他在中國電影史上的地位,應當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銘記。

千禧年以後,吳天明很多時候在西安。很奇怪,一直無緣相見。就像我從北京電影學院回來,對電影心有念念卻一直在寫作,或“轉戰”各大媒體餬口,直到有一天,緣分降臨,才開始了電影事業。其實努力一下是可以見面的,以當時陝西最好的官方媒體主編的“桂冠”,或許還能做些事情,沒準兒還能有合作,那該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當年他與曲江簽約期滿後,一位朋友說約到一起見,誰知時間一拖再拖,終究留下遺憾。

吳天明離去,百鳥朝鳳。

吳天明離去,百鳥朝鳳


作為一個作家,一名電影晚輩,我應該為他做點什麼。

在本書創作過程,我沒有進行藝術的遐想,只是在當年各類信息資料以及媒體對吳天明的採訪中,尋找並發現其藝術人生的點滴,並按照時間順序如實地記錄而已。

這本書從吳天明逝世後不久開始收集素材,我採訪了一些當事人、部分吳天明的同事。初稿時有三十萬字,從春到夏又不停修訂到二十萬字,後來在編輯楊傑的建議下,修改到現在的十一萬字。本書基本上是一部吳天明導演的藝術編年史。

感謝吳妍妍女士和吳繼明先生的幫助與糾正,感謝吳天明家人提供了那麼多的珍貴照片,感謝著名攝影師柏雨果先生和於運河先生等提供的珍貴影像資料。

感謝我的父親,一位視吳天明導演為大人物的超級粉絲,對我書寫工作的支持。

感謝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慧眼識珠,在市場經濟澎湃的今天能夠出版這本書。

風雨如磐的時代,孕育中國電影的巨人;神州崢嶸,煥發偉大復興的夢想。

希望本書能夠拋磚引玉,為更多專家、學者提供一些研究上的索引,為人們瞭解吳天明藝術提供一點幫助。

願吳天明導演的電影精神,在一個新的偉大的時代裡孕育、萌發、生長,星火燎原。

願吳天明先生安息。

2017年10月於桃花鋪


吳天明離去,百鳥朝鳳


《吳天明藝術畫傳》是首部全景式反映吳天明導演電影藝術歷程的傳記,總結吳導的電影創作經驗和藝術內涵,並以此為切入點,披露歷史細節,還原文化事件,觀照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電影的發展與繁榮,以期對中國電影當下和未來的發展提供一定的歷史脈絡參考與啟示。

陳非,青年作家、導演。陝西西諾創意文化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陝西省委宣傳部“百優人才”,陝西省作協委員,西安市文聯、作協首屆簽約作家。出版文化大散文《我有南山君未識》《在陝南發現中國》,長篇小說《一度青春》等;導演、製作紀錄片《漢水清流》、電影《定軍山情歌》等、音樂作品《陝南民歌經典20首》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