捭闔者,之一

捭闔者,之一

粵若稽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馳或張。是故聖人一守司其門戶,審察其先後,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

夫賢不肖、智愚、勇怯、仁義有差,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為以牧之。審定有無與其實虛,隨其嗜慾以見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實,貴得其指。闔而捭之,以求其利。或開而示之,或闔而閉之。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闔而閉之者,異其誠也。可與不可,審明其計謀,以原其同異。離合有守,先從其志。即欲捭之貴周,即欲闔之貴密。周密之貴微,而與道相追。捭之者,料其情也;闔之者,結其誠也。皆見其權衡輕重,乃為之度數,聖人因而為之慮。其不中權衡度數,聖人因而自為之慮。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內之。闔者,或闔而取之,或闔而去之。

捭闔者,天地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必豫審其變化。吉凶大命系焉。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慮、智謀,皆由門戶出入。故關之以捭闔,制之以出入。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黙也,陰也。陰陽其和,終始其義。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為陽,曰始。故言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陰之類者,皆曰終,言惡以終其謀。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

本文內容摘抄於書本/網絡!

本文作者Mia愛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